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增一條綠美“大動脈”
從埔高速將在廣州東部區域構築新的南北向大通道。
從埔高速全麵營建綠美、舒適、和諧的道路景觀,項目可綠化範圍的綠化率達100%。
10月28日中午12時,廣州市從化至黃埔高速公路(簡稱從埔高速)一期工程順利建成通車。
從埔高速認真貫徹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按照“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幹”要求圓滿收官,由原計劃2024年通車提前至2023年10月建成通車。項目的建成通車,將在廣州東部區域構築新的南北向大通道,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和區域協調發展,其在綠美高速、智慧化建設等方麵作出的諸多探索,是貫徹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促進高速公路建設轉型升級、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成果。項目已入選廣東省首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項目,斬獲廣東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鄉杯獎等多項榮譽。
文、圖/盧夢謙、粵交綜、廣州交投集團
加快綠色發展
促進快速通道綠色品質提升
從埔高速全長61.71公裏,分兩期實施。其中,通車的一期工程長約39.62公裏,起於從化區太平鎮中和裏,接大廣高速、街北高速、佛清從高速北段,經白雲區鍾落潭鎮和太和鎮,終至黃埔區長嶺街道長平社區,接北二環高速和廣汕公路,設互通立交8處,全線采用設計速度100公裏/小時、雙向6車道的高速公路技術標準。
在從埔高速建設過程中,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落實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要求,圍繞“落實管理優,築就從埔綠”的建設思路,全麵推進“五優實現五綠”,推動交通運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打造綠美高速。項目投資建設單位主動對標交通強省建設要求,全麵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打造標杆工程、品質工程。
從埔高速在全省率先運用全過程設計谘詢模式,綜合考慮環境影響、造價控製因素,統籌開展生態選線、綠色建造、水土保持等工作,盡量減少對生態敏感區的影響和占用,為全省勘察設計工作提供範本;積極響應綠色低碳發展號召,在全省首創利用防護棚替代高壓電力遷改,大幅節省遷改費用;堅持綠色設計、綠色選材,如開展生態防護排水設計、優化台(涵)背材料設計,大量減少石材使用,大幅節約建設成本;探索尾氣降解型涼爽路麵,降低各麵層峰值溫度值5℃以上。
從埔高速在保證交通功能的基礎上,全麵營建綠美、舒適、和諧的道路景觀,項目可綠化範圍的綠化率達100%,全力推進綠色通道綠化品質提升工作。項目在綠色建設上堅持因地製宜、科學選品、分級保護、合理利用等重要原則,主線中央分隔帶綠化采用常綠及花葉植物分段單排種植,兼具緩解司乘視覺疲勞、美化路容路貌效果;互通立交區綠化景觀設計則采用組團式自然布置形式,常綠開花喬木搭配,並利用場地內棄方營造微地形,在發揮導向和標誌作用的同時打造和諧景觀。在沿線綠植品種上,選擇抗逆性強、抗汙性強、抗病蟲害的鄉土品種或已馴化品種,喬木規格以中小喬木為主,杜絕大樹進城、一夜成景;同時嚴格落實樹木保護與利用,堅持“分級管理、全程保護、合理利用”原則,並結合項目綠化設計係統梳理綠地空間,合理安置項目遷移樹木,有效解決部分樹木遷移地選址難題。
聚焦交旅融合
賦能鄉村振興及區域協調發展
從埔高速配套建設廣州市首個“服務區+物流集散”一類特色服務區——從化南服務區。該服務區全麵投入使用後,除為往來駕乘人員提供休息就餐、車輛加油維護等常規服務外,還以高速公路為紐帶,結合智慧雲端倉儲技術推動完善環大灣區物流集散布局,打造兼具人文關懷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經濟發展物流集散窗口。
從化南服務區規劃有基本功能區和拓展功能區。其中基本功能區的建築造型設計延續從化山脈特征、本土民居和材料特點,打造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服務區外觀;在功能上充分突顯智慧化特色,集合智慧信息發布、監控平台係統、智慧廁所、智能停車誘導、智能充電、智能導航等功能,還設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換電站和加氫站等設備預留建設條件,並建設司機之家、醫療救助室、母嬰室、無障礙衛生間等便民空間,為往來市民和車輛提供全方位智慧、貼心服務。服務區拓展功能區將規劃設計物流集散區,設置智能倉儲以及無接觸分揀傳輸係統等,建成後將高效對接從化經濟開發區、中新知識城等周邊區域物流需求,有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從埔高速建成通車後,一路串起帽峰山、金坑、白蘭花森林公園等多個風景區,以及蓮塘古村、錢崗古村、鍾樓村等多個曆史文化名村古鎮,打通鄉村振興“快車道”。
堅持開拓創新
助力廣東交通建設
高質量發展
從埔高速全麵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建設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四新”技術推廣應用,努力推動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高質量發展。其中,集約化建設收費站收費係統,推廣雲收費應用場景,提升收費係統集成度,降低係統維護難度;開展高邊坡自動化新技術研究,采用北鬥技術、5G全自動高邊坡監控量測技術、慣性測量裝置等采集邊坡和山體的變形、位移等數據,確保高邊坡的安全和穩定;開發高速公路用地數字化管理係統,通過無人機采集用地數據信息,完成多源數據融合、人工智能分析、深度學習等,有效識別違法用地,提高用地管理效率,實現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用地“一張圖”管理;深度運用“5G技術+BIM技術+現代工程管理”手段,搭建構建綜合數字交通管理平台,提高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實體工程安全質量水平穩步提升。
(廣州日報 2023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