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永和街綜治中心。
“我們有困難,找街道準沒錯!”在黃埔區永和街道綜治中心的牆壁上,整齊懸掛著一麵麵錦旗。每一麵錦旗的背後,都承載著群眾的肯定和信任。
永和街道轄區內工廠和工地較多,外來人口多,人員流動性較大,過去存在不少基層治理的“痛點”和“難點”。今年以來,該街道結合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工作,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在平安建設工作基礎平台作用,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有機結合,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讓轄區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信訪案件同比減少84.8%
“有什麼問題,有什麼訴求,你向我反映,街道一定想盡辦法幫你解決。”在轄區內某樓盤業主協調群裏,永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向業主許下承諾。
由於該樓盤在交付初期產生一些矛盾糾紛,導致永和街某小區居民張先生(化名)不能如期入戶,也讓家裏的兩個孩子無法入讀轄區內的學校。孩子的讀書問題迫在眉睫,張先生十分焦慮。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隨即與街道綜治中心對接協調,通過把張先生及孩子的戶口遷移到街道集體戶的方式,幫助解決其入學問題。
今年8月,該樓盤的業主代表將寫有“關懷備至、為民排憂、情深似海、情係百姓”錦旗贈予永和街綜治中心,以感謝街道工作人員在保障業主子女入學工作中提供的幫助。
“讓群眾少跑腿,我們多走幾步。群眾工作送上門,我們主動談、主動做、主動去解決。”永和街道相關負責人主動加入業主溝通群,公布聯係電話,並定期召開線下交流會,暢通雙方溝通渠道,對群眾反饋的意見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數據顯示,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以來,永和街轄區內信訪案件同比減少84.8%。
凝聚社區群眾“向心力”
“阿姨,社區的舞蹈室有好幾支舞蹈隊都在申請使用,按照申請流程,您需要這樣操作……”不久前,永和街裏享家社區主任魏麗瓊與幾位居民阿姨圍坐在社區庭院中的四方桌旁,耐心地引導她們規範使用社區的公共設施和服務。
這是裏享家社區的“黨建庭院”。四方桌一擺,長條凳一放,從小區環境、公共配套設施到化解鄰裏矛盾,社區大事小事都在這一方小小庭院中得到商議和解決。
在永和街藍藤社區,“和合”談心驛站同樣承擔著基層議事平台的重要功能。今年以來,在這個小小的驛站中,社區工作人員為新搬來社區的老人和退役軍人講解長壽金和退役軍人優待卡的辦理流程,幫助他們融入社區生活;組織居民與物業公司麵對麵溝通,為雙方搭建友好交流的“連心橋”,有效提高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介入社區內勞務糾紛的調解工作,幫助群眾維護合法權益……
議事協商一小步,社區治理一大步。裏享家社區的“黨建庭院”和藍藤社區的“和合”談心驛站是永和街探索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平台的縮影。近年來,永和街道通過“打造一個黨建陣地,搭建一個交流平台”的形式,打破傳統居民議事齊聚會議室的方式,構建“村(社區)黨支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模式,現場擺問題、議對策、解矛盾。
“去年以來,永和街逐步開展‘一社區一品牌’建設工作,通過搭建基層治理新陣地,把‘黨支部建在家門口’,讓群眾反饋有渠道、議事有平台,讓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定’。”永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撰文:嶽桐 李金煥
(南方日報 202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