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在采摘百年老樹荔枝。李劍鋒 攝
古荔堆繡,滿山荔紅。
穿梭在古荔枝林裏,成片的荔枝樹鬱鬱蔥蔥,枝葉層層疊疊,一顆顆紅彤彤的茘枝正綴滿樹梢、迎風搖曳,工人正在古樹上忙著采摘。
在黃埔區永和街賢江村,有一群年輕人成了荔枝產業的主力軍。
回到家鄉當“果農”,推廣新知識新技術,帶動鄉親增收致富,還不斷優化升級坡頭荔枝產業,品牌化自主出口,推動家鄉荔枝走向世界。
“荔”盡千辛再造新故鄉,他們做出了賢江荔枝的價值。
“我對荔枝產業有信心”
回憶起返鄉初衷,賢江社區黨委委員、經聯社理事劉婉萍形容,那是“一腔熱血”,沒有一絲後悔,也不會後悔。
2001年,就讀於貴州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劉婉萍畢業了。因專業對口,她的第一份工作,就選擇了家門口的旺旺集團,這也為她後來發展家鄉荔枝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份工作裏,我學到了很多,例如,一整套質量管理的體係,對我整體觀、大局觀打下很好的基礎。”劉婉萍說。
2018年,隨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等詞彙進入了她的視野。於是她帶著決心,開始謀劃家鄉的農業事業。
“我是讀食品專業的,專業對口,在村裏麵也有10多年了,對振興荔枝產業有很大的信心。”於是,劉婉萍和幾個誌同道合的小夥伴開始行動,下決心要把賢江雙肩紅的荔枝品牌打響,把整個荔枝產業發展好,“我們出去都說,我們賢江特產是雙肩紅荔枝,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重新讓它走出去。”
她們要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在賢江村實踐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把荔枝加工成日常消費品,並在賢江村營造消費場景,將家鄉打造成一個新的“沙龍”。
用劉婉萍的話說:“我們的雙肩紅糯米糍多汁、飽滿,清甜、清香味都有。我們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但很難表達出賢江人對荔枝的驕傲。”
在她看來,這條產業發展的道路,不僅僅是個人的成長,而且也是家鄉的“成長”,“我們對家鄉都有很重的感情,很想把我們祖先留下來幾百年的瑰寶宣傳出去,讓大家都能品嚐到。”
目前,賢江雙肩紅荔枝已經申請了商標,進行了品牌的初期建設。劉婉萍希望,從荔枝節開始,讓更多人了解到家鄉的荔枝,未來能把周邊的深加工的產品也推廣出去。
“我願意做開拓者,為後來者探路架橋。”這些年的實踐和成就,也確實讓劉婉萍帶領一群人走上了返鄉道路。
“讓他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荔枝”
“我是2000年畢業的,在2008年的時候,就回到了村裏麵。”賢江社區黨委委員、經聯社理事劉誌超表示,因大學讀的是國土規劃專業,恰巧賢江是以土地為依靠,想以自身所學,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但現實遠遠比理想骨感得多。目前,荔枝種植土地有限,僅6000畝左右,光古荔枝林就5000多畝。這讓劉誌超犯了難。怎麼管理,科學規劃,然後落實保護,再科學去種植?
幹勁滿滿的他們馬不停蹄地開始行動了。首先,對古荔枝林進行保護。“未來收入增加,投入會變大,要保護好,就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劉誌超認為,隻有荔枝林得到保護了,才是永遠保存下來,不會因為周邊的工業發展把它破壞,這是他們的初心,也是他們的責任。
與此同時,還將打造樹上、樹中、樹下的林下經濟產業鏈。“毋庸置疑,樹上有荔枝。樹中我們就打算種植石斛,這已經和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教授進行接洽並進行指導,他們表示這裏很適合種植石斛。那麼樹下,我們是準備種植紅鬆茸、蘑菇的產品。”劉誌超介紹。
劉誌超表示,接下來還將做大做強荔枝產業,包括持續提高荔枝的品質,優化荔枝產業結構,培育更多優質品種。同時,計劃發展觀光旅遊、體驗式種植及科普性活動等服務項目,推廣荔枝文化,以此打響賢江荔枝品牌,帶動鄉村振興,鋪就村民“甜蜜”致富路。
“那些鮮荔枝又幹又小,像我這種吃著雙肩紅荔枝長大的賢江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荔枝也能上架?於是暗自下定決心,終有一天把家鄉的荔枝出口,讓他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荔枝。”劉誌超說。
“我是舍不得這片荔枝林”
“我從小就在荔枝林裏長大,躺在荔枝樹下,聞著荔枝花香,渴了就爬上樹摘荔枝吃,有天然的親和感。”廣州豐粵智慧農業專業合作社社長劉德堅一邊采摘荔枝,一邊訴說著他的荔枝夢。
劉德堅出生在賢江,從小吃著荔枝長大,對賢江荔枝有著特殊的情感。
他說,若鄉土有味道,那一定是荔枝味。“特別是看到家鄉荔枝產業青黃不接時,我覺得自己應該出一份力。”2020年,劉德堅便決定回到家鄉接起父輩們種植荔枝的衣缽。
能不能夠組織一個團隊,去重新規劃整片荔枝林?劉德堅回來第一件事便向村委提出來,要成立一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將荔枝托管給合作社,共同去探討,怎麼把這片古荔枝林管理好,怎麼讓古荔枝重新煥發它的生機。
就這樣,在和劉婉萍、劉誌超聊天中,碰出了火花,這也讓劉德堅更加堅定做這個事情。
目前,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的有關專家已來共同探討多次,未來將共同打造一個示範基地,去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劉德堅介紹,今年將利用最快的速度,把賢江荔枝的品牌打出去,而6月28日舉辦的荔枝節,就是最生動的實踐。
“這片黃旗山古荔枝林,有大概5000棵400年以上的古樹荔枝。”劉德堅希望,未來能管理好、規劃好、把整體設置好,為大家打造一個城央的荔枝林。
與此同時,還與水果研究基地、種植基地進行合作,把廣東省農科院的教授邀請過來,傳授、幫助荔枝的種植,把產能的優勢凸現出來。
用劉德堅的話來說:“如果說我們改變了什麼的話,很確定的一點是,讓荔枝的產量更高、單價更高、銷量更好。”
從前,“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如今,荔枝比“一騎紅塵”來得更快、更新鮮,映襯的是背後完善的生產技術和發達的快運網絡,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消費者的幸運。
攜手努力,再造故鄉,荔枝產業的發展,真的讓賢江村變得不一樣了。幾年來,荔枝農修的“荔枝樓”一棟又一棟冒出來,荔枝農買了“荔枝車”。賢江村正以荔枝為契機,上演著鄉村振興的故事。
鍾曉宇
(南方日報 2023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