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實現從無到有,粵芯的建設速度就是“黃埔速度”。
“到黃埔去!” 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一語“出圈”,逐步形成現象級的區域IP。從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出發,都可以奔赴黃埔這“1”個目的地,燃起幹事創業的激情,演繹“∞”可能性。
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極速發展的時代,“灣頂明珠”“黃埔速度”“開發區精神”“鐵軍精神”……眾多富有辨識度的話語,成為了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的“流量入口”,也濃縮了這裏“五年大變化”中最鮮明的特征、最蓬勃的朝氣、最富吸引力之所在。 文、圖/何瑞琪
“灣頂明珠” “灣區人設”見證引資“強磁力”
隨著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這個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站在世界矚目的聚光燈下。當各地百舸爭流紛紛擦亮“顯示度”,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提煉出四個字,打造出標誌性的品牌符號。
“灣頂明珠”,從此熠熠生輝。
這四個字,既清晰定位區位優勢,又高度濃縮競爭實力。一方麵,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頂部,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在此以“人”字頂點交彙,是為“灣頂”;另一方麵,作為廣州市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這裏正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故稱之“明珠”。
5年來,“灣頂明珠”光芒璀璨奪目,在粵港澳大灣區承擔起率先改革的重任——
2018年,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
2021年,獲批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
2022年,廣州開發區39條營商環境創新舉措獲全省推廣……
鑄造萬億製造“新支柱”、勇攀戰略科技力量“新高峰”、架起國際合作“新橋梁”,這裏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灣頂明珠”以足夠分量的實力,以朗朗上口的表達,漸漸被援引新聞報道裏,見諸公開活動中,在企業界、創投圈、朋友圈裏口口相傳,變成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灣區人設”,將全區的綜合優勢轉化為招商引資的“強磁力”,號召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到灣區去、到黃埔去!
外資吸引力,是觀察地區經濟活力的窗口,也見證了“灣頂明珠”吸引力的增長史。
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實際利用外資從148.7億元增長到193.8億元,排名全國經開區第一,也對廣州乃至廣東的吸收外資水平起到了“強支撐”作用——2022年,該區實際利用外資193.8億美元,同比上升10.91%,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市三分之一。
一個個外商投資項目通過黃埔、落戶大灣區,GE生物科技園、樂金顯示、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康方生物……它們不僅受“老主顧”青睞,還有“新朋友”追捧,帶動國外配套廠商投資、進駐,找到蘊藏的灣區發展新機遇。
把“灣頂”的流量,轉為與灣區“小夥伴”共享的經濟“增量”,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還充分發揮“灣頂”的樞紐功能——與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深化戰略互動,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樞紐;探索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推動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澳創新園建設;加快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一區三園”建設……立足灣區、麵向國際,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從1到∞,到黃埔去,有無限的投資可能。
“黃埔速度” 燃起“開發區精神”“鐵軍精神”
區域IP不是憑空打造,它根植於曆史長河,傳承於基因血脈,凝練出最顯著的特征。
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廣州開發區創業者赤手空拳,僅憑著一紙批文、一塊土地,不等不靠,敢為天下先,製定了全國第一個開發區條例、拍賣了全國第一塊工業用地、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企業服務中心、創造了全國第一個以9個月時間實現了8萬平方米廠房建設的“開發區速度”,才有今天“到黃埔去”的金字營商招牌。
這一個5年,是廣州開發區建區39年中間的一個縮影,曆史又一次精彩地書寫。
2018年至2023年,廣本新能源、深南電路等約480個項目“到黃埔去”動工,華星光電、小鵬汽車、現代氫能等約340個項目投試產。
如果問這麼多企業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們異口同聲的答案是“黃埔速度”!
18個月實現從無到有,粵芯的建設速度就是“黃埔速度”。這個由2017年創造的紀錄迅速成為該區招商引資的“王牌”,不僅讓企業留得下來、紮得下根,還能快速辦成事。當更多企業絡繹不絕到來,他們親眼見證了“黃埔速度”的可複製性,甚至沒有最快,隻有更快——
華星光電t9項目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史上最大的內資項目及省重點項目,也是廣州市2022年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項目從簽約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樁僅用了21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相比企業計劃建成投產時間提前3個月,是目前行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點亮、最快量產的液晶麵板生產線項目,刷新了行業世界紀錄,也刷新了該區曆史上重大項目籌建的速度。
“黃埔速度”的背後,是該區為籌建企業提供從項目引進至竣工投試產全鏈條優質高效服務,推動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全方位提升企業的獲得感。
“黃埔速度”的背後,是一如以往的“開發區精神”,對標全國全省先進比學趕超,擼起袖子加油幹。而廣州開發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切為了企業、一切為了投資者”的理念,如今還掛在許多項目工地上,為營商環境改革作出最好的詮釋。
實現“黃埔速度”,必備“鐵軍精神”。既要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也有自我加壓、攻堅克難的決心。雖然粵芯建設速度很快,但由於項目審批層級高、獲批難,前麵花了3年才通過一、二期項目審批。在加快三期項目落地時,該區靠前服務,事無巨細協助企業溝通協調事項,最終實現3個月取得批複,為項目建設投產爭取了寶貴時間。
“在中國,項目落地的速度要比歐洲快得多。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黃埔速度’又比其他地方快一點。”來自德國的廣州開發區海德堡離岸創新中心招商總監費瑞翔(Daniel Frerichs)說,過去三年,他遠在歐洲為黃埔招商引資,“黃埔速度”是一大優勢。
從1到∞,到黃埔去,有優無止境的營商環境。
“到黃埔去” 改變“∞”人生的“1”個地方
近百年前,黃埔軍校號聲嘹亮,去黃埔是那個時代有誌青年的身之所往。
物換星移,“到黃埔去”已經成為幹事創業者的心之所向,被企業和人才點讚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5年,1826個日夜,43824個小時。
這裏的實有市場主體增長了2.4倍,簽約引進招商項目超過了900個,常住人口總量年平均增長率達4.3%,118個院士項目、1390名高層次人才奔赴,全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快速增長總量突破5萬人……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項目、人才到黃埔去,成就了區域的萬象更新,更有演繹了不設限的精彩人生。
香港青年楊騰2017年把企業搬到廣州科學城。6年來,他和團隊帶著VR(虛擬現實)項目,在黃埔不僅順利“賺到了人生的100萬”,還把項目從黃埔帶到香港,在大灣區裏一步步深耕市場拓展。
《彎彎的月亮》的詞曲作者李海鷹2020年把《到黃埔去》寫成了歌,生於斯長於斯,他在120餘字的歌詞裏凝練了各種經典的“黃埔印象”,讓音樂為城市代言,將區域IP廣為傳唱。“黃埔發展變化巨大,在科技、文化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麵彰顯出了黃埔氣概。作為一名老黃埔人,我感到一種豪邁之情。”他說。
“我們一起到黃埔去,放飛夢想;天南地北的黃埔人,神采飛揚……”
在“到黃埔去”口號共情下,在悠揚的歌聲中,在“10萬大學生進黃埔”三年行動計劃裏,越來越多年輕麵孔奔赴希望之地,來到改變“∞”人生的這“1”個地方,為下一個五年增添新生力量。
數說“五年大變化”黃埔答卷,一個個變化清晰呈現——大院大所大裝置持續湧現,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聚成勢,有“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有“從1到10”的迭代性創新,有“從1到100”的科技成果轉化,還有“從1到∞”的無限可能。
到黃埔去,共享精彩!
(廣州日報 2023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