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劇照。
繼北京站首演收獲廣泛好評後,重大現實題材舞劇《到那時》將於4月1日-2日在廣州大劇院迎來廣州站首演。3月31日,廣州站首演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召開。該劇由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聯手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國歌劇舞劇院共同打造,以舞台藝術精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據悉,該劇曆時3年完成,彙聚改革開放的精彩縮影,以改革開放排頭兵、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明珠”——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為切入點,展現該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決心與信心。在全黨全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當下,用舞蹈的方式書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是對改革開放史生動的藝術化詮釋。
聚焦改革開放排頭兵黃埔
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
作為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和中宣部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創作重點作品,舞劇《到那時》呈現了飛速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生機,彰顯廣州市黃埔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樣本力量,凸顯改革開放與時代更迭的壯麗詩篇。
該劇將背景放在身處改革浪潮前沿的黃埔,以黃埔區企業家故事原型,分為上世紀90年代、本世紀初、當下及未來四個時間框架,敘事線索聚焦於父與子兩代創業者身上,展現時代賦予個體的機遇與挑戰。旨在將“小人物”與“大時代”相織,把“小地域”融入“大視野”之中,講述個人命運同大時代浪潮交織的故事。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艱辛起步到上世紀90年代的迅速擴張,直至遭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再到從陣痛中重新站起,開創新階段……舞劇不僅描摹出時代特征鮮明的創業浪潮,也刻畫出父子兩代創業者之間的理念衝突、情感代溝以及始終對成功持有的渴望和信心。
雖然劇中父與子的故事來源於黃埔企業家的創業故事,但劇中每一個10年,都在反映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展的起承轉合。可以說,《到那時》讓“黃埔故事”從現實走向了舞台。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1984年,廣州開發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應運而生。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跨國企業、項目陸續被引進,以先進製造業為首的產業發展迅猛,該區從2萬元起家,如今增長650萬倍不止,發展為財稅總收入超1300多億元的效益之區、創新之區、活力之區,書寫一個又一個黃埔傳奇。
廣州開發區是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發展樣本。在這裏“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營商環境指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經開區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領跑全國經開區。隨著藝術作品走向舞台,伴著情節的大起大落、音樂的大開大合,觀眾會更能理解,為什麼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這片創業熱土孕育出這樣的奮鬥曆程,為什麼“黃埔故事”能夠代表一個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名“到那時”亦有深意。當時,創作團隊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第二次采風。在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陶誠主持的創編會上,主創團隊根據采風總結深刻體會:當下是改革開放初期的“那時”,未來又是現在的“那時”,曆史的浪潮不斷湧進,一代代創業者的拚搏曆程就是一曲曲謳歌新時代、展望新征程的壯麗詩篇。當陶誠提出將舞劇命名為“到那時”的時候,所有人都沸騰了,感覺這三個字完美地切合了主題。
采用多媒體新技術
舞美音樂飽含“黃埔元素”
據主創團隊介紹,該劇在舞蹈語彙、舞台呈現等多方麵都做出了許多大膽嚐試。在獨舞、雙人舞、群舞等不同形態的舞段編排上匠心獨具,尤其是“浪潮”等群舞段落,尋找到更具情感衝擊力的肢體表達,用無聲的舞蹈語彙講述好時代主旋律。
“‘浪潮’是本劇著墨的大意象,浪潮翻滾,乘勢而上,浪潮是時代的意向表達,每一朵浪花都有說不盡的精彩。”《到那時》舞劇總編導佟睿睿表示,“舞劇獨舞和雙人舞用肢體語言塑造人物形象,避免了啞劇式介紹情節,在多義性和延展性上擴充人物的色彩,呈現真實的人物、質樸的身體、浪漫的想象和細膩的情感,構建現實敘述和人物心理演化雙重遞進的戲劇核心。”
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上,佟睿睿的團隊在國內可謂首屈一指。整個舞劇利用多媒體與燈光的光影作用構成多變化、多層次的視覺空間,將“黃埔元素”自然地嵌合其中,充分凸顯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重視科技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質。
音樂以一條主題貫穿全劇,音樂的律動和層次展現時代浪潮的主旨,並且音樂組成涵蓋改編自《彎彎的月亮》的段落凸顯“黃埔元素”。在場景設計上,主創團隊從黃埔區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模式中,提煉並設計劇中第二代創業者相遇的場景,凸顯該區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始終重視文化發展,以文化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展示了黃埔的文化自信。
據悉,《到那時》較常規舞劇長半小時左右,而這已經是主創團隊一壓再壓後的結果,因為“黃埔故事”給人留下的深刻記憶實在很多。
打造現實題材舞劇標杆
文化強區將持續推出重大項目
舞劇《到那時》是中國歌劇舞劇院與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一次出彩合作。作為該區的重要文化建設項目,目前舞劇《到那時》取得喜人反響。
該劇3月19日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獲得好評連連。不少觀眾感慨“是澎湃大作”,更有觀眾表示“看哭了好幾次”。有資深劇迷在微博話題“舞劇到那時”中評論道:“在這部舞劇中看到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編創上的更多可能性,該劇堪稱在呈現形式上值得學習的範本。想把四十年的變遷濃縮成兩小時的作品,情節選取和剪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當天舉行的發布會上,黃埔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陳文聰表示,目前該局正全力謀劃黃埔區文化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謀劃重大文化項目落地。
據介紹,黃埔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已於年初推動京廣文化新幹線建設,助力北京企業布局粵港澳,也服務灣區企業北上發展,目前針對這個平台正在建設超過5萬平方米的京廣數字文化創新中心。另外,黃埔區高標準推進南海神廟曆史文化綜合發展區項目,計劃於未來三個月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的“廣州海事博物館”。同時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外貿博物館”,展示古代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和現代對外貿易重要窗口雙主題。
文化強區建設離不開高水平的藝術文化創作。陳文聰表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國家未來產業、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陣地,將以更多藝術和文化的方式來展示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