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勇擔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勇闖科研創新“無人區”
從0到1,是最艱難的跨越。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越能實現從無到有的原創性突破,越能搶得競爭與發展的先機。
今年10月24日,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實現“五年大變化”的交卷日。翻開這份沉甸甸的時代答卷,一個個“從0到1”的成果星輝閃爍,打開了一扇衡量地區高質量發展成色的窗口,檢驗科研力量與產業集群的競爭底色,也宣示著它敢於突破創新、敢於辦大事的勇氣。
文、圖/何瑞琪
從無到有 大院大所大裝置集聚成勢
2018年,“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科學論斷催人奮進,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趕考“五年大變化”。這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以“歸零心態”重抖擻,以“二次創業”勢頭再出發,明晰“大變化”與“辦大事”的方向——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勇擔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從0到1”,成為該區迎難而上的最強挑戰。
大國博弈終究是科技之爭,區域競爭最終也是創新之爭。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任,以此帶動核心科技的全麵突破、產業鏈的自主安全可控,突破“卡脖子”帶來的限製,助力產業邁向更高的能級。
作為大灣區科研要素最完善、產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廣州先行一步,目前已成為全國唯一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國家級重大平台為一體的城市。
如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已成為最大的承載者之一。
觀察廣州正在構建的“2+2+N”的科技創新平台體係,第一個“2”所指的廣州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第二個“2”其中之一的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研究設施,以及“N”中的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平台,都來自廣州開發區、黃埔區。
5年時間,實現從無到有。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建設大裝置、彙聚大院所、打造大平台,建立起“2+3+N”的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不斷搶占前沿科技製高點,持續提升科創能級,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邁上從製造大區向創新強區的躍升之路。
一瓶透明溶液裏,裝載著全球首個在活體內遞送藥物的“納米機器人”,這是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突破。它通過靜脈注射即可進入人體,無需麻醉、無需導管,就能“載”著針對性藥物進行治療。這一納米“黑科技”來自黃埔的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內成果不乏“全球首個”“世界領先”,吸引企業共同進行“產學研用”融合,彙成納米產業的“頭部力量”。
28家大院大所,與製造業“聚合裂變”,迸發出“從0到1”的燦爛火花——
廣納院的5G濾波器項目廣納芯建成國內首條6寸一體化IDM產線;集成電路與係統應用研究院開發的FDSOI技術,開辟半導體新賽道;廣大黃埔研究院與20餘家企業合作,解決信息技術領域安全、自主、可控等技術難題……
大院大所大裝置的紛至遝來,也填補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過去基礎研究力量的部分空白,如今,這裏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實驗室和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國家高新區。如今,這裏聚集了各類高端研發機構1000多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9家,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9家,分別占全市、全省一半,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勇闖科研創新“無人區”。
從基礎科學到前沿科技,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正在借助“科技王牌軍”矩陣,不斷開拓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
新的賽道 戰略性新興產業批量崛起
搶灘新賽道,正在成為這個製造大區邁向製造強區的重要抓手之一。
過去幾年來,在全國,一眾城市借助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賽道脫穎而出,甚至後來居上,打破了既有的工業地理格局,成為攪動全國產業矩陣的新生力量。
作為廣州製造第一大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鞏固既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全力逐鹿新賽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弄潮兒。“十四五”開局之年,黃埔區就製定了“萬億製造”的宏大目標,激發高技術製造業創新驅動力,一批實力極強的新型產業鏈集群快速成型。
5年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八大支柱產業是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千億級產業隻有2個。如今,八大支柱產業煥新,出現了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眾多新麵孔,千億級支柱產業已增至3個,更兼具打造了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實力。2022年該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8800億元,較2018年的6604.9億元增長超30%。
