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路確權為修路籌錢,網格化管理全鏈條解題
廣州市黃埔區華沙社區,改造之後的水泥路整潔寬敞。
改造前的坑窪路,地勢低排水不暢,雨水倒灌情況嚴重。
為民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南方都市報聯合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政數局推出《民呼我應·共建美好廣州》欄目,精準聚焦百姓關切和民生實事,紮紮實實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本期報道關注廣州市黃埔區華沙社區的坑窪泥沙路如何變身“幸福路”。
民呼
門口道路年久失修 晴天揚塵雨天泡水
何伯自2002年搬進廣州市黃埔區的高能飼料廠宿舍樓後,就一直住在這裏,是小區的老住戶。他告訴記者,小區門口的高能街是當時公司為了方便職工而出行修建的。後來公司關閉,這條道路年久失修,路麵狀況越來越糟,“天晴的時候就灰塵滾滾,下雨的時候就水浸街,根本無法行走。”
目前小區裏兩棟宿舍有35戶居民,大概140人左右。高能街是大家出行的必經之路。但是坑坑窪窪的泥沙路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以前路麵不平,走路容易摔跤。”聽到何伯講訴早前的情況,阮叔也忍不住吐槽,“之前鋪了一層沙石,但雨水一衝就沒了。”他表示,現在小區裏大部分居民都是當時廠裏的職工,年紀偏大,“而且也有不少小朋友,以前推著嬰兒車出門都搖搖晃晃的,小朋友坐在車裏,震動幅度誇張得像地震。”阮叔稱,因為道路狹小,坑窪太嚴重,出租車都不願意開進來,隻在路口就停下了。
且由於地勢低,排水溝排水不暢,近兩年道路的雨水倒灌情況愈加嚴重。“水漲到這麼高,泡壞過很多部車。”阮伯指著牆上被浸泡過的痕跡,足有成年人大腿的高度。下大雨時,雨水湧向小區,道路也被堵得無法通行。因而,小區居民都非常希望早日對道路進行修繕,也有居民開始撥打廣州12345熱線。
我應
坑窪路變身水泥路 居民再不怕出行難
聯和街道華沙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曦表示,華沙社區於2021年8月正式掛牌成立,管轄區域包括沙灣新村、天鹿花園南區、高能宿舍等。在成立之初,華沙社區就十分關注小區的情況。她介紹,高能街是小區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但小區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導致每逢下雨,都會出現水浸現象,“這裏也是三防重點場所。”
難題:道路修繕需確認權屬 破題:多次協調取得使用權
在居民撥打了廣州12345熱線後,話務員記錄了居民情況後,立即將工單轉到黃埔區12345熱線。結合網格員在小區居民處收集的情況,華沙社區展開行動,社區多次組織到現場調研走訪,了解高能街的具體情況,與居民溝通傾聽需求。
調研後發現,高能街道路破損嚴重,修路迫在眉睫。王曦回憶,這樣的情況確實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居民反饋情況後,有相關部門曾在路麵上鋪上一層沙石,以填平路麵上的坑窪,方便居民出行,“但這樣的方法頂多保持一兩年,多下幾次大雨,沙石就又被衝走了,問題沒能徹底解決。”
雖然在實地調研期間,有居民表示可以簡單鋪上沙石,先解決燃眉之急。但華沙社區認為,這不是最優的解決辦法,“我們想直接做路麵硬化,鋪成水泥路,這樣一勞永逸,居民也不用一直為這條路擔憂了。”
方案確定好了,另外的難題也接踵而至。首先是權屬問題,高能街雖然是小區的必經路,但並非市政路。王曦介紹,高能街原本屬於高能飼料廠,在飼料廠關門後,道路土地產權屬於廣州城投集團下屬的廣州華墾實業有限公司,想要對高能街行道路展開硬化,需首先征得該公司同意。為此,聯和街道多次與該公司協調,“開了好幾次協調會,終於征得他們的同意,給我們道路使用權,開展路麵硬化。”
難題:施工資金難以落實 破題:居民社區共同出資
隨後,社區請來了專業人士,經過評估,重新修路需要9萬元。由於社區沒有修路的專項資金,如何籌集資金成了眼前最大的難題。“剛開始我們希望權屬公司能幫忙把路修好,但他們內部也有難處,就換了一個方向。”社區通過邀請業主一同開協調會,最終決定由社區經聯社和居民共同集資,即居民自行籌集5萬元,華沙經聯社出4萬元。
但這個方案也需要社區經聯社股東代表們的同意。“協調過程也不算很順利。”王曦表示,高能街日常隻有小區內居民經過,而社區經聯社的股民很少使用這條路。要如何取得股東們的同意,是社區要攻克的問題。在多次開展的協調會上,社區工作人員反複去做股東們的思想工作,“小區居民也在這邊住了很多年,很多都是股東們的朋友、同學等,我們就動之以情爭取理解。”最終,方案也得到社區經聯社的支持。
實效
坑窪路變水泥路 居民直呼“幸福路”
資金到位後,華沙社區立即請施工隊到現場修路。7月底,原本坑窪的高能街變成了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居民終於可以順利出行了。據介紹,由於道路地勢低窪,施工方將路麵抬高15-20厘米。為了方便車輛經過,路麵也拓寬到了3.5米。在施工的同時,還將路邊的排水渠一並疏通,方便雨水的排出,減少水浸的出現。
11月29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發現,修繕過後的高能路總長度達兩百餘米,略高於旁邊的農田,可防止雨水倒灌,道路積水。平整的水泥路麵,看不出早前坑窪的影子,居民走起來十分順暢,電動車駛過也不再顛簸。道路的拐彎處還設置了會車點,防止出現會車擁堵的情況。除此之外,小區門口前還鋪設了一條減速帶,有效降低車速,保障車輛與行人的出行安全。
如今,泥沙路改為水泥路,排水溝也得到了疏通,居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老人家散步的也有,小孩子騎車的也有”。談起改造後的變化,何伯伯對新修繕的水泥路十分滿意,笑稱這是一條“幸福路”。
經驗
網格化的管理模式解開市民生活“症結”
華沙社區表示,事情的順利解決,得益於街道推行“黨建+多網融合”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區大網格工作群形成“在線接單——網格跟進——多方配合——聯動處理”的全鏈條服務模式,直線串聯街道職能部門、執法部門,強化網格事件報送、核查、處理與執法有效銜接,形成線索反饋閉環機製,讓“發現一件”變成“解決一件”。
社區看來,基層組織要當好“傳話筒”,架起社情民意“連心橋”。廣開言路、暢通渠道,充分依托居民議事會,把握群眾精準訴求,切實了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症結”。線下通過電話聯係、組織網格員、黨員和誌願者入戶走訪等方式征集居民意見;線上利用黨員群、居民微信群等廣泛征集群眾訴求。針對居民訴求,社區能夠解決的訴求要及時解決,僅依靠社區力量無法解決的事項及時反饋給街道相關業務部門,安排專人跟進,聯動解決,並及時將結果告知居民群眾,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解難題。
您的急難愁盼 我們聯手來辦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報麵向廣大市民群眾啟動“民呼我應·共建美好廣州”線索征集活動,若您身邊有急難愁盼問題或是基層治理堵點,請向南都反映,我們將及時響應,共同推進問題解決。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王衛國 裘萍
統籌:李陵玻 李欣
統籌編輯:董曉妍
統籌記者:廖豔萍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廖豔萍 實習生 陳樂茵
南都政法與民生新聞部出品
(南方都市報2023年12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