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黃埔麥村村掀返鄉創業就業潮
開益無土栽培種植產業園
麥村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歡快的火苗舔著灶台,一道熱氣騰騰的客家美食鵝湯糍正待出鍋。春節腳步聲近,這道代表年味的風味佳肴經常被客人點到,隻見麥村村廚師邱文煥手持大勺,攪動盤內菜肴,激發的陣陣香味不由得令人食指大動。
廣州黃埔區新龍鎮麥村村是遠近聞名的“廣州粵菜師傅名村”,僅僅1000多人的村子累計湧現了100多位粵菜師傅。隨著鄉村全麵蝶變,文旅發展紅火,越來越多本村粵菜師傅回鄉創業就業,傳統美食文化得以傳承。這個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正將“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藍圖變成現實。
土地流轉引進產業 打開鄉村發展局麵
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麥村村有著別樣的“千麵之美”。
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因村名直呼“麥村”,當正式名稱疊加了個“村”字後,產生了“萌萌噠”的感覺。它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廢棄采石場經生態修複後成為熱門景點;它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粵菜師傅”名村孕育特色風味;它還有濃鬱的科技氛圍,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增強鄉村“造血”功能。
時光回到三四年前,麥村村還是隱藏在黃埔北部深山處一條不知名的偏僻小村莊。後來許多徒步的驢友穿越廣州老八區第二高峰油麻山的時候,發現這裏有一大一小兩個廢棄采石場,天氣晴朗時仿佛兩滴蔚藍的眼淚。自從石芽頂天坑在網絡上爆火“出圈”之後,麥村村搶抓“天時”,克服千百年來“地不利”的困難,走向了鄉村振興之路。
時值2019年新龍鎮掛牌成立,利用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國家級雙邊合作平台——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優勢,以政府搭台、國企擔當、社會參與的模式,化被動為主動,打開麥村村發展局麵。
石芽頂天坑堪稱麥村村的“人氣王”,黃埔運用生態修複技術,將天坑改造成親近自然山水的遊覽勝地,同時利用山林、水體、農田、梯田打造麥村農業生態公園,修建到油麻山的人行步道,讓過去鮮有人問津的大山變成了遊人如織的網紅打卡點。據不完全統計,高峰期油麻山森林公園的單日客流量曾達近2萬人次。
麥村村成立了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激發村民參與家園建設的熱情。全村建成統一的傳統客家房屋風貌,人居環境整治全麵煥新。全村流轉土地約1000多畝,引入開益產業園、藍莓基地等10個特色產業項目,總年產值超1億元,推動麥村村集體收入從2018年29萬元躍升至2022年335萬元。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麥村村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村民看到了鄉村旅遊產業的潛力和前景,躍躍欲試在“家門口”創業。農家樂、士多店、采摘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房屋出租率持續攀升。2022年底,麥村村常住村民已達900多名,是數年前的3倍多,外來就業人口達800多名。
村民返鄉就業創業 粵菜師傅紛紛回流
曾經的“空心村”變成了創業熱土,粵菜師傅是其中特色最鮮明的群體。
麥村村之所以走出眾多粵菜師傅,有一定曆史成因。“過去,我們村太閉塞,很多人年紀輕輕出去打工,男的去學廚,女的當服務員,哪裏招工就去哪裏,一個跟著一個。”村民吳威雄回憶道。
近年來返鄉就業的他,也曾是外出謀生的一員,1999年起輾轉江門、東莞、廣州、鄭州等多地,“打荷、點心、上什、砧板、爐頭……從學徒做起,什麼都要學,一路升級”。那時廚師的工資比進廠打工要高,2000年前後,廠裏平均工資為3000~4000元/月,而當學徒就有700~800元月薪,能上爐頭的師傅月薪5000元起跳,是個收入不錯的行當。
粵菜傳承遵循師徒製,師傅帶徒弟把手藝、味道傳承下去。麥村最出名的粵菜師傅當屬吳銳鋒、吳銳東、吳銳龍三兄弟。吳家三兄弟不僅曾在星級酒店擔任總廚,還帶出了一批麥村粵菜師傅。曾獲得“全國百佳粵菜廚師”稱號的吳銳鋒是麥村最早的粵菜師傅,經他親自帶授或間接帶出的學徒就有80多人。
麥村村的旅遊興旺起來以後,村民緊跟市場需求,辦起了農家樂和士多。現在村子有士多23間,農莊16間,後者基本是請出去闖蕩過、有手藝的粵菜師傅回來掌勺。農莊老板黃智聰也請回了麥村村大廚,之前他在深圳做酒店管理,看到家鄉餐飲業發展火熱,迅速在自家房子裏張羅農莊開業,現在甚至還盤下了鄰居的兩間房子,每逢佳節或周末依然“一桌難求”。“忙的時候真的是做都做不完,我請了三個司機,開三台小巴車滿村兜遊客過來,有時自己都要上陣,忙到下午三四點是常事。”黃智聰笑嗬嗬地說。
他請回來的大廚邱文煥今年40多歲,是較早一批出去的麥村村粵菜師傅。他最擅長做圍餐,周邊村子的很多村民擺酒席會點他過去掌勺。據邱文煥觀察,現在麥村村的菜式主打農家菜,同時融合了過去在外地掌勺的經驗。各家農莊都有一門自己的“看家本領”,燒排骨、燒雞、水庫魚、大鍋碌老鵝……推陳出新,各有所長。
麥村村從明代起成為客家遷徙地,至今保有獨特的客家風情文化。在眾多粵菜老師傅眼中,他們最拿手的還是烹飪了一輩子的客家菜,客家焗鵝、客家扣肉、客家肉丸、客家豆腐。每一道菜都代表著美食基因的代代相傳,讓嶺南美食有滋有味。
麥村村廚師一個接一個返鄉,村裏亦積極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促進名廚回村,培養“鄉村工匠”,建設火車餐廳等主題特色餐廳,推動飲食產業再上新台階。2021年,麥村村被評為“廣州粵菜師傅名村”。
城鄉協調融合發展 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
新春佳節將近,麥村村已提前準備好迎接絡繹不絕的遊客,農家樂和粵菜師傅已經躍躍欲試。去年,麥村村獲評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知名度進一步打響,預計今年遊客數量會有新突破。
據悉,2022年春節期間,麥村村到訪遊客數量已超10萬人次,平時節假日日均遊客超萬人。村子抓緊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已修建了迎賓廣場、年代火車、荷花池、漫步道、停車場、花海等項目,讓遊客在石芽頂天坑賞景之餘,也能體驗到鄉村旅遊的獨特魅力。
麥村村的現代農業項目也開足了馬力。開益無土栽培種植產業園是村中的“網紅”打卡地,無土栽培的蔬菜瓜果可以自由采摘,備受遊客喜愛。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二期工程正在開建,打造特色精品產業,也能給村民帶來更多的收益。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麥村村正迎來新一步躍升,推動美食體驗與自然生態、農業生產、科普教育、曆史文化、農業研學等融合發展。新龍鎮將在麥村推動30多畝曆史征地留用地的落地解決,打造一個精品文旅田園綜合體,初步預計將會給村裏帶來300萬元以上的收入,助力高水平打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之地。
(廣州日報 2024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