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發區將擁有“一南一北”兩大綜保區
廣州知識城綜合保稅區規劃範圍位於知識城北起步區,與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灣區半導體產業園相鄰。圖為知識城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賈自豪 攝
廣州第4個、廣東省第12個綜合保稅區來了,花落中新廣州知識城!
11月20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舉辦廣州知識城綜保區獲批新聞發布會。據悉,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廣州保稅區和廣州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廣州知識城綜合保稅區,創廣東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同步異地遷址整合優化之首例,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曆史再添新的一筆。自此,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有“一南一北”兩個綜合保稅區,南邊為廣州黃埔綜保區,北邊為廣州知識城綜保區,在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上,更進一步!
文/何瑞琪
獲批:廣州再添高規格開放平台新引擎
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是一把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大門的“金鑰匙”。
它的誕生,既有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兩頭向外”到對內對外雙向開放並重,從跨境物流、出口加工為主到肩負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任,呼喚開放型經濟平台的持續升級。
作為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的功能於一身,政策疊加效應“優上加優”,是各地爭先申報設立之重點。
此前,廣州已擁有黃埔、南沙、白雲機場三大綜保區,是全國少有的擁有“海、陸、空”3個綜保區的一線城市,依舊步伐緊密抓住新機遇。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廣州知識城綜保區的請示方案在2019年年底報至國務院。
如今,廣州知識城綜保區在萬眾期待下正式揭曉——
麵積0.82平方公裏,規劃範圍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北起步區,與知識城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先進製造園相鄰,具有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等基本功能。目前已完成控規編製、土規調整、用地征收和報批等內容,並於近期開工建設。
綜保區內實行“四自一簡”的新型監管模式,區內企業可以進行自主備案,結合盤點計劃自主確定核銷周期,自主開展賬冊核銷申報,自行辦理貨物補交稅款的申報繳稅手續,海關簡化業務資質核準手續,監管效能進一步提升。據黃埔海關副關長周運保介紹,綜保區還可以複製推廣自貿區創新監管經驗,實現兩區聯動,功能更加豐富、貿易便利化程度更高。
優勢:疊加“經開區+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綜保區”政策紅利
今年恰逢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五周年,在這一重大節點,知識城綜保區獲國務院批複,發展優勢更加明顯。
作為綜保區的“新來者”,知識城的政策紅利更加凸顯。“我們將對標海南自貿港、洋山特殊綜保區建設方案,充分發揮‘經開區+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綜保區’政策疊加優勢。”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代新祥說,下一步將把廣州知識城綜保區打造成為產業依托型的特色綜保區。
知識城合作事務辦透露,知識城綜保區便於為企業提供保稅物流、加工及研發、維修等保稅服務,建成後將提升知識城內部物流效率,促進知識城北區形成“3+1”(研發、孵化、生產+對外貿易)新格局。
目前,已有卓誌、軒一生物、新加坡國際物流等項目有意向入區發展。對在知識城集聚的生物製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企業對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研發等保稅政策的強烈需求,通過綜保區能更好地“走出去”,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地發展開放型經濟。
作為首批進駐廣州知識城綜合保稅區的企業之一,廣州智特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展部經理江華峰說,生物醫藥企業對核心原材料的進口需求較大,進駐綜合保稅區後,關鍵儀器設備進口成本變低、效率更高。
聯動:廣州開發區進入“雙綜保區”時代
廣州知識城綜保區獲批後,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成為廣州市唯一一個擁有“雙綜保區”的區域。2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不僅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開放型經濟,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根據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綜保區21條”,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等“五大中心”,是綜合保稅區的發展目標。
黃埔綜保區與知識城綜保區,剛好圍繞“五大中心”目標,分工合力。
先看黃埔綜保區,其前身是廣州保稅物流園區,自2021年3月8日封關以來,從較單一的保稅物流擴大到各類“保稅+”產業形態,在0.494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實現單位麵積進出口貨值近千億元。依托“臨江靠港、灣頂明珠”的區位優勢,聚焦發展保稅汽車、跨境電商、物流分撥、保稅維修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全球物流分撥中心、保稅全球維修中心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再看知識城綜合保稅區,未來將發展形成“保稅+研發設計、成果孵化、高端製造、檢測維修”的“1+4”產業發展格局,配套保稅物流倉儲、全球供應鏈服務,打造以研發創新、服務貿易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與黃埔綜保區形成了互補效應。
一南一北,該區坐擁兩大綜保區,將形成“1+1>2”的效果。
對於“強芯、亮屏、智車、研藥”等先進製造業雲集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而言,眾多企業在物流、加工、 研發、維修等方麵存在強烈需求。以保稅維修業務為例,當下,該區出口產品的數量、種類不斷增長,“全球修”的業務也相當旺。而在綜保區開展業務時,既不用在進境時征稅,也不用提供擔保,維修液晶顯示屏這類高價值的物品,還能節省稅收成本,高新技術企業隨時可以根據全球的市場需求調節生產節奏,快速布局全球產業鏈。
由此,“雙綜保區”南北協同聯動發展,通過保稅物流形成強大的供應鏈保障合力,服務知識城、科學城、海絲城產業集群發展,可助力企業更好地銜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飛躍:廣州開發區開放史再添重要一筆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知識城綜合保稅區是由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而來,待辦結有關手續後,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將宣告退出曆史舞台。
這曾是廣州對外開放史上重要的一筆,隨著新角色的到來,新的曆史畫卷徐徐展開。
廣州保稅區於1992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而廣州出口加工區則始於2000年,是中國首批15個出口加工區之一。這些功能區因不同時代的政策優勢出現,並都“出生”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皆因它是廣州改革開放主陣地,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體,在經濟起飛時期, 通過在劃出特定區域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資,為國際貿易和轉口貿易提供便利。
開放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優勢,也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與生俱來的基因。回顧曆史,從1984年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誕生,到1991年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設立,從上世紀90年代較早成立保稅區,再到2000年國家首批出口加工區的橫空出世,每一個重要開放節點,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都躬逢其盛,勇立潮頭之上,以開放促發展,以發展帶動更深層次的開放。
多年來,廣州開發區在開發開放過程中,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第一”,如2004年在廣州出口加工區內建成國內第一個轎車保稅加工出口基地——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等,在國家政策的“試驗田”裏不斷輸出好的經驗做法,尤其是功能區之間的整合,破解了我國經開區發展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
廣州最早探索將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四種不同功能的國家級開發區整合在一起,同時又積極探索開發區與行政區的有機整合,形成國內獨特的“五區合一”管理模式,從而全麵整合招商渠道,根據各類產業對環境的不同要求進行開發建設,使廣州開發區獲得了加速發展的巨大動力,對外招商引資磁力更足——
當下,廣州開發區直接利用外資額連續4年排名全國經開區首位,與日韓、歐美、東盟等21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今年1月至9月實際利用外資已達27.19億美元,同比上升20.6%。
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定需求。隨著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單一功能區逐步退出曆史舞台,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等功能於一身的綜合保稅區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高地。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這裏又一次站在了時代潮頭,開啟新一輪飛躍。隨著跨入“雙綜保區”時代,這裏將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朋友圈”,成為即將四十歲的廣州開發區再出發的“助推器”。
(廣州日報 202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