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吉生物項目“中新腫瘤防治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醫學中心”成為粵新合作代表項目之一在新加坡簽約;安凱微電子在科創板上市,成為黃埔第80家上市企業……近日,黃埔區創新大道沿線創新型企業的好消息接踵而至。這條聚集40多個生物製藥產業項目、80家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企業以及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超級產業鏈群的大道,正在成為激發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活力的紐帶。
這條縱貫整個黃埔的主幹道因何而得名創新大道?創新大道沿線的產業緣何能迸發出如此充沛的創新活力?創新者為何沿著這條大道雙向奔赴?“新興”之火何以從這裏開始燎原?
7月7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創新大道看創新”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沿著創新大道進行深度走訪,全方位解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創新密碼。
●灣區時報 策劃/黃蓉芳 張成 記者/張成 黃蓉芳 通訊員 孫夢依 圖片/李劍鋒(除署名外) 製圖/林梓秋
創新,始於高效開展的國際產業合作
坐落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聚集區的百吉生物日前迎來了又一大喜訊。
6月26日,百吉生物的合作項目“中新腫瘤防治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醫學中心”作為知識城12個粵新合作項目之一集中簽約。百吉生物將與知識城集團共同設立中新腫瘤防治技術創新與臨床轉化醫學中心,促進生物治療基礎研究向臨床有效轉化。
2016年成立於新加坡,2017年落戶知識城的百吉生物是一家專注細胞與基因治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藥公司,主要致力於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研究和創新,在治療鼻咽癌、多種消化道類腫瘤、肝癌、肺癌、EBV陽性血液係統疾病等多種實體瘤和血液瘤領域擁有全球首創產品或同類最佳產品,如今已成為中新兩國在生物醫藥界合作的標杆。
“我們基於‘新加坡+廣州’雙總部布局實施全球化戰略,彙聚了六個國家的頂尖科研人才,目前已有兩款產品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IND(新藥臨床試驗)批文,同時儲備的其他三款產品也正在推進IND申報。”百吉生物首席科學官張曦介紹說,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長期是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鏈條的薄弱環節。全球範圍內,醫藥工業界也整體麵臨著研發產出率不斷下降的挑戰,轉化醫學作為連接實驗室與臨床的紐帶,為藥企扭轉低研發產出率提供了思路。
百吉生物作為先行者走通了這條路徑,希望利用自身的成功經驗,串聯起粵港澳大灣區和新加坡醫療資源,加速兩地更多成果落地。“未來希望利用這個平台,引進並孵化更多海外項目,讓技術在知識城轉化為產品,開辟高水平開放路徑。”張曦說。
法國科學院院士、百吉生物科學委員會主席兼首席科學家Jean Paul Thiery教授則談起1984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時與現在的巨大變化——1984年正是廣州開發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建設的元年——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初級製造業,到如今的高新技術創新產業,變化不可謂不大。
“創新大道上分布了很多高科技創新企業,囊括眾多創新領域如通訊、無人駕駛、生物醫藥等。”Jean Paul Thiery評價道,“如同美國矽穀一般,基礎研究和工業研究完美融合,能轉化為更多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
創新,始於彙聚原研創造為產業賦能
2017年,百吉生物落戶知識城後,Jean Paul Thiery被創新大道短短幾年的發展速度震驚,他甚至用“光速”這個詞來形容這裏的建設速度與科研成果轉化速度。
的確,也就是在三五年間,以創新大道為軸,知識城就拔地而起了12家研究院,為知識城注入了更濃厚的創新基因——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黃埔高等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黃埔綠色先進材料技術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下稱“西電廣研院”)、廣州大學黃埔研究院、廣州市區塊鏈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天津大學灣區研究院、清華珠三角研究院(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基地)。
“西電的創新成果頂天立地,天問、北鬥、天眼都有西電的貢獻,來到廣州之後,我們把與本地產業發展契合度較高的新一代通信技術、材料、集成電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學科領域搬遷過來做更深度的產教融合。”西電廣研院黨委副書記劉濤介紹說,2020年,西電廣研院落戶知識城就是聚焦與產業密切相關的前沿創新領域,解決急難險重的技術問題。三年來與本地企業進行了多項融通,共建了17個校企聯合中心,針對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真正地服務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州開發區企業豐海科技就是這種合作的受益者。
