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李劍鋒 攝
黃埔集聚中小企業數量4.8萬餘家。圖為廣州派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李劍鋒 攝
TCL華星廣州t9項目。李劍鋒 攝
策劃/黃蓉芳 張成
文/記者黃蓉芳 王嘉敏 實習生 蔡任棟
圖/記者李劍鋒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視察時,與在場的12家中小型科技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提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這一科學論斷。
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加大對民營和中小企業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成大事,並形成了獨特的“黃埔經驗”。
5年來,在黃埔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集聚中小企業數量4.8萬餘家,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119家,約占廣州市一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92家,占廣州市企業30.5%;製造業單項冠軍18家,占廣州市75%。7家企業入選“胡潤2023年全球獨角獸榜”,總數排名廣州市第一。全區民營中小企業貢獻了3個“80%”:即全區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政府答卷——
探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融合新路徑
怎樣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成大事?這道時代命題,黃埔如何作答?
在踐行“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這一重要論斷的5年時間裏,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探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融合、聯動和協同的新路徑。
在廣州市黃埔區融媒體中心與廣東省社科院專家組聯合開展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媒體智庫調研中,記者發現,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立足於服務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通過創新體製機製、響應企業訴求、提升服務能級和構築孵化平台等“靶向性”舉措,不僅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提供肥沃土壤,為中小企業“辦成大事”賦能,而且還為全國其它城市和地區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辦成大事”提供了“黃埔經驗”。
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賦能,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創新體製機製的“答卷”裏,寫下了無數個“率先”和“首個”——
在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城市中,率先成立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局,統籌推進及監督全區營商環境改革工作;設立全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設立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打造“企業吹哨、部門報到”24小時全天候服務新模式;率先推出政策兌現“一門式”服務改革,啟動以“一口受理、一網通辦、限時辦結、免申即享”政策兌現新模式;出台全國首個《信任籌建工作方案》,做到產業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這些體製機製上的探索性創新,重塑了廣州開發區高效的政務服務體係,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華星光電廣州t9項目在黃埔的投產速度。該項目從簽約到動工僅用了21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這也是行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點亮、最快投產的液晶麵板生產線項目。
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賦能,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響應企業訴求方麵也給出了“高分答案”——
率先推出的“金鑲玉”政策體係,構建的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發展促進政策體係;率先推出的“專精特新10條”,構建的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度培育體係;率先推出的“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打造的是有溫度、有速度的人才服務體係……一個個“率先推出”的背後,是政府精心打造的精準政策供給體係,是給企業的“及時雨”,更是對人才的“吸鐵石”。目前,黃埔區已集聚118個院士項目、1423名高層次人才、38萬名大學以上學曆人才,其中創新領軍人才、創業團隊、產業領軍人才分別占全市的50%、60%、70%以上,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賦能,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提升服務能級、優化營商環境生態體係上做足了文章——
全國首推“區塊鏈+AI”商事服務模式,企業開辦線上線下實現0.5天辦結;全省首創“創新創業金鑰匙”,提供從開辦、籌建到經營管理乃至人才服務、政策兌現等全鏈條服務;全國首推“秒批”政務服務改革;全國首創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全國首創電子印章係統,實現相關法律文書在線送達;全國率先推出“智政務+新郵政”便民服務,“郵政網點就近辦”“政務流動窗口上門辦”……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營商環境改革的六次升級迭代,正是一個個企業爭相奔赴而來的深層原因。
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賦能,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構築孵化平台、完善企業培育載體體係上也是優等生——
構建國家“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示範園區,以“產業載體+龍頭引領+企業抱團+平台賦能”模式推動產業融通發展,帶動產業鏈上超1000家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建成京廣協同創新中心、鈞恒廣場兩大專精特新產業園,為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供優越的孵化環境;構建高端科創平台集聚區,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引進人類細胞譜係、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大科學裝置,廣東納米研究院等多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用科技賦能中小企業的發展;構建科技型企業“大孵化”集聚區,建成10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擁有500多萬平方米的孵化載體,載體內的企業已超過5000家,形成“創客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大孵化器發展模式……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孵化器建設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
——百姓閱卷——
億航智能董事長胡華智:
為政府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打“高分”
10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簡稱“億航智能”)頒發了EH216- S 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係統型號合格證,這標誌著EH216- S的型號設計符合民航局適航要求,具備了載人運營的安全能力,這是全球首個獲得該類合格證的航空器。這也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中小企業辦成的一件大事。
作為4.8萬餘家中小企業中的一分子,億航智能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胡華智給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的“表現”打出了“高分”。
在胡華智看來,做航空業,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億航智能從一個黃埔本土的中小企業,成長為一個能為海外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提供科技方案的企業,過程十分艱辛。
“航空業永遠看的是安全。為了保證安全性,航空企業在前期必須跨越適航認證這道門檻。在此之前,企業是沒有辦法創造收入的。”胡華智說,科技企業都需要很多基礎性的研發,比非科技企業需要更多的沉澱,會經曆更長的不賺錢的時間,這需要企業熬過去。生存下來,成了企業的第一要務。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企業熬不過去的。特別是中小企業,會遇上更多的困難。這個階段,除了需要企業“苦修內功”,政府提供的營商環境和土壤尤為重要。從創業起步、到掌握核心技術、再到成為產業鏈的鏈主、乃至整個行業標準的製定者,中小企業的培育孵化和發展壯大,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胡華智特別感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對億航智能“全生命周期”的精心嗬護。
“在我們公司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黃埔區對我們一直都是不離不棄,”他說,這麼多年來,無論是政策上,還是應用場景上,黃埔區對億航智能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尤其是這幾年,黃埔區作為高科技公司雲集的地方,對新興經濟的發展非常友好。
胡華智坦言,億航智能作為黃埔區的“老牌公司”,對此很有發言權。他說,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近日出台的《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關於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專項扶持政策》,從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低空飛行服務、適航審定、標準製定等方麵都對企業給予了補貼,對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平台載體、示範應用場景和重大項目都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扶持,對企業的獎勵最高達3000萬元。
胡華智相信,拿到適航證之後,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供應量會馬上呈現一個比較大的上漲趨勢。從整個產業鏈來講,包括碳纖維的原材料、編織工藝供應商、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等等,都會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增長。“特別是在黃埔,未來整個供應鏈上下遊裏零配件的組裝、維修、操作人員的專門培訓課程,都將是一個完整的行業。”他認為,政府的相關支持政策,將會給整個行業帶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