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
廣州實驗室。李劍鋒 攝
策劃/黃蓉芳 張成
文/記者張成 實習生李一可
圖/記者李劍鋒
在核心電子元器件領域,填補射頻微波陶瓷電容器和微波芯片電容器國內空白;在工業軟件領域,電力大數據分析平台憑借領先的增強分析及智能決策技術、分析導圖技術能力實現全國產化;在先進材料領域,實現蒸餾單硬脂酸甘油酯提純技術提取的產品含量超過99.9%,達到全球最高水平……過去五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突破,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政府答卷
研發投入強度達6%先進水平
國家戰略創新平台集聚成勢
2018年至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科技成果轉化方麵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國家戰略創新平台集聚成勢,五年來,從無到有建立起以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戰略引領,以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研究設施、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中心、慧眼大設施工程為核心,以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為支撐的“2+3+N”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實驗室和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區。
培育高質量科技創新主體——
從2018年的118億元,到2022年的286億元,過去五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研發投入經費翻番,全區研發投入強度從3%提升到6%,是全市唯一一個連續突破4%、5%、6%的區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研發投入強度的屢創曆史新高,根源在於我區突出的創新主體培育成績。
五年裏,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不斷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獨角獸”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鏈條。加快布局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前沿產業,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核心的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麵,我區引進和培育了超4000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43家;上市企業18家,占全市75%。2022年,新獲批臨床試驗批件92張,占全市92%、全省36%。
在人工智能產業領域,我區聚集和培育人工智能企業超過500家。其中工業機器人、智能金融等領域有8家企業入選省機器人骨幹企業,15家企業入選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10家入選省戰略新興產業骨幹企業(智能製造領域)。在智慧城市、智能安全、智能製造、智能汽車等方麵已形成了從上遊關鍵零部件、中遊整機到下遊應用集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漫山遍野”,正是有了在各行各業源源不斷開展技術研發的創新主體,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才有實力,五年來科技不斷躍進,能夠參與上天、入地、探海等重要科技進步的進程。
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
2019年9月,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被發起成立。不到五年的時間,已經引入7個院士項目團隊,孵化成立企業2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
這是近五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完善戰略科學家、院士工作站、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創業英才、港澳青年專項支持計劃,吸納全球科技人才,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的又一範例。
“我們建立了‘立體化、全方位、全鏈條’的科技人才政策體係,通過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務育才、事業留才。”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區依托“2+3+N”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引入全球創新智力,五年實現了全區戰略科技力量裏程碑式躍升。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共認定領軍人才、創業英才超416人,比2017年人才總數翻一番,全區集聚各級高層次人才共1423人,其中包括118名院士,高層次人才數量全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區內企業獲評市產業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數量占全市七成、創業團隊占全市六成。
“引入的這些高級人才是確確實實給我們帶來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該負責人表示,“218名領軍人才企業中共有11家企業成功上市,92家為規模以上企業,占比達42.2%,2022年營業收入(產值)合計超195億元。其中,2家企業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科技項目立項扶持,5家企業入選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42家企業為瞪羚企業和瞪羚培育企業,為區域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成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的新引擎。”
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生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沒有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再好的創新企業也活不下來,再出色的創新人才也難以成功。
潔特生物董事長袁建華感慨,若非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潔特生物很可能活不下來,更遑論發展壯大,解決我國生物實驗室耗材產品缺失,並最終成功上市。
為支持科技創新主體輕裝上陣,2019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積極向上級爭取行工作權限下放,成功獲得省政府批複,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審核、高技能人才引進入戶審批等11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廣州市黃埔區實施。此外,我區主動向上級爭取並獲得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限,為區內外籍人才就近辦理工作許可提供便利。我區外國高端人才1200餘人,占廣州市的40%左右,位居全市各區第一。
五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不斷探索完善科技人才政策體係,改革人才項目評價扶持方式,為科技創新賦予了新的動力。我區陸續出台了“人才10條”、“海外尖端人才8條”、“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港澳青創10條”、“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10條”等立體化、全方位、全鏈條的科技人才政策體係,扶持力度全國領先。
特別是我區對重點攻關項目實行“揭榜掛帥”,一改以往單純依靠專家評審的項目評價機製,全國首創采用“資本市場認可、高端研發平台及機構推薦、專家評審”相結合的多元化模式遴選領軍人才。賦予院士、領軍人才等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專注於科研,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
百姓閱卷
黃埔材料院副院長王傑: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落戶黃埔選對了!