“我們是一家智慧交通領域的專業設備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公司在戰略轉型、開展新業務時遭遇了雷達技術瓶頸,這時西電廣研院為我們提供了創新力量支持。”豐海科技常務副總經理楊俊回憶說,與西電廣研院的合作讓企業突破了毫米波雷達技術,新產品能實現智慧交通、車路協同路側交通數據采集,及智能家居領域人體存在感知、姿勢檢測、目標跟蹤。該係列產品迅速走向市場,在廣東省從埔高速、茂湛高速、機場高速等項目得到了應用,同時也切入家電市場,在家電、燈具等智能家居場景進行了測試應用。
7月1日,被稱為“黃埔一期”的西電廣研院首批598名研究生畢業,他們中有不少人進入了創新企業及各類科研機構,繼續從事科技創新工作。
“在西電各二級學院中,西電廣研院的優秀論文、優秀畢業生的比例是最高的,本屆畢業生有48.3%能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也和我們的教學與產業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有密切關係。”劉濤說。
今年9月將進入研究生二年級的西電廣研院學生沈佳先的研究方向是“宇航電子可靠性”,目前正在跟隨導師與企業進行相關課題研究。他說:“這裏的技術應用方向豐富,我們的學習內容和企業應用端很近,前景非常廣闊。”
產教融合,產研結合、校企聯合、校地聚合不斷發生化學反應。鏈接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創新大道就像一條大動脈,源源不斷吸納創新的新鮮血液,引才、育才、聚才、助才,最終把創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充分融通,推動著創新從知識城發生,並散播四方。
創新,始於新基建鋪就的智慧產業底座
“這裏是創新的起點,創新在這裏擴散向大灣區並走向全球!”百度智能交通廣東省副總經理楊斌很讚同這一觀點。他說:“從百度自身來看,許多創新都是源自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通過創新大道走向其他城市,進而走出國門。比如我們的阿波龍二代,目前已經遠銷阿布紮比等國際市場。”
2020年阿波羅智行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下稱“百度阿波羅”)落戶廣州開發區後就開展了“智慧+”車城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打造智慧交通“新基建”樣板,從車路協同向“車、城、人”互聯融合過渡。目前已在一期102個車路協同路口、133公裏高精地圖覆蓋路網基礎上啟動二期工程建設,新增230個車路協同路口和437公裏高精地圖路網,可進一步加強車路協同路網覆蓋,打造全區數字城市發展的一張“經絡圖”。
在此基礎上,百度阿波羅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城市級規模化的綜合融合感知體係,構建了服務於高等級自動駕駛的“車城網”平台雛形。
截至目前,百度阿波羅日均服務人次達20萬,實現數據向各委辦局係統開放,累計提供數據服務846萬次。同時,落地了全球第一個服務於多元出行的自動駕駛MaaS平台,目前已開通5條公交環線,建設300多個接駁站點,自動駕駛公交車、出租車等車型已在知識城、科學城等區域實現常態化運營。
“最新的應用是‘黃埔哨兵’自動駕駛巡檢車,實現了對機動車違停、非機動車違章等28種事件的智能化識別,大大提高社會治理的效率、能力。”楊斌介紹說,該創新目前已累計自動駕駛巡檢40萬公裏,識別各類交通/市政類事件超47.9萬起,有效率達90%以上。“許多其他城市近期才剛剛開始試點探索,而這些創新在廣州開發區已是常態,是廣州開發區創新的輸出。”
更多的產業想象空間,則隨著這個“新基建”數字底座的完善打開——
例如對泥頭車、危化品運輸車等車輛部署智能設備進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效率,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又如,利用車路協同感知實時數據,降低車輛通行時間,減少綠燈空放浪費,實現軌道交通提速。
再如,賦能主機廠,讓智能網聯車實現超視距感知,進行車道級導航,提升汽車工業競爭力。
有了創新的“土壤”,產業創新生態就會攀附而來。截至2023年5月,百度阿波羅已吸引三家車城網生態企業落地廣州開發區,共同創新新技術、探索新應用。
創新,始於知識產權綜改的產業活力釋放
成立至今,百度阿波羅已在廣州開發區投放自動駕駛出租車總計70輛,開展了多種智能交通應用測試。作為一家全新的企業,競爭力來自其強大的創新能力,來自136項專利所蘊含的知識力量。
廣州安凱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凱微”)同樣也是著重知識產權創造的創新企業。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安凱微電子已授權專利超過 300 件,且以發明專利為主。”安凱微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瑾懿表示,公司係統級芯片(SoC)中自研IP占比超過75%,自主可控程度高,擁有60多類電路設計IP,並形成了SoC、ISP、機器學習等七大類核心技術。
不僅如此,安凱微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創新,其產品在“PPA”(即性能、功耗、晶粒麵積)三個方麵實現了良好的平衡,具有集成度高、晶粒麵積小、功耗低等特點,綜合性能達到行業主流水平,部分關鍵技術指標位居國內領先地位。2021 年,安凱微的物聯網攝像機芯片在全球家用攝像機市場占有率超過 25%。
“我們是廣州開發區的老企業,搬到知識城後乘著知識經濟發展的東風快速發展壯大。在這裏,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與周邊的科研院所溝通和交流,比如西電廣研院、廣大黃埔研究院、廣外黃埔研究院等,對我們知識產權的創新和人才引進都非常有幫助。”李瑾懿說。