以五年為尺,一係列重要的產業突破在黃埔區誕生。
2019年9月,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投產,作為廣東省第一條12英寸產線,標誌著廣州告別了“缺芯”的曆史,填補了行業空白。如今,該區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65家規上工業企業,202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7.7億元,集聚上下遊企業120家,占全市九成以上,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今年初,小鵬汽車廣州智能網聯智造基地正式投產,一期從打樁到首車下線僅289天,刷新全球整車下線最快紀錄,達產產能10萬輛/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能不斷釋放,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正在形成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雙輪驅動的新格局,從動力電池到零部件生產再到整車製造,在全國都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就在這個月,億航智能獲頒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證,標誌著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萬億級的低空經濟產業中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全區集聚低空經濟產業上下遊企業共計46家,覆蓋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到智慧城市服務的方方麵麵,產值營收已達125億元。
無論是集成電路,或是智能網聯汽車,還是低空經濟,隻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逐鹿新賽道的縮影。新興產業“強筋壯骨”,產業鏈“強鏈補鏈”,工業體係更加健全。截至目前,該區擁有33個工業大類、133個工業中類、314個工業小類。在2022年區縣工業百強報告中,位列全省第一、全國第三。
科技創新為動能,產業升級為目標。在新質生產力的助力之下,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正邁向新型工業化的轉型之路,未來有望誕生更多的千億級新興產業。
辦成大事
不僅“從0到1”,還要“從1到100”
龍頭企業“天高任鳥飛”,中小企業“海闊憑魚躍”。
過去5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建成全國首個且唯一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為促成“從0到1”的突破厚植創新的土壤,給足全區逾4萬家民營中小企業繼續闖、繼續拚的信心和底氣。一個個“全球第一”,彙成“能辦大事”“辦成大事”的最強音,助力我國全力搶占國際科技競爭的製高點。
“1”,是國際原創。全球首創且唯一的基因載體智能設計與交易平台,全球首個實現了生物增材製造產業化的人工硬腦膜產品,世界首項可大規模量產納米三維石墨烯材料技術……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
“1”,是世界第一。全球首次實現PM2.5在線源解析,全球率先實現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腫瘤免疫治療雙抗……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1”,更是爭創一流的精神。中小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生力軍”,而從2018年到2022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研發投入強度從3.4%增長達到6.1%,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廣州市首個超6%的區域。
這裏不僅有從“0到1”的成長土壤,也有“從1到100”的培育空間。
國內AAV(病毒載體)領域 CDMO 的冠軍企業派真生物,曆經8年建成全亞洲最大的AAV生產基地,如今在海外建設PD實驗室以及商業化生產基地,實現“走出去”的目標。“這五年,我們實現了 60倍產值的增長。”派真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華鵬說。近幾年,基因治療在全球實現了從“0”到“1”,企業希望作為支持平台,通過技術的創新迭代,解決將“1”變為“100”乃至更高的瓶頸問題,讓基因治療可及,讓老百姓真正用得起。
而當跨過“從0到1”的科創類企業蓬勃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的助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走向“從1到100”的演進。該區抓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的“關口”,向前,及早進行上市輔導;向後,延伸上市後的發展,搭建完整的價值投資服務鏈條,才迎來今日上市公司數量的井噴。
鐺!鐺!鐺!
上市的鍾(鑼)一聲未落,一聲又起,告示來自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上市軍團”再次壯大。在2018年以來上市節奏迸發的“加速度”中,全區新增上市企業34家,目前上市企業累計83家,上市企業數量位列全市第一、國家級經開區第一。
從無到有,從新的突破,到量的井噴,再到質的提升,由此開啟新一輪發展和趕超。
以五年為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區域影響力與日俱增。這裏以占全市15%的經濟總量,貢獻了41.1%的工業增加值,創造了四成以上的工業投資,全力衝刺廣州首個總產值破萬億元的工業大區,向著“中國工業最強區”前進。
錨定製造強區的主方向,堅定實體經濟發展之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經濟發展韌性十足,將為廣州及廣東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廣州日報 202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