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大塱村舊改項目實施“政府儲備用地——集體留用地——舊村改造”聯動改造開發,構建節約集約用地新典範
位於黃埔區雲埔街道的創新公園
文/徐振天 圖/李劍鋒
今年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五年大變化”的答卷之年。過去5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工作要求轉化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力為民造福的務實行動,用“繡花功夫”建設精品城市,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品質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麵持續練內功、下苦功、做實功,在廣州全麵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探索出一條增進民生福祉的“黃埔路徑”。
城市更新賦能產業發展
一座座新徽派園林建築拔地而起,中央停車場、休憩區、私家別院一應俱全,這裏不是高檔別墅居住區,而是黃埔區城市更新改造先行先試項目——魚珠智穀產業園。走在靜雅整潔的園區裏,人們很難想象,這裏數年前還是一個塵土飛揚、破敗老舊的倉庫。
魚珠智穀產業園原本是產值低效、處於閑置狀態的興華舊倉庫,於2016年年底完成初步改造並開始招商運營。魚珠街道辦事處主任翁卡睦說:“我們花了近6年時間,把這裏打造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為產業導向的創新智慧園區。園區還成為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目前,魚珠智穀產業園注冊企業194家,活躍企業166家,2022年園區企業營收94.45億元。高端產業和高產能企業的加持,不僅促使園區所在區域的村集體收入比改造前翻了5倍,也解決了周邊群眾4500餘人的就業問題。
從廢舊倉庫變成一家家企業的總部,魚珠智穀產業園的改造是黃埔區城市更新樣本之一。
與魚珠智穀產業園一路之隔,地處黃埔臨港經濟區核心區的保利魚珠港已初具CBD景象。保利魚珠港所在地原為魚珠木材市場及魚珠物流基地低端舊廠房倉儲物業,用地麵積約65公頃,改造後大力引進醫藥健康、互聯網金融、能源、文創、等產業。數據顯示,目前,保利魚珠港注冊企業1125家,活躍企業910家,常駐辦公人員約1萬人。
定位高、體量大、業態多元,是保利魚珠港在宏觀層麵的蝶變。在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總工程師黃錦華眼裏,過去幾年,隨著黃埔臨港經濟區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這裏最大的改變,是為片區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原來大貨車經過時煙塵滾滾,老百姓根本沒法靠近,現在這裏聚集很多就業創業人才,服務設施也配置到位了。”黃錦華說。
振興鄉村提升生活品質
在一片回遷房住宅區中,新建的人為峰大廈建築外立麵時尚又顯眼。這個占地麵積約13000平方米的項目,引進西安交通大學、白永成大師創意文化工作室等高校、公司,擬建設成“產、學、研”基地。大廈底層,繁榮的商業店鋪、可最多容納800人的大劇院即將開業,著力提高周邊群眾的生活幸福感。
這片土地的改變對片區居民而言,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5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鮮有人問津的魚塘。5年後,無論是城市麵貌還是經濟基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聯和街道華沙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羅樹留介紹,人為峰項目預估每年給沙灣社帶來1745萬元收入。
高質量實施“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是黃埔區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核心任務之一,通過打造以人為峰大廈為代表的智造中心示範街,聯和街道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城鄉區域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村民持續增收。
過去5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在推動產城融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收入等方麵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大塱村通過土地置換騰挪規整,實施“政府儲備用地——集體留用地——舊村改造”聯動改造開發,村集體收益由每年1600萬元增至超1億元,發展成了配套完善、產業集聚的科學城中心片區。
位於大塱村旁的至泰廣場,是村集體合作開發的大型綜合商業體,總建築麵積約28萬平方米,是集產業辦公、體驗商業、星級酒店、品質公寓為一體的商業體。項目於2018年開工建設,2021年完工後吸引了大批新興企業落戶,同時帶動了周邊商業發展,成功打造了“產商住”融合的新型社區,高質量推動區域協調合作發展。
好產業營造好生態,農民洗腳上田後也有好去處。蘿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林說:“當地農二代有的在這裏創業,有的在商業中心工作,不光解決了這代人的財富問題,還造福了子孫後代。”
全麵釋放產業效能,讓城市麵貌新起來,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過去5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重點推進68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總用地麵積33.78平方公裏,全區已批城中村改造項目、已規劃落實政府產業用房等產業載體總建築麵積約817萬平方米。2022年,全區農村集體總收入超過40億元,淨收入超過30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超過70%、90%。
綠美黃埔繪就青山碧水
隨著地區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到黃埔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以“綠美”為筆,打造了黃埔公園生態水景、創新公園四季花海、香雪公園十裏梅林等一批生態友好、環境友好、景觀友好的城市公園,構建全域公園城市及多層級城市公園體係,提升群眾幸福感。
“看中了公園才在這裏買房。”家住創新公園旁的劉先生對此深有體會。5年前,劉先生一家搬到黃埔區。他回憶,當時創新公園還是一個以綠化為主的城市公園。而現在,公園越來越漂亮,設施越來越完備,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建好了,湖改造好了,公園裏的花海還成了“網紅打卡點”,每到周末人流如織。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加快打造全域公園城市,重塑城市生態肌理,全區納入市政管養的464條道路、620公裏綠道、146個城鄉公園、95公裏“連城森鄰道”、128.27公裏碧道貫通連接,將青山、碧水、美園串珠成鏈,形成了人、城、園、業多元融合、和諧共生的新型城市形態。
城市不斷更新,鄉村也紛紛換貌。逕下村就是黃埔鄉村發展典範之一。
2020年年初,逕下村被納入黃埔區鄉村振興示範點,開啟美麗鄉村建設。村路修葺一新、基礎設施完善、花海稻田成片。此後,知識城集團子公司總部駐逕下村,發動和組織村民種植水稻、自主經營,創造提升個體經濟收入,300多名當地村民選擇回到鄉村,逕下村集體收入從原來26萬元增加至280萬元,增長了近10倍。“納米水鄉”新鄉村示範帶村集體2022年總收入超過9000萬元。
昔日偏僻的舊村落一下子變成了景色如畫的旅遊景點,據統計,今年截至9月,逕下村接待遊客超22萬人次。逕下村村民馮文俊說:“如今全新的逕下村,不僅建成了美麗鄉村,還讓一戶一戶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羊城晚報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