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減費!提升!廣州下足“繡花功夫”,探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經驗
羊城晚報記者 董鵬程 黃穎琳 實習生 李明惠
小小民生事,大大“幸福梯”。舊樓加裝電梯是廣州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一個縮影。近日,廣州市委宣傳部組織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活動,羊城晚報記者跟隨調研團走進廣州市黃埔區怡德苑小區和水蔭路34號大院,探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廣州經驗。
“加”出新高度 “梯”升幸福感
“對於幸福感,我們最有發言權了。在這裏住了20多年,之前爬樓又慢又費勁,現在裝電梯省時省力,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家住廣州市黃埔區怡德苑小區的居民王偉然感歎道。
加裝電梯,是老舊小區群眾最翹首以盼的事。然而,業主協調難、資金籌集分攤難、老舊小區加梯條件差、維護經費落實難等問題,讓小區業主對加裝電梯望而卻步。
據了解,廣州有近8萬棟老舊小區住宅待加裝電梯,且多為6至9層樓梯房,小區以老年人居多。基於此,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著力推進成片連片加裝電梯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引領示範帶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廣州全市審批加裝電梯970台,建成投入使用約1000台,累計審批和建成數位居全國第一。
其中,王偉然所在的怡德苑小區是廣州首批成片連片加裝電梯試點小區中,最早完成加建電梯落地的小區。並且經過多方努力,怡德苑小區現已成為廣州市首個舊樓連片加裝電梯的示範點區。
據介紹,怡德苑小區建於1995年,原為石化廠房改房,小區大院內共有13個梯口,均為8層建築,居民以長者居多,60歲以上老人約占社區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加裝電梯的呼聲很高。
為解決老舊小區群眾“出行難”問題,廣州市黃埔區大沙街道黨工委大力推動老舊小區成片連片加裝電梯。黃埔區電梯辦主任陸耀滔表示,通過這次試點總結了三方麵經驗:一是加速,即審批加速的同時建設速度同步加快;二是減費,政府提供統一采購服務,統一規劃、統一申請、統一批複,節省大量建設費用;三是提升,既統一了小區裏的電梯樣式,也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居民少跑腿 便利增一分
走進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街水蔭路34號大院,40餘台電梯井然有序地運行。院裏大榕樹下,不少銀發老人正納涼聊天。“以前總是發愁上下樓的問題,自從有了電梯方便多啦。”73歲的老街坊方阿姨不禁感慨。
水蔭路34號大院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多數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7至9層無電梯樓。“現在,小區42個梯口已全部順利完成加梯並投入使用。”越秀區黃花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潔介紹,該大院是廣州首個推行連片加裝電梯試點小區,率先實施“統一規劃、集中審查、批量施工、長效管理”的成片連片加裝電梯模式,開辟了加裝設計、報建、審批、備案便捷化和集約化的“綠色通道”。
“一方麵,前期報建時間由3至4個月(單梯)縮減為1個月左右,讓居民少跑腿、少操心;另一方麵,以每台電梯低於市場價的‘批發價’實行批量施工,人員物資可以現場靈活調配,縮短工期之餘,加裝一部電梯還至少節省5萬元,是實實在在的便利。”劉潔說。
為民辦實事,得下足“繡花功夫”。除了給流程做減法,街道還考慮到後續管理問題。因此,大院首推電梯“連片托管”,引入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實行服務“全包”,負責電梯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應急救援值守、日常巡查維護、年度定期檢驗等事項,減少居民後顧之憂。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裝電梯規劃設計方案,要真正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幸福梯”。截至目前,廣州市累計加裝電梯規劃審批超1.5萬台,累計建成投入使用破1.3萬台,審批和建成數均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2022年,成片連片加裝電梯新模式入選廣州市首批十大“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
(羊城晚報 2023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