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派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
本報記者 鄭 楊攝
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本報記者 鄭 楊攝
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踏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4.8萬餘家中小企業充滿活力,民營中小企業貢獻的3個“80%”令人矚目。
這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加大對民營和中小企業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成大事。近日,記者走進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內多個孵化器、產業園區,對多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研,探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黃埔路徑”。
中小企業小而不凡
10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位於廣州開發區內的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頒發了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係統型號合格證,這標誌著EH216-S的型號設計符合民航局適航要求,具備了載人運營的安全能力,這是全球首個獲得該類合格證的航空器。
這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中小企業辦成的又一件“大事”。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閃耀著眾多像億航智能一樣能辦大事的“明星企業”,無論是像禾信儀器、視源股份、明珞裝備這些紮根多年的中小企業,還是像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這類近5年間快速成長的企業,都在各自的賽道上“跑”出了好成績。
在禾信儀器,一台新型質譜儀引人注目,這是曆時6年研發、近期剛剛推出的生命科學領域新產品。工作人員介紹,製造這台儀器需要掌握飛行時間、四極杆、磁質譜等多種核心技術及全套裝配生產工藝,是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首台四極杆飛行時間液質聯用儀,其性能達到了進口中高端水平,標誌著我國邁入高分辨質譜門檻。
“這些年,我們始終聚焦質譜領域技術研發,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一直超過10%,遠超一般科技型企業。”禾信儀器副總經理蔣米仁說。
在視源股份,麵向家庭生活、未來教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的新產品讓人目不暇接。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經過5年的快速發展,不僅使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等產品的市場份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還不斷將技術拓展至新的應用領域。
“我們企業辦大事還體現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上。”視源股份副總裁吳成玲介紹說,近年來,視源股份深度參與發布行業相關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8項、團體標準46項,在標準化工作上聯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外部機構超20家。
在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該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郭春生告訴記者,公司深耕功能材料領域20多年,在國內空白的新材料領域積極尋求突破,創造了柔性高能射線無鉛防護材料產品,能在做手術、安全檢查等場景中廣泛應用。該技術為國內首創,打破了該領域長期以來被國外壟斷的局麵。
統計數據顯示,5年來,在這片熱土上,119家企業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約占廣州市一半;18家企業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占廣州市75%;7家企業入選“胡潤2023年全球獨角獸榜”,總數排名廣州市第一。
“通過幾年努力,目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中小企業呈現出3個‘80%’的特點,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已成為穩產業、保市場、促創新、增就業的最強主力軍。”廣州市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魯勇兵說。
大孵化器碩果累累
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廣州開發區是如何“養成”的呢?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有賴於這裏獨特的孵化育成體係。
在打造平台載體方麵,該區致力構建科技型企業“大孵化”集聚區,目前已建成10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擁有500多萬平方米的孵化載體,載體內的企業已超過5000家,形成“創客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大孵化器發展模式。
在驅動企業成長路徑方麵,該區近年來不斷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獨角獸”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鏈條。數據顯示,黃埔區高新技術企業從2018年的1640家增加到2022年末的2573家,增長56%,其中新增千億元級高企1家,百億元級高企從4家增長到7家,上市高企達到54家,指標均居廣州市第一。
也就是說,一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隻要“到黃埔去”,必能入駐一個適合自身的載體空間,心無旁騖去“辦大事”。
在廣州科學城的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以下簡稱“加速器”)裏,一塊刻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巨石立於園區中央,異常醒目,它與整齊排列的載體廠房一起激勵著入駐企業成長壯大。
作為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重點孵育平台,加速器是廣州開發區“三個重大突破”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據介紹,它主要麵向科技企業孵化器畢業企業和高成長性的中小科技企業,通過提供加速發展的軟硬環境,助其迅速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人工智能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企業提供從種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創新服務。數據顯示,5年來,加速器入駐企業已有超過56%被認定為國家高新企業,近一半企業產值達到了規模以上。
對於發展到一定階段,加速器載體空間已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的企業,則可以通過申請用地建立研發、生產總部的方式退出加速器,尋求更大發展。據加速器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5年,不少企業已經從加速器“畢業”,如國內質譜儀器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禾信儀器、廣州首家科創板上市的方邦電子等,均在廣州開發區拿地建立了自己的研發、生產總部,發展成為各自行業領域的“單打冠軍”“隱形冠軍”。
而這些從孵化器中走出來的企業也加入建設孵化載體的行列,貢獻著另一種“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力量——明珞裝備通過打造製造業數字化平台,為其他的中小企業賦能;達安基因、華銀健康等企業攜手打造生物安全與健康聯盟,促進上下遊產業集群緊密協同;潔特生物在2023年新啟用的辦公大樓中拿出一部分載體空間,吸納相關產業鏈上下遊創新企業,延伸實驗室耗材相關的產業鏈……
政府搭台企業辦事
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積極探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融合、密切聯動和高效協同的新路徑。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立足於服務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通過創新體製機製、響應企業訴求、提升服務能級等“靶向性”舉措,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提供肥沃土壤,為“辦成大事”搭台賦能。
例如,為給中小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廣州開發區創新體製機製,率先成立營商環境改革局,統籌推進及監督全區營商環境改革;設立全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設立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打造“企業吹哨、部門報到”24小時全天候服務新模式;率先推出政策兌現“一門式”服務改革,啟動“一口受理、一網通辦、限時辦結、免申即享”政策高效率兌現新模式;出台全國首個《信任籌建工作方案》,實現產業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
一係列政務服務的探索與供給,激發著區內眾多中小企業懷抱“想辦大事”的雄心,也全麵降低了“中小企業辦成大事”的成本。華星光電廣州t9項目在黃埔的快速投產就是鮮活的案例。該項目從簽約到動工僅用了21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成為行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投產的液晶麵板生產線項目。
作為廣州開發區的“老牌”企業管理者,億航智能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胡華智是廣州開發區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的親曆者和受益者。在胡華智看來,投身航空業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億航智能如今成長為一個能為海外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提供科技方案的企業,過程十分艱辛。“在我們公司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區裏一直不離不棄。無論是政策上還是應用場景上,區裏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此次拿到適航證後,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供應量有望短期內呈現出比較大的上升趨勢。從整個產業鏈來講,包括碳纖維的原材料、編織工藝供應商、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等都會有比較直接的增長。”胡華智說。
□ 本報記者 鄭 楊
(經濟日報 202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