2022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知識產權數據受多種因素影響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知識城知識產權指標實現逆勢躍升,各項核心指標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
區域企業、科研院所等主體全年共獲專利授權近3000件,較2021年同比增長95.68%;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同比分別增長超194.59%、80.86%和41.76%;PCT國際申請增長超50%,除獲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海外專利授權外,知識城知識產權還走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落地開花,占比首次超過5%。
“在這些數據裏,知識城高價值專利占有效發明專利總量超90%,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類型的數量占比超95%。”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立了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製、培育發展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業、建立以知識產權為重要內容的創新驅動發展評價製度等一係列措施;並打造了全鏈式知識產權金融支撐體係,探索出完整貫穿科技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質押融資—證券化—上市輔導—海外保險”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鏈。
如果說知識城是知識之城,那麼創新大道就是創新之路。
通過這條大道,百濟神州、諾誠健華、龍沙等多個尖端生物製藥產業項目紮堆聚集知識城,達產產值超千億元;粵芯芯片、深南電路、光掩模等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企業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突破;小鵬汽車、百度阿波羅等企業以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自動駕駛為突破方向,加快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超級產業鏈群。
“規劃和建設創新大道的初衷正是引導創新要素彙聚,如今這條大道已經發展成為一條具有創新特色的魅力大道。”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發展的現實畫卷,廣州開發區建管中心知識城園林景觀部部長胡蓉欣慰地說:“我們成功地造就了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
■企業聲音
豐海科技董事長胡亞平:與西電廣研院合作加速企業發展
我一開始對我司與西電廣研院聯合成立的智慧交通創新研究中心是否能有成效還有所顧慮,但短短兩年合作時間,這一合作模式就征服了我們。
合作成效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麵。
首先是增強了企業的研發實力。西電廣研院在電子通信和雷達細分領域的研究成果豐碩。西電廣研院先進的研發團隊與我們對市場需求的深耕強強結合,讓豐海科技的發明專利數量從3個迅速增長到了10多個,未來肯定會誕生更多的發明專利,也為西電高科技人才提供創新創造的熱土。
其次是擴大了企業的行業影響力。之前,豐海科技經常在“走出去”上遇到瓶頸,當我們想進軍民用和軍用領域,比如智能家居和汽車領域,我們很難得到客戶的認可,因為公司的知名度僅僅限於本行業。但是如今,通過與西電廣研院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我們公司的聲譽和影響力,能讓客戶很快了解我們的科研實力。
第三是為企業提供創新支持。我們在與西電廣研院合作之前,就希望拓展新領域的業務。比如早在2018年,我們就想進入毫米波雷達領域,但是當時企業由於研發實力不足,無法開展。西電廣研院的加入,讓我們在雷達領域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兩年內實現了毫米波雷達的量產,而且僅這一個產品就給我們創造了十幾個發明專利。
■數字看創新大道-知識城創新能力
在我國,以下5種情況的有效發明專利通常被認為是高價值發明專利:(1)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明專利;(2)在海外有同族專利權的發明專利;(3)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利;(4)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發明專利;(5)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或中國專利獎的發明專利。
截至2022年12月,知識城高價值專利占有效發明專利總量超90%,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類型的數量占比超95%。
2022年,知識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利授權,主要集中於新能源汽車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分別爆發式增長1578.26%和182.5%。其中電動車輛(含電力製動係統、車輛的磁懸置或懸浮、電動車輛的監控操作、電力牽引)和H01L半導體器件兩個領域均實現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