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島內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快”“慢”結合 構建外通內聯路網格局
長洲地鐵站周邊煥然一新,均劃出了停放自行車與電動車的位置。
“早上,我們全家出動去看蘿崗香雪,‘家門口’搭地鐵很快就到了,想想以前還要等大半天坐船過江,變化真是翻天覆地。”住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的淩伯笑嗬嗬說道。
這一天,4萬多名長洲島居民已經期盼了太久,終於趕在2023年年末圓了地鐵夢。而更多圍繞著“行”的改變正在悄然發生,建好慢行係統優化出行體驗,鋪設綠道提供便捷“回家路”,未來交通規劃展開新藍圖……居民出門不僅能暢享地鐵“加速度”,也能從容“慢下來”,享受美好生活。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快交通
破解各類難題確保地鐵貫通
淩伯打開手機相冊,劃回到2023年12月28日,正是廣州地鐵七號線二期開通首日。那天,長洲地鐵站C口有舞獅助興,他和大批居民一起興高采烈地舉著手機,等待閘門打開那一瞬間。
長期以來,長洲島偏居珠江一隅,島上居民出入要麼靠“華山一條道”金洲大道,要麼去碼頭坐船,所耗時間甚久。由於島上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聞名中外的黃埔軍校舊址就坐落於此,每逢節假日大批遊客訪島,更是交通擁堵加劇時。
軌道交通是破解長洲島“出島難”的重要路徑。根據相關規劃,長洲島敷設三條城市軌道,包括地鐵七號線二期、地鐵八號線東延段、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共有三條城市軌道貫穿長洲島。
為了讓長洲島能順利貫通地鐵,一直以來,黃埔區加緊推進涉及用地的征拆工作和保障房建設工作。廣州開發區重點項目辦積極探索新模式,采取“包幹”攻堅、聯動速調、快商快處等措施,精準發力破解征拆各類難題,為地鐵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用地保障。
撻洲圍安置房項目是長洲島交通升級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在人大代表的大力推動下,黃埔區破解了高壓線遷改等重重難題,促使項目於去年2月15日正式開工,並在地鐵七號線二期開通前兩天順利封頂,比原計劃提前了足足6個月。該區前瞻性布局道路、排水、給水、照明、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配合地鐵的施工,共同構築長洲島外通內聯的路網格局,解決長洲島出行“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等待回遷的長洲街道居民鄧梓峰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向往:“街道給我們按時發放臨遷費,居民住房有了保障。現在看到地鐵開通了,安置房也封頂了,很開心。”
慢交通
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以地鐵為代表的“快交通”,讓長洲島居民的生活邁上了新的台階。而島上日漸完善的“慢交通”,提高了城市的品質,滿足了多樣化的出行需求,為百姓的幸福生活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洲島上綠道環繞,綠樹成蔭,十分適合騎行出遊,遍訪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白鶴崗炮台、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山公園等知名景點。在地鐵開通前夕,市民發現島上的深井站與長洲站的每個地鐵口,均劃出了停放自行車與電動車的位置。其中長洲站的C出口和E出口的停車麵積均超過600㎡,進一步滿足居民和遊客的慢行接駁需求。
連日來,金洲南路交通整治項目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此前由於地鐵施工原因,道路不得不拐了個彎,導致車行至此處會減緩速度,造成交通擁堵。如今地鐵開通後,黃埔區將該路段“捋直”了,重新修複了車行道與人行道,有效提高路麵強度和舒適度,也更方便人們前來騎行。
“現在吃過晚飯,我喜歡帶著孫子出門,沿著綠道走一走。”淩伯最近有了新的“心頭好”散步路線。長洲島金洲南路(新化快速出入口)建成了金洲水岸口袋公園,麵積達6000㎡,鋪設2.5米寬園路約170米,一直通到河岸,形成連接城市和自然的綠色紐帶,為居民營造出高品質的休閑、娛樂、遊憩、健身的綠色慢行係統。
如今,長洲島的交通蝶變仍在進行時,暢通島內的公共交通係統,形成軌道交通、接駁巴士、水上交通及慢行交通等多種方式的便捷轉換,讓居民和遊客共享這片多元開放的寧靜家園。
對話
廣州日報:長洲島的交通提升的整體思路是什麼?
廣州市黃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徐春晨:根據長洲島相關規劃,實行“外通達、內穩靜”的交通管控策略,島內以公共交通為主;強調街區保護優先於機動車通行;在不影響曆史風貌和街區格局的前提下,打通盡端路,提高道路可達性;街區保護範圍內原則上以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為主,營造舒適宜人的慢行環境。
廣州日報:除了提升交通通達性之外,長洲島還實施了哪些係統性工程?
徐春晨:我們在品質交通上下功夫,一方麵對慢行係統進行精細化改造,規範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通行安全;另一方麵對道路周邊的環境進行了提升改造工程。市民進出長洲島很容易發現,新化快速橋這條必經之路變靚了。去年12月底,我們完成了橋墩橋底的塗裝工程,將以前裸露破損的牆麵刷新,看上去更加幹淨整潔了。
廣州日報:我發現,長洲島島內的路段看上去也更綠了,這裏有什麼秘訣?
徐春晨:長洲島是個旅遊島,每條路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注重做好道路上的綠化工程,倡導簡約適度的綠化設計,將生態景觀空間釋放出來,讓每個角落都能成為綠色養眼的一幅畫。
比如金洲大道北白鶴崗邊坡就做了垂直綠化,利用山體護坡框架梁進行綠化提升改造,垂直綠化麵積約1200㎡,種植了花葉鴨腳木和鴨腳木兩種地被,使整片護坡呈不規則黃綠相間的方格,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達到了提升景觀效果的目的。
廣州日報:長洲島未來的交通提升會往哪些方向努力?
徐春晨:一方麵,長洲島要加強對外聯係,街區西南側的新化快速路、赤坎橋作為街區對外的主要通道,未來主要依托新化快速以及大學城的生物島隧道和新造隧道進行對外聯係。
另一方麵,我們將做好島內的路網優化。將聯通北部濱江路,連接思亭路和軍校路,提升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與東征陣亡烈士墓周邊區域的可達性。為保護濟深公園舊址、錄順船塢等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曆史文化街區完整性,結合現狀格局,優化軍校路、思亭路、金蝶路、長洲路的規劃道路紅線。
慢行交通方麵,長洲島北側岸線結合現狀工業建築的活化利用,增強濱水地區公共性,形成連續的濱水慢行空間,長洲島南側岸線以綠化植被和農田果園為主。結合金蝶-思亭路、軍校路等曆史道路,設置文物徑,將分散的曆史遺存串聯起來,同時與公共交通係統充分銜接。通過連續步行道將長洲炮台本體連結起來。
(廣州日報 2024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