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中新智慧園。賈自豪 攝
廣州國際生物島。李劍鋒 攝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作為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廣州開發區有著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不斷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
過去5年,作為廣州改革開放主陣地,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依托重要戰略平台,持續提升重點產業領域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樂金顯示、小鵬汽車、百濟神州、創維科技等重大外資項目對我區實際利用外資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5年來,我區實際利用外資每年保持穩步增長,累計總額已超120億美元,其中2022年突破29億美元大關,2023年1-6月達17.8億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區累計有135家世界500強企業設立企業(項目)315個,其中包括78家外資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設立企業(項目)數量達到179個。
今年以來,我區已經有40多批次政府事業單位、國企團隊出國出境招商。在年初商務部發布的2022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廣州開發區直接利用外資額連續4年排名全國經開區首位。據悉,今年1月至9月,廣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已達27.19億美元,同比上升20.6%。
政府答卷
發揮區位優勢,“灣頂明珠”走好開放路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形成了知識城、科學城、海絲城、生物島——“三城一島”戰略平台,強化聯動發展。5年來,我區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明珠”的區位優勢和“萬億製造”強區的產業優勢,全力作好“開放”文章,在開放大潮中不斷擴展朋友圈。
——深化港澳合作,著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穗港科技合作園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與香港在廣州開發區雲埔工業園片區共同規劃的科技創新園區。2021年,穗港科技合作園管委會推動弘亞數控集團在園區投資設立穗港合資企業瑪斯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引導園區港資企業藍月亮在現有基礎上增資1.97億美元。目前園區有港澳資企業63家,其中規模以上港澳企業共計18家,總注冊資本達27.7億元。
今年以來,該園管委會赴港澳開展招商活動,圍繞香港人工智能及自動化、發明成果轉化落地、網絡技術、可持續發展、創意食品等進行了探討;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就在區內共建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中心達成初步意向;2023年上半年引進百億級項目——粵港澳大灣區(黃埔)醫療科技創新基地在穗港科技合作園落戶。
——整合特殊區域,打造高水平開放高地。2020年4月,穗港智造合作區管委會協調海關同意廣汽本田開發區工廠以“視同區外企業監管”的形式實現內銷生產;2022年,該司實現產值94.52 億元,同比增長 20.78%,今年1-5月產值35.3億元,同比增長22.6%。2021年2月1日,廣州黃埔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聯合驗收,成為黃埔區首個獲國務院批複的綜合保稅區,聚集了京東、卓誌、昊鏈、粵境通等龍頭企業;2021年度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中,黃埔綜保區排名上升21位,位列全國第34位,綜合管理水平居於全省前列。
——推進國際合作,搭建高精尖產業對接橋梁。自2017年7月廣州國際生物島召開第一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開始,官洲國際生物論壇至今依然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達沃斯論壇”,每年吸引全世界的行業精英共同探討全球生物產業發展脈絡。除此之外,為促進國際合作平台的落戶,生物島園區采取“政府+公司”模式,合作共進,挖掘了許多國際一流項目線索和國際合作平台。
2019年11月,全球製藥及高性能材料巨頭德國默克公司在生物島設立的默克廣東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廣州國際生物島與美國、加拿大、瑞士、古巴等國家的科研機構、產業聯盟與協會、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進行交流和技術轉移。
——擴大對外合作,建成對外投資高地。2019年至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新增境外投資項目239個,位居全市首位,包括生物醫藥、物流供應鏈、信息技術、批發零售等多個領域企業,覆蓋38個國家、地區,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達38.59億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越南、泰國、沙特、阿聯酋等1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達19.21億美元。從2019到2022年,廣州開發區貨物進出口總量增加了252億,成為廣州市首個外貿突破3000億元的區域,總量蟬聯全國經開區前五名,與日韓、歐美、東盟等21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
2022年,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和魚珠片區成功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聯動發展區,全區從積極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創新經驗等16個方麵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目前,區級聯動發展區58項自貿區改革創新事項已落實47項,為區內企業在辦證、辦事、商事登記、審批、稅收和港澳投資者注冊商事服務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務。
2022年11月,我區成功獲批為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是國家、省、市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促進進口、服務產業、提升消費、示範引領方麵取得突出成效的重大認可,將進一步推動全區自主創新政策的落地,為對外經貿發展提供更包容開放的營商環境。
百姓閱卷
廣州瑞查森:從建設到落地隻用了114天
降低時間資金成本,國際合作火熱開展
2019年,由歐洲醫學真菌診療指南製定者、英國皇家生物學、病理學院士Malcolm Richardson教授始創的瑞查森醫學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建設了國內第一家醫學真菌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實驗室主要進行AI真菌數字化診斷創新中心項目研究。
不久,國際知名的製藥公司吉利德與廣州瑞查森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展開了合作。“選擇落地黃埔,是因為初創時期開發區政府和生物島在資金和時間上給予了相當大的助力。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這兩項都是寶貴的資源。”廣州瑞查森創始人徐璐回憶說,瑞查森從建設、裝修到拿到醫學機構許可證並落地,一共隻花了114天的時間。
在生物島落戶後的幾年,雖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但國際合作仍有序開展。特別是針對真菌診療的技術,目前全球都很棘手,要解決這個問題,涉及到一係列的相關領域研究,包括藥物、診斷設備、試劑的研發等。“而我們成為了一個鏈接國內外技術研發、數據庫等創新要素的橋梁,如果能真正解決真菌診療中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不僅有經濟價值,更有社會價值。”徐璐說,“目前我們正在推動針對深度真菌感染的新藥物研發上市,從這個角度來看,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引入先進技術的前瞻性眼光是值得稱讚的。”
專家把脈
以“三城一島”為空間載體
探索對外經濟合作新模式
陳旭佳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以構建開放型新體製為目標,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開展引資引技引智,為全國、全省、全市參與國際合作、形成全麵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了排頭兵作用。麵向未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應深入推進穗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重點以知識城、科學城、海絲城、生物島“三城一島”戰略平台為空間載體,積極探索對外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新體製。
一是支持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和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的作用,積極引入一批港澳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仲裁機構和官方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提供快速授權、確權、維權等服務支撐,支持開展粵港澳知識產權金融、保險、貿易活動,研究設立知識產權銀行,導入港澳優質企業項目,高標準建設廣州知識城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全力打造國際知識產權協同創新示範區。
二是促進科學城高科技創新。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為目標,深化與港澳的創新協作、產業協同,大力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紮實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製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一批集聚發展工程和示範應用項目,充分把握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高端發展,打造國際領先的創新型產業發展集聚區。
三是推動海絲城高起點規劃。加快激活以數字海絲業、海絲商貿業、海絲文創業、海絲總部製造業為代表的黃埔港海絲軸,不斷拓展對外交往新空間,持續深化多層次、多領域、多維度文旅經貿和交流,重點扶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格局與層次,加快實現開放動能新轉換。
四是加快生物島高標準建設。充分發揮廣州實驗室等重大平台示範帶動作用,聚焦生物藥、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檢驗檢測等重點領域,加大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平台布局,盯緊世界500強、全球行業100強、細分行業領域全球50強企業,以及生物醫藥科技鏈、創新鏈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企業,推動其在生物島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加快實驗室自建檢測方法創新試點政策落地落實,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集聚區、全球生物產業創新高地。
文/ 孫旭東、林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