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黃埔天河,探尋高技術製造業企業發展之路
TCL華星廣州t9項目生產線(白光區)。
最快量產的液晶麵板生產線、最大量產的膜電極……在廣州黃埔區和天河區,高技術製造業集聚發展,創下多個“業內之最”。據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廣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1月18日,南都記者隨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持續沿廣州的“智”造之路,走進黃埔區和天河區,途經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探尋高技術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強鏈延鏈
t9項目滿產後年產值約300億元
走進TCL華星廣州t9項目(簡稱t9項目)研發樓,從陣列廠的廊道看向兩側,白光區、黃光區裏擺滿各色自動化加工設備。“這裏是國內首條專門生產高端IT產品及專業顯示的液晶麵板高世代產線,它最大的優勢是自動化程度高,在崗員工隻需負責監控實時生產參數。”TCL華星副總經理張海濤說。
2022年,總投資350億元的t9項目在廣州黃埔區投產。張海濤介紹,目前共有11條生產線,其中3條已經開始生產運作,其餘仍處調試階段,預計今年8月實現滿產,月產量可達9萬片。項目滿產後可為廣州貢獻年產值300億元,同時帶動上下遊投資、人才集聚,進一步“強鏈、延鏈”。
“此前,我們的生產設備大多依靠進口。t9項目國產化率有大幅提升,模組項目國產化率甚至達90%以上。”張海濤表示,t9項目是廣州市“強芯”“亮屏”“融網”工程的重要組成,從簽約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樁僅用了21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創造了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點亮、最快量產的紀錄。
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顯示產業全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全區新型顯示產業企業數達122家,推動廣州成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核心發展的區域之一。
廣闊市場
去年膜電極出貨量創行業新紀錄
近年來,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加快促進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22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前三季度高新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倍。
2018年,鴻基創能落戶黃埔區,是我國首家實現燃料電池膜電極大規模產業化的企業。2022年,鴻基創能實現了膜電極出貨170萬片的行業新紀錄。2020年投產至今,鴻基創能膜電極已完成超過3000輛燃料電池汽車裝車並投入使用。
膜電極也被稱為燃料電池的“芯片”,它決定了燃料電池的性能和成本,成本約占燃料電池電堆成本的65%,其規模化生產技術一直是國內亟須突破的瓶頸。鴻基創能通過開發國際領先的CCM陰陽極雙麵直接塗布技術、膜電極一體化成型技術等技術,結合精益製造極大提升膜電極產品的一致性及良率。目前,鴻基創能膜電極產品年產能達1000萬片,良品率達99%以上。
“我們對燃料電池產業的前景是充滿信心的。2023年,鴻基創能可能會迎來一個大爆發的發展時期。”鴻基創能公共關係總監胡匡濟表示。
1月13日,廣州市氫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合體成立,首批12家新能源上下遊企業及國內高校院所簽約進駐,鴻基創能就是其中之一。“創新聯合體建立後,新能源上下遊企業通過交流對接,可以合力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胡匡濟稱。
立身之本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成果轉化
高技術製造業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創新成果的轉化。引進17個優質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入駐項目新增股權融資10108萬元,2021年企業營收平均增長率達91.32%……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簡稱“天河基地”)用數據印證了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性。
三年前,廣州普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普銳生物)入駐天河基地,獲得基地提供的場地免租、人力資源等服務,順利對接投資機構、上下遊客戶。2021年,普銳生物與醫院、第三方體檢機構等進行合作,將精準免疫功能檢測與評估項目進一步推向市場,並建立了免疫功能數據庫,公司營業收入較2020年增長了16倍。
“自主科研與成果轉化是高技術製造業的立身之本,決定了企業可以走多遠。沒有成果的轉化能力,就無法形成‘自主科研、技術轉化、產品服務、銷售和利潤、持續自主科研’的閉環。”廣州普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雙立說。
在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看來,有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有核心技術壁壘的創新企業、基於數字化構建生態的平台更容易實現成果轉化。“有市場需求的項目才能進駐基地,我們用市場和投資的眼光篩選科技成果,這也是基地50%以上的項目能夠獲得投資的重要原因。”
“企業的發展不隻是靠企業本身,還需要跨界合作,將科技成果和產業、金融有機結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秦海鷗說。
統籌:裘萍
執行統籌:李穎
采寫:南都記者 李竹 王詩琪
實習生 劉禹
攝影:南都記者 梁煒培
(南方都市報 202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