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國首創推出的工業籌建項目“數字化場景式”智能審批係統正式上線運行。該係統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持續推動行政審批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建設的又一生動實踐,成功破解部分審批業務係統不互聯、數據不共享、審批人員多頭核查、建成實景與平麵渲染效果圖差異大、與城市景觀不協調等難題。
“‘數字化場景式’智能審批係統運用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構建了1個實景三維時空大數據底板和1個企業籌建大數據池,實現數據在審批業務中的深度應用,推動行政審批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鄧家望在發布會上介紹。
據了解,該係統打通了國家、省、市、區7個業務係統,彙聚市政、規劃、環保、紅線、設計模型等約37類主題,超270個空間圖層、約21萬條空間指標數據,以及全區3400多個工業項目、15萬個辦件結構化數據,以此融合構建的時空底座和大數據資源池,奠定了智能審批係統的數據基礎。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先後推出了訂製式審批服務體係、承諾製信任審批等14項全國首創措施,項目籌建實現“拿地即動工”。但係統不互通、數據不共享等成為製約行政審批進一步提速的難點堵點問題。
“為破解難點堵點,我們積極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通過數據共享應用、業務協同變革、流程數字再造、技術創新驅動傳統審批業務變革、審批模式變革,優化企業辦事體驗,推動數智賦能審批增效,為企業投產提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共享數據智慧。”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單寧偉表示。
此前,企業申請項目落地前,需經過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工程整體施工許可等多個步驟,數據分散、核查項多,需要人工反複核驗、論證研判。
■鏈接 打通壁壘,讓數據“跑”起來
“數字化場景式”智能審批係統如何實現數字賦能?數據聯通、數據流動是關鍵。
該係統彙集散落在各平台、各業務係統的多源數據,實現縱向與上下級部門數據交互,橫向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業務協同,打通了數據壁壘。同時,係統實現了技術審查、免費服務、行政審批事項的辦案過程和審批結果等業務數據動態回流。每一個審批事項在審批過程中增量產生的企業籌建數據,經“沉澱、清洗”後,源源不斷地彙入企業籌建大數據池,循環賦能後續審批事項。
該係統還應用數字孿生、3D實景等虛擬仿真技術,通過可視化、場景化三維演示模型,為設計方案審批決策提供可視化支撐,可自由調整角度、時間,還可查看建築高度、天際線、交通流線等要點,實現“所繪即所批、所批即所建”。
(記者 鄭嘉俊 通訊員 肖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