2020年1月,中國科學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先導專項(C類)“仿生合成橡膠”專項正式立項。雖然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支持的4.7億元資金,但對於一個涵蓋從基礎領域技術研究到產業化,建成後要實現人才聚集、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大項目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中國科學院希望我們在全國各地找到一個能夠落地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並且後續能支持它發展的這樣一個比較有優勢城市。”黃埔材料院副院長王傑回憶說,當時長春應化所最初篩選的項目地址是在輪胎產業聚集較多的山東。
但這個項目立項初衷就是要快速破解困擾中國高端輪胎製造業發展的基礎原料問題,要求三年必須從無到有完成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建設,並在此基礎同步開展科研攻關工作,核心指標通過評價測試。時間緊迫、要求嚴格,許多地方都難以滿足。
廣州開發區在獲悉相關情況之後,用誠意和效率引進了這一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並最終贏得了長春應化所的信任。
這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當時,長春應化所所長楊小牛正帶隊在我區考察。天下著雨,楊小牛和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主要負責同誌都穿著雨靴,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漿走到當時一片荒地、散落著幾個魚塘的地方勘察現場,被告知未來這就是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的選址地點。
“那是一片未經開發建設的原生態地塊,我們也沒有確定選址就在廣州開發區。結果第二天我們回到長春,正在開會的楊所收到了廣州開發區發來的照片——昨天的荒地已經在平整土地,虛位以待我們的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了!”王傑說,當時整個長春應化所選址團隊都被這種決策效率震撼和感動了,相信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在這個地方會很快建成。最終協議在2020年的6月正式簽約落地。
2020年6月23日簽約,同年12月開工建設,2021年10月20日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主體建築建設完成,第一台科研設備入場……如今,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完成航空輪胎國產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實現仿生合成橡膠和數字輪胎工業軟件兩項從“0”到“1”的原創性技術突破,掌握41項核心技術,首個產業化項目簽約落地廣州開發區,首條輪胎正式下線。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順利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了建設、驗收的第一步,開始發揮它在推動科技創新、聚集科創人才、提升產業質量、賦能企業發展等方麵的作用。
“現在來看,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落戶黃埔,真是選對了!”王傑講述道,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地處大灣區,對人才有很好的吸引力。在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還在建設、設備還未進場的情況下,團隊就從海內外招募了超過70名科研人員,如今黃埔材料院已聚攏各類人才424人,其中碩士及以上人員224人,占比53%;還有一大批具備產業背景和營銷能力的專項人才。依托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黃埔材料院成為長春應化所在大灣區進行技術成果發布、研發能力投射的平台和窗口。每年約有700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產業、科技考察團前來技術對接。
廣州市一家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企業就是黃埔材料院落戶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帶來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受益者。兩年前,該企業的銷售規模約為1億元。依托黃埔材料院,企業建設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快速增強了企業研發能力,產品迭代加快,在市場上反響很好,三年不到,營業額就增長到20多億元。
專家把脈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促產學創金“四城融合”
——易衛華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吸引眾多高科技頭部企業,鑄就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領跑全國的科創平台,建設廣州交通大學、黃埔大學等高校院所,加快元宇宙等項目建設,海納百川、廣納賢才,“科技興城”活力迸發,高質量發展動力十足。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發展經驗表明,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本鏈、人才鏈“五鏈共聚”,推動高校、實驗室、研究院、企業研究院、研發聯盟“五源並進”,實現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是激發區域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實現產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
未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可更進一步在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創新要素聚集的基礎上,持續推動融合發展,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著力破解發展中麵臨的創新堵點、產業瓶頸、資金斷點和人才卡點,推動產城、學城、創城、金城“四城融合”。
推動“四城融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可緊扣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和價值鏈,繼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硬核科技原創力基礎上,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麵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係,前瞻布局發展未來產業, 推動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四城融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可依托高校、實驗室、研究院、企業研究院、研發聯盟“創新五路大軍”,提升創新主體融合動力,認真做好區內創新的供需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構建創新鏈與產業鏈鏈接平台和紐帶,以“賽馬製”“揭榜製”等方式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構建重大創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轉化”機製,對接技術和需求,推動技術供給與技術需求匹配,從而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
推動“四城融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相關部門可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平台機構等,深入開展調研,更多地走訪區內領軍企業和中小科技企業,深入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彙總整理了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科技政策、科技計劃(基金、專項)等措施,認真做好企業技術需求清單、高校科技成果清單、企業人才需求清單與企業融資需求清單“四大需求清單”,形成了服務各類創新主體的“服務包”,並建立重點服務企業台賬,“一對一”地提供科技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