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在采摘百年老樹荔枝。李劍鋒 攝
紅彤彤的荔枝綴滿枝頭。李劍鋒 攝
外國友人體驗荔枝采摘。李劍鋒
天都沒亮,家住廣州市黃埔區賢江社區的果農劉熾波已起床出門,帶上農具趕著去收荔枝——他家荔枝今年“大豐收”。夏日正酣,劉熾波這份豐收的喜悅很多人都在分享著,6月30日黃埔區2023年荔枝文化節盛大開幕,賢江社區正是活動會場之一。
天下荔枝在廣東,荔枝珍品在黃埔。嶺南荔枝有“三傑”,其中筆崗糯米糍、蘿崗桂味都產自黃埔。今年這場“以荔為媒”的年度盛會分別在永和街道、雲埔街道設置會場,期間不止有異彩紛呈的推介宣傳、慶典活動,還有“百年荔枝古法采摘”、外國友人品鮮等活動。一顆荔枝,文化曆史千年傳承延續,而今味道更是放之四海而皆“美”。
當前,黃埔區正紮實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荔枝文化節為契機,推動域內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全省全市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當標杆走前列作示範。紅彤彤的荔枝甜在舌尖,也扮靚了越來越富裕的新農村。
啖荔枝、賞文化,百年荔枝采摘古法再現
盡管天氣炎熱,但位於賢江社區的活動會場早早就圍滿了人,喜慶的鑼鼓、醒獅表演,各式小吃和黃埔特色農產品檔口琳琅滿目。賢江村有悠久的荔枝栽培曆史,村中的古荔枝林坊間稱已有近一千年曆史。
活動當天,在林間舉行的“百年荔枝古法采摘儀式”堪稱本屆荔枝文化節最大看點。
劉熾波在現場展現了這項技藝,以古法攀古樹,原生態采摘最大限度的保護古樹。劉熾波說摘荔枝講究“一看二試三借力”,絕不能用蠻力扯拽荔枝,而要順著果穗往上在兩束枝葉處折斷,既摘下果實又促進來年抽花。果農們技巧純熟,隻一會兒就摘下滿筐成穗的荔枝,沉甸甸、紅彤彤。
“摘荔枝有三寶,長鉤、纜繩、掛籃”,這些技巧劉熾波熟稔於心,十幾歲就隨家人務農,荔枝於他不止是飲食,更與一家的生計有關。劉熾波今年已年逾五十,但登高上樹身手依舊矯健。
在賢江社區,像劉熾波這樣打小便受荔枝文化耳濡目染長大的人不少,但凡到這裏打聽一下賢江荔枝“雙肩紅糯米糍”的故事,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二。“果大皮薄、核小肉多、味道濃甜,果蒂處有兩個對稱的紅點就像是聳起的雙肩”,果農瓊姐對此如數家珍。
另一會場雲埔街創新公園同樣也是因荔枝文化出名。據了解,該園內有百年古荔枝樹400多棵,均為古樹名木。主要種植糯米糍、桂味、淮枝等荔枝品種,其中“筆崗糯米糍”更是被美食愛好者譽為“嶺南荔枝珍品”,與“增城掛綠”齊名。
以“荔枝文化”為主題,創新公園內的荔枝文化園環線設置了10處打卡點,以趣味打卡、荔枝品鑒、創意遊戲、環繞式科普為板塊,吸引街坊在此品荔枝、逛集市、吃美食,沉浸式體驗雲埔荔枝文化。獨舞表演、跳繩比賽、娉娉婷婷的旗袍秀……掀起一波接一波高潮。
雲埔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增傑表示,為了這次文化節,街道從三月份就開始籌劃,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讓居民更加深入了解雲埔深厚的文化曆史,為家鄉的荔枝文化感到驕傲。
黃埔紅、嶺南味,眾人齊打卡點讚海內外
無論是在哪一個會場,最吸睛的無疑還是一顆顆飽滿多汁的荔枝。“這裏簡直是荔枝愛好者的天堂,筆崗糯米糍實在太好吃了!”在雲埔會場,市民崔先生感歎道。
在永和會場,永和街道邀請了永和片區優秀企業及名優農業企業參加活動,向企業贈送賢江名優荔枝,感謝企業為永和街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永和街道辦事處主任吳火華表示:“希望未來轄區企業加大與賢江社區的合作,共同推動賢江荔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賢江荔枝品牌和文化符號。”
對這份黃埔專屬“夏日甜蜜”讚不絕口的,還有當天30多名來自美國、英國、瑞士、巴基斯坦等國的國際友人以及在埔的僑界朋友,他們受黃埔區委外辦和黃埔區歸國華僑聯合會的邀請參加本次荔枝文化節。
來自巴基斯坦的Ullah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一名醫學在讀博士,對於來自南亞地區的他而言,荔枝很是新奇。人生中第一次吃荔枝是在泰國,第二次便是在黃埔,在品嚐過賢江“雙肩紅糯米糍”後,他有點驚訝地說,“這裏的荔枝核太小了,口味也比之前吃過的好”。瑞士遠到黃埔工作的Goetzmann和Ullah有一樣的感受。他在黃埔生活的時間比Ullah更久,對黃埔荔枝也早有耳聞,甚至之前還和朋友們一同摘過荔枝。
現場,國際友人和僑界朋友交換分享拍到的照片和視頻。不少人還把這些影像上傳到自己的社交軟件,這份對黃埔荔枝的點讚,漂洋過海。Ullah說,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黃埔的城市規劃既現代化又保留了許多傳統元素,在這裏生活我感到非常舒適便捷。
荔為媒、新農村,城鄉同發展黃埔作示範
一場盛會“以荔為媒”,把“黃埔故事”娓娓道來,把“黃埔味道”傳之四海,歸根結底是區域重視鄉村振興才能把“一顆荔枝的文章”做透做實。目前,黃埔區荔枝種植麵積超兩萬畝,其中百年以上古荔枝樹超一萬畝,已成為廣東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
荔枝是一種很“嬌貴”的水果,采摘後極易因高溫高濕、微生物侵染等原因發生褐變甚至腐爛,對後續的貯藏保鮮要求極高。對此,近年來黃埔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轄區內農業幹部、農業合作社、荔枝種植戶開展專業培訓活動,提高果農的荔枝種植與保鮮技能,帶動果農增產增收,促進荔枝產業健康發展。
特別是在區內荔枝產銷重鎮,從文化品牌打造到銷售渠道擴展,全方位下功夫、打算盤。成立專門的合作社,印發專項政策,做好全區荔枝生產情況摸查,彙集荔枝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大數據”,全麵啟動荔枝營銷工作。
雲埔街道全麵打響“筆崗糯米糍”品牌,充分整合人文資源和生態資源,大力發展“荔枝+非遺”“荔枝+紅色文化”等業態,推進“荔枝+”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打造雲埔荔枝文化IP,進一步提升荔枝產品附加值。
隨著黃埔區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逐步落細落實,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勢必將為此注入強勁動能。以荔枝文化節為契機,未來黃埔區將在振興“筆村糯米糍”“賢江雙肩紅”等傳統荔枝品牌基礎上,大力打造“新龍帝鼎”荔枝新品牌。
“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農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起來。忙碌了一天的劉熾波今天大概可以收獲400斤荔枝,他很滿意。收拾好被他看作“寶貝”的采摘工具,便朝著家的方向遠去。
(孫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