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城區功能、企業機構已經基本發展成型,但在建設模式上還有待改進。筆者認為,一座城市既要有享受自然的空間,也要有提供交往的空間,要把園區建設模式轉向城市建設模式。
一個遠離中心城區的知識城到底應該怎麼建,這裏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怎麼建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人;第二層含義是怎麼建才能夠反映一座城市未來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新城和老城相比,要靠新的供給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城市的多樣性和多元化越來越重要。城市規劃中要更多地關注人群的生活、發展、體驗、交往等需求,把人的需求分析清楚,從年輕人友好轉向全齡型友好,讓城市的尺度更加人性化。此外,也要注重保護與開發的平衡,要讓村莊和城市發展形成有機整體。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環境已經打造得極好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從建園區到建城區的轉變,這就需要城市具有高品質的服務和人居環境。城市街道作為公共空間,在規劃時要圍繞一個人在街道上的感受來設計城市界麵,因為城市街道不僅僅是通行的空間,還是人與人交往的空間,也是人接受各種服務和體驗的空間。
中新廣州知識城的規劃,可以試著擯棄以大為美、以高為美的審美和價值觀,不要高樓林立,所有的建築控製在一定高度以內。當住宅高度降下來一半,這個城市可能就會變得親切很多,住宅不光是一個視覺感觀的問題,其實還涉及到綠色低碳、安全韌性。
筆者認為,城市建設要考慮安全、韌性、節能、便利等各個方麵,讓老百姓能夠親切交往,讓孩子們能夠安心上學,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建設一個全民友好的城市,所以不妨試著把城市建設的空間尺度縮小,把更舒適的人居環境留給老百姓,把更多人性化的空間留給人民。
城市要做到吸引人、留住人,還要弄清楚人的生活價值觀是什麼,基本的生活需求、企業需求、環境需求是什麼。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一個人才密度極高的區域,這樣一個科學家的城市、工程師的城市,應該更加具有人文氣息。
廣州是一座千年商都,具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城市文化是廣州的競爭力和發展動力所在。曆史底蘊所帶來的文化多樣性和複雜性,是新建設的城市所不具備的,這樣的城市具有魅力和包容性。廣州的可愛在於它的淡定、包容、多樣、多元,知識城的新城建設如何傳承這種文化,首先要用一種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建這座城市,這樣才會更加有活力、更加有魅力。
(李曉江 作者係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
(南方日報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