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整個城市的發展曆史,是從城市的西邊逐步向東邊發展的,而中新廣州知識城恰恰在廣州的東邊。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城市和人高度融合的城市,有很大城市環境容量,是一個多元交融的地方,是城市現代要素非常集中的地方,這是知識城的基本地理條件和地理特征。
2008年,粵新雙方希望在廣東合作建設標誌性平台項目,並提出“知識城”的初步構想,這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起步。知識城最早規劃麵積是123平方公裏,到了2018年變成178平方公裏,2020年變成232平方公裏,整個知識城一步一步這樣發展起來。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空間結構和空間形態,和廣州整座城市很像,幾乎是廣州空間形態的一個縮影。廣州空間基本結構,中間是主城區,北邊從化、花都、增城三個區攜帶大量的山體、植被拱衛著主城區,南邊番禺、南沙不斷向珠江三角洲、向城市群、向粵港澳大灣區滲透,這是廣州大的格局。中新廣州知識城也是三個片區,以九龍湖為主的中心組團,北部組團向北有大片的生態環境保護著,南部組團就逐漸地向整個開發區延伸,向南是科學城、海珠區、番禺區,所以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空間結構被歸納為“一核兩心多園區”。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規劃曆經幾次調整,規劃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比例逐步縮小,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比例提高,用地結構的變化折射出知識城從產業新城向綜合性新城的轉變,知識城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
過去我們經常講宜居宜業,中新廣州知識城越來越宜居,越來越適合生產、適合創業,可以說知識城適宜新業態的健康發展。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點是宜遊,這裏非常適合遊覽、旅遊,這反映了另外一個對知識城的追求,我們能在這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這個地方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大樂園。
未來的中新廣州知識城,至少要從三個方麵進行努力:第一就是講好知識城的故事。知識城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地方,從過去多元文化的交融、人和自然環境的交融到現在開始真正進行一個大跨步的交融,未來我們還向這個方向發展。
第二我們要立足實踐,知識城從一開始就是屬於世界的,這個區域屬於世界的,文化也是屬於世界的,是麵向海洋、麵向世界的地方,因此我們要用世界的眼光來打造我們這個城市,產業也好,整個生態環境也好,都要按照這個標準來打造。
第三要堅持宜遊這個比較獨特的城市方針,中新廣州知識城在廣州、在廣東、在東南亞,它都能成為非常特殊的地方,是所有人想要領會和體驗亞熱帶地區風光城市的一個非常好的去處,就希望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新”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麵:第一是中國和新加坡相互結合的一個結晶,是一個嶺南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心,是一個海洋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的中心,體現了一種交織、交融的新的一個概念。第二是要把它創造成為一個突出知識特征的高地,能基於廣州這片熱土,能夠向世界展示我們的一個高地。
(潘安 作者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
(南方日報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