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都叫不到的廣州知識城第一小學,是廣州市黃埔區為解決新龍鎮基礎教育問題,新建的一所鄉村小學。作為新龍鎮2022年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開辦一年多來,招生人數從235人倍增到535人。新學校不但硬件一流,而且新校長新老師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給鄉村教育注入活力,讓農村孩子的生命煥發自信、向上的光彩。
軟硬件一流的鄉村新小學
廣州知識城第一小學南鄰美麗的油麻山,西傍清幽的金坑水庫,依山傍水的環境為學校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知識城一小主要服務於新龍鎮金坑村和均和村兩個村的適齡兒童。一小的開辦,首先在上學距離上就極大地方便了孩子們。以往,這兩個村100多名一至四年級的學生隻能在金坑分教點上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到九龍二小上學。到九龍二小上學,最早停車點候車時間是6:50,去到主校區大概是7:30左右,後由於拆遷沒有校車,自駕車10分鍾到達,公交車需30左右才到。現在到知識城第一小學上學,步行15分鍾就到校。
雖然是鄉村學校,但學校的校園建設和硬件配備都是高標準配置,室內恒溫泳池、多功能體育館、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等二十多個功能場室應有盡有,主體建築由6棟教學樓組成,規劃36個教學班。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黃埔區教育局特別引入原東風西路小學校長陳伯良擔任校長,他也是廣州市首批德育正高級教師。
師資隊伍方麵,麵向全區遴選校行政團隊和骨幹教師,引進高層次人才。教師平均年齡33.31歲,學曆均為本科及以上,其中研究生學曆有5人。師資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整體結構更加合理。
“學校是叫不到外賣的,住在學校的年輕老師有錢都花不出去。”副校長張莉莉笑說,為了讓師生有更為舒適的校園生活,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堅持開設食堂,為有需要的老師提供宿舍,讓老師們安心教學、學生放心學校,保障農村學生能夠接受優質教育。
煥彩教育讓學生綻放光芒
知識一小位於黃埔區知識城的南大門,為了契合知識城“智創”的發展理念,校長陳伯良帶領團隊提出了“讓知識融入生命,讓生命煥發光彩”的辦學理念。希望學生能夠構建知識體係,在特色的煥彩教育中汲取知識,在學知識過程中用知識創造知識,從而讓頭腦更聰明,思維更敏捷,眼光更開闊,心胸更寬廣,身心更健康,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膽怯、缺乏自信、知識麵不夠廣是大多數農村孩子的情況,“農村家庭對教育投入少,孩子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所以我們開展了煥彩課堂,設置了多元的煥彩展示環節,學科聯動起來,科學地設置活動”。張莉莉介紹。
在各級教育專家的指導下,一小教導處和德育處牽頭,結合不同的節日以及時下熱點,帶動全學科的老師對課堂和學習任務進行項目式設計,既提升了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也讓課堂煥然一新。
每門學科、每次課堂,正式上課前的幾分鍾,都設置學生展示環節。例如植樹節,音樂科組要求學生自行收集和學唱有關春天的歌曲,每個班的音樂課前幾分鍾,都讓同學們輪流上台演唱。“語文課就讓孩子們輪流上台進行新聞播報、課外閱讀分享等,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設計和內容,讓每個同學都站上講台,得到表達、組織、思維等綜合性的訓練。”張莉莉說,經過一年多的鍛煉,同學們整體風貌不一樣了,自信很多。
課堂教學,各個學科組對整個學期的每一堂課都進行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設計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情境,以進階式的問題引領孩子們合作、探究,進而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創生知識。
例如,二年級的數學課《數學廣角——搭配》的課堂上,數學老師們就設計了“數學廣角的城堡,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這一問題場景,用問題逐步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從而領會數學中的排列與組合。
雖然是新學校,但紮實的教學讓師生共同成長,取得了亮眼成績。一年多來,一小教師已經獲得國家級獎項1項,省級獎項2項,市級3項,區級23項,鎮級3項;立項課題省級2級,市級6項,區級2項;指導學生獲獎國家級1項,省級11項,市級7項,區級8項,鎮級11項。
家校合力共助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尤其鄉村學校,想教育好孩子,更需要正麵影響家長。學校單方麵的努力是薄弱的,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家校合力才能共同塑造優秀的孩子。
借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東風,今年3月開始,知識城一小成立了新龍鎮家長學堂,帶動周邊5所小學的家長一起學習、進步。至今,學堂共開設11場講座,邀請原華南師範大學的教授進行講授,上萬人次參與學習。家長們參與熱情高,積極撰寫心得,教育孩子的理念也在慢慢轉變。
知識一小二(1)班廖梓然的媽媽經過家長學堂的洗禮後,教育觀念有了極大轉變:“我意識到語言和行為在家庭中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我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跟孩子要說好話,說溫暖的話,說有力量的話。我學會了做放大鏡,放大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看見的、被鼓勵的、被重視的、被讚揚的。”
“我們家是隨時召開家庭會議的,可以是尋優會(尋找對方優點的會議)、可以是分享會(各自分享開心的事情)、可以是讀書會(看過的書籍讀後感)等等都可以是家庭會議的內容。通過家庭會議的分享、溝通,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一個溫暖和諧、充滿愛的家庭氣氛中給孩子安全感、信任感、愛和接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廖梓然媽媽相信,在未來,隻要用對方法,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那把“鑰匙”,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幸福。
文 | 記者 蔣雋 實習生 尹靖茵
圖 | 學校提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李可欣校對 | 謝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