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誕”千年廟會精彩上演“獅王爭霸”。李劍鋒 攝
市民體驗非遺技藝。鄧土明 攝
3月3日早上9點,南海神廟西門已是人潮洶湧、摩肩接踵。聽聞今天有非遺展演,不少遊客提前兩三個小時就趕到了南海神廟,都想搶個好位置觀看演出。上午10時許,在一陣鑼鼓喧天中,“非遺華彩——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演”正式上演,龍騰虎躍,獅王爭霸,給前來逛廟會的群眾一場難忘的民俗文化盛宴。據統計,截至3日17點,廟會開幕以來,購票進入南海神廟的群眾已超過6萬人。
可看:獅王爭霸,視覺盛宴讓本土非遺“熱起來”
第16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3月2日至4日舉行。“波羅誕”千年廟會第二日的重頭戲是非遺節目展演,黃埔區十幾條村的獅隊、貔貅隊精彩上演“獅王爭霸”。
來自廣州市泰晟龍獅團、黃埔區長嶺街龍獅協會、黃埔區穗東街夏園鴻福堂醒獅隊、廣州港技工學校龍獅團、黃埔區新龍鎮大坦舞貔貅隊等17支隊伍依次帶來舞獅、舞貔貅表演。由廣州市黃埔區龍獅協會帶來的壓軸表演《雄獅飛躍賀廟會》吊足觀眾胃口,獅子跳躍在梅花樁之間,時而高揚獅頭,時而故意踩空,在表演完結時刻從梅花樁上空翻落地,引發觀眾連連高呼喝彩。
“今天的舞獅表演形式多樣,既有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之類的高難度動作。突出展現了獅子外出覓食的過程中,穿過山河湖泊,奮勇爭先的醒獅精神,展示了中國人一貫的進取精神。”廣州市龍獅協會常務副會長龔桂冬表示,當天參與表演的17支隊伍中,有15支來自黃埔區的各個街鎮,不少表演還融入現代元素和故事情節,觀眾一看就懂,兼具觀賞性和趣味性。各個街鎮村社對於非遺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可謂“係出同源、各有闡發”。
“演員們經過了刻苦訓練,表現很好,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參與當天表演的貔貅廣州市代表性傳承人吳煥東表示,“貔貅舞在我們村裏一直傳承很好,已有300多年的曆史。許多孩子放了學就開始訓練,他們都很喜歡,我們還會在小學、中學、高中設立關於貔貅的第二課堂,從小培養孩子,訓練技術功底,讓舞貔貅能發揚光大。”
可逛:非遺文化精彩亮相,扶胥古鎮遊人如織
南海神廟東側,廟頭社區清河大街、風度街彩旗飄揚,樹上掛著紅燈籠,喜慶洋洋,遊人如織。這裏是扶胥古鎮市集,設置了眾多非遺項目展示、非遺體驗等特色攤位。本屆廟會邀請了國家級、省級非遺工藝傳承人展示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逛廟會期間,老百姓可近距離感受波羅雞、波羅粽、鐵枝木偶、粵劇、打銅技藝、通草畫、廣繡、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乞巧、中一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等省市區非遺項目。
除了波羅粽和工藝品波羅雞等獨具“波羅誕”特色的非遺文化頗受遊客歡迎,佛山非遺醒獅等檔口人氣也很高。據攤主介紹,傳統醒獅製作耗時很長,其工藝包括紮架、貼紙、晾幹、貼花、刷漆及貼飾等六個部分,其中最複雜的貼花,要在已晾幹的輪廓上撲紙、貼花,用各種亮片、彩紙和手工描繪,把整個獅頭的眼、鼻刻畫出來。而在粵劇非遺檔口,粵劇服飾、道具等製作工藝一一展示,讓過去掩藏在幕後,不為群眾所知的文化元素被更多人了解。同樣在現場展示的非遺項目——中一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其選材、炮製技藝、蜜丸工藝一絲不苟,繼承了傳統獨特的製作技藝,確保了藥品療效,可謂是尊古法,立新方。
將非遺展演,遊樂、民間工藝、地道美食、民俗傳統融會貫通,是本屆“波羅誕”千年廟會的另一大特色。在扶胥古鎮風情街上的穗東社工義賣檔口裏,年過六旬的郭汝維正在專心致誌地剪紙。隻需幾十秒,一個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出來,其相似度讓遊客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郭汝維說,波羅誕是一個很好的民間文化技藝展示平台,希望能借此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剪紙。
如果遊客逛累了,還可以到扶胥古鎮美食市集一飽口福,市民可品嚐試吃波羅粽、嫁女餅、南崗魚包、蘿崗果等黃埔區傳統美食。在黃埔華苑檔口,新出爐的點心香氣撲鼻。“今年的美食市集是由我們黃埔本地團隊來承辦,除了傳統市集,今年還增加了當下流行的特色車尾箱主題商家。”美食市集負責人鍾偉源介紹,市集既有本地特色美食,又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美食,從早上八點一直延續到晚上七點,絡繹不絕的人流將市集塞得滿滿當當,不少商家打烊了,食客還不舍得離開。
可感:從古廟逛到新館,領略千年海絲文化
一改過去“波羅誕”千年廟會隻在南海神廟舉辦,今年廟會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間——廣州海事博物館今年市民“遊波羅”的必去打卡點。廣州海事博物館精心籌劃了多場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活動。“波羅誕”千年廟會期間,市民可在博物館參與“廣鍾技藝展示體驗”“潮州鐵枝木偶戲”“香雲紗織造技藝”“粵劇展示體驗”等特色非遺體驗活動。從古廟逛到新館,可全麵感受千年海絲文化之美,領略非遺文化絢麗多彩。
聞名中外的潮州木雕是中國優秀傳統技藝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商品,也是團結刻苦、努力奮鬥的潮州人精神的體現。廣州海事博物館與廣州美術學院合作舉辦的“乾坤戲場——潮州木雕藏品展”,遴選展示了潮州精品木雕77件,融合了文學、戲劇、民間故事的敘述和雕鏤刻畫、漆藝等傳統裝飾工藝,呈現了精美的藝術風格及多樣的主題內容。設在博物館負一樓的18世紀以來法國絲綢展,由廣州海事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合作舉辦,展出18世紀至今的絲織精品、設計稿、意匠圖、時裝畫報、品牌產品及中國外銷藝術品等。非遺館的織娘使用古典賈卡織機,現場演示提經、飛梭、引緯、打緯等織造工序,生動還原了19世紀的法國絲綢工坊場景,讓參觀的市民遊客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