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派醫療董事長易鋒
瑞派醫療的一次性內窺鏡等
文/羊城晚報記者 戴曼曼
圖/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在醫療領域,內窺鏡就像醫生在人體內尋找病灶時的一盞“探照燈”。一直以來,可重複使用的傳統內窺鏡的一大痛點就是交叉感染的風險。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有一家中國企業對此提出了解決方案,那便是自主研發生產一次性內窺鏡。2015年,廣州瑞派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創立。在創始人易鋒看來,國產一次性內窺鏡也是對國外傳統內窺鏡的一次“換道超車”。
此前,國內醫院使用的內窺鏡大多依賴進口,這些價格昂貴的傳統內窺鏡難以在基層醫院推廣,術式開展受到製約。而在一次性內窺鏡的賽道裏,這一局麵有望被打破。作為國產替代的一次性內窺鏡在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器械的購置成本,讓高端設備走進基層醫院,一次性內窺鏡實現國產全覆蓋成為可能。“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輕資產的我們都沒有想到很順利獲得了工商銀行的資金支持。”易鋒感歎,更多的政策傾斜、更豐富的金融產品支持讓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更有底氣。
起勢 重複使用賽道的逆襲者
1989年從醫學院畢業後,易鋒被分配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擔任臨床醫生。7年後,易鋒選擇來到廣州,在日立、奧林巴斯等醫療器械企業從事銷售運營等工作。
在奧林巴斯工作期間,他觀察到,可重複使用的傳統內窺鏡,由於其本身複雜的構造,即便有嚴格的清潔消毒程序,也存在難以保證徹底殺滅殘留細菌的風險。彼時,傳統內窺鏡屬於高端產品,奧林巴斯還是當時占據了國內主要市場的內窺鏡巨頭之一。
2011年,易鋒已經開始關注一次性內窺鏡領域,兼具醫者敏感度和商業頭腦的他看到了一次性內窺鏡未來更大的可能性。
從想法到實踐,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坎。又是什麼促使他邁過這個坎,真正把想法落地呢?“醫生有需求,醫院有需求,病人有需求,總體來看就是市場有需求,而且做一次性可以避免和奧林巴斯等一眾國外巨頭直接正麵競爭。”易鋒這樣解釋道。
推動他邁過那道坎的外部觸發點,則是CMOS技術的成熟。傳統內窺鏡使用的圖像傳感器CCD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隨著CMOS技術發展,成像質量進步、技術成熟和價格下降等,內窺鏡生產企業正在逐步從CCD轉向使用CMOS。易鋒抓住了CMOS垂下的橄欖枝。
“有時候我覺得內窺鏡跟汽車領域特別像。”易鋒將國外內窺鏡幾大品牌比作大眾耳熟能詳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瑞派生產的國產一次性內窺鏡比作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我更願意將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叫‘換道超車’,傳統巨頭們在重複使用賽道奔跑,我們是在一次性領域深耕”。
破局 量產是道生死關
從表麵上看,不管是重複使用還是一次性,兩種鏡子都同屬內窺鏡這一類別,有著相通的底層技術原理,那生產一次性內窺鏡究竟難在哪裏呢?“難就難在一次性。”易鋒表示,一次性既是實現“超車”的起點優勢也是技術的難點。
盡管都是內窺鏡,但“一次性”這個屬性就像林間的一條岔路,將內窺鏡引向與傳統路徑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次性內窺鏡無論從材料選擇,企業產能和成本控製等方麵都對企業提出了新要求。這也對一直從事傳統醫療設備的易鋒本人提出了新挑戰。他開始意識到,如果按照傳統內窺鏡的模式來生產,一次性內窺鏡也會失去它的價格優勢。
易鋒分析,難點之一就是量產。“如果達不到量產級,一次性內窺鏡的製造業就是失敗的,沒有意義的。”易鋒表示,瑞派醫療去年製造了近6萬根一次性內窺鏡,今年新工廠的量產產能可達70萬根,在他看來這屬於企業的“基本功”。
為了達到量產目標,易鋒團隊想到了和自動化公司合作,做自動化創新。“醫療器械的生產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有些工藝還是必須靠人跟製具一起合作。”易鋒表示,新型醫療技術公司要求精密製造,對於傳統製造工藝,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把鏡子的尺寸做得更小、更細”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它所意味著的挑戰,涉及到的工藝和要調整的環節,都遠比“鏡子的尺寸”本身要更繁重。
選擇材料的不同也會導致極細微的尺寸變化,這一點點變化就指向成敗。“選了這個材料,能夠給行業0.05毫米的空間,這是個巨大的成功,沒辦法想象是吧?我一開始也想象不到。但是我們管它叫‘頭發絲’的變化,實際上已經細到比頭發絲更細。” 易鋒笑著說,很多時候精密製造都在挑戰0.05毫米的差距,如果能攻克掉0.05毫米的距離,很多鏡子就出現了革命性變化。
轉機 500萬元信用貸款“突然來襲”
盡管信心滿滿,但是瑞派醫療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是沒有挫折,也曾遭遇過較為嚴峻的資金缺口。2020年,瑞派獲得一次性輸尿管軟鏡和一次性電子膀胱內窺鏡注冊證後,進入高速發展期,研發、生產、銷售包括招聘四條線都要同步進行,有了較大的資金缺口。易鋒回憶時坦言,當時雖然也在接觸銀行,但根本沒有想過真的能從銀行拿到錢。
在易鋒的概念中,貸款必須要以土地、房屋作抵押,而作為創業初期的瑞派仍處於虧損階段。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工商銀行廣州科創中心與工業大道支行在一次政府搭橋的投融資會後,迅速為企業提供了一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
正是這筆貸款讓瑞派醫療得到了喘息機會,並且迅速掌握了市場主動權,迎來了後續的融資機遇。在過去3年,瑞派醫療共拿到8000萬元的銀行授信,基本都是通過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這次經曆也改變了易鋒過去對銀行的看法。在國家金融扶持科創和中小微企業的大背景下,銀行不僅在用金融活水潤澤企業,更增強兩者之間的連接和信賴,也讓企業對銀行的服務產生了更高期待。銀行主動伸出的援手讓易鋒感受到,根本上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從經濟角度考量,一次性內窺鏡無疑滿足了內窺鏡技術普及化和醫院發展的需要,而最大的受益者當屬沒有條件購買進口內窺鏡的基層醫療機構。“把高端產品做成大眾產品”,這是易鋒的希望,讓更多普通百姓能夠真正受益,實現醫療平等。
在行業發展初期,一次性內窺鏡企業仍麵臨諸多競爭和行業壁壘,瑞派醫療發展僅7年,已經獲得數億元融資。易鋒感慨廣州的務實和包容度。“不會虛頭巴腦的”,在這座沿海城市活躍的經商氛圍下,瑞派醫療也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落地生根。對於瑞派的願景,易鋒表示,將打造一次性內窺鏡應用場景的全覆蓋,提供一次性微創手術整體解決方案,成為一次性內窺鏡賽道領跑者。
(羊城晚報 2023年0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