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立足之本!創新是發展之道!創新是成功之源!”這是越洋醫藥創始人聞曉光博士對醫藥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價值理解。
2020年12月末,越洋醫藥完成3.3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上海醫藥、華美國際集團、乾道集團。“我們作為研發型企業,在產業鏈上下遊與大型醫藥集團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就是要將精力投入到創新技術與產品研發中,推動越洋醫藥產品走向全球。”聞曉光說。
十年前,聞曉光先借用艾威藥業梁波博士的兩個辦公桌,幾個月後再與兩位員工搬到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和30平方米的實驗室,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目前,他創立的越洋醫藥在廣州、泰州以及加州有三個研發生產基地,已成為一家國際化的改良型新藥公司。
當年與兩位員工搬家的合影,如今仍掛在公司牆上,這也是聞曉光創業之路的起點。
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
2011年底,聞曉光帶著畢生積蓄開啟了創業生涯。此後一路披荊斬棘,能堅持下來與他深藏心底的一件事密切相關。
聞曉光還在北大醫學部求學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藥物化學家王序在課堂上說道:“中國藥品出口主要以原料藥為主,原料藥汙染大、附加值低。我們要想辦法把原料變成製劑,再出口。如果能夠把原料藥變成最終成品藥來出口,我會非常高興。”
這一席話,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也是我把公司取名叫‘越洋醫藥’的直接原因。”聞曉光說,他希望能將產品和技術越洋走向全球。要實現本土藥物走向全球,聞曉光瞄準口服緩控釋製劑,在固體口服緩控釋新藥細分領域精耕細作。
近兩年,越洋醫藥接連在新藥研發領域取得新突破。在聞曉光看來,越洋醫藥的殺手鐧就在於對二類新藥的開發。
他解釋,相比於動輒就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曆經十數年進行開發的一類新藥而言,二類新藥相當於站在“巨人肩膀上”進行有效成分的二次開發,相比之下具有投入更少、開發周期更短、成功率更高的優勢。
當然,二類新藥的開發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為了找到臨床痛點和尚未滿足的臨床用藥需求,越洋醫藥花了大量時間、人力和資源進行醫生訪談、文獻檢索、數據庫數據查詢等。越洋醫藥曾有一款新藥經過了17次人體藥動學研究才獲得了期待的結果,進而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聞曉光表示,二類新藥是中國醫藥企業有待挖掘的“金礦”,是一條國內本土企業能夠負擔得起的創新之路,更具有可行性以及現實意義。
贏在起跑線
更要贏在終點線
建設緩控釋技術開發新藥平台是聞曉光回國的主要目的,同樣也是越洋醫藥所在的黃埔區重點關注的領域。“區裏多次向我們介紹‘美玉十條’‘黃金十條’等優惠政策,在股東越秀產投以及廣發乾和的積極支持下,我們選擇將總部設在廣州黃埔。”聞曉光說。
最讓聞曉光印象深刻的是,該區給了他們6000多平方米的場地作為緩控釋新藥開發平台,此外,團隊也感受到人才政策的力度。“我是2018年獲得了創業人才A證,當年僅有10個人。公司的其他四位海歸博士也先後獲得了人才落戶補貼。”聞曉光驚喜於黃埔區良好的創新政策。
按二類新藥獲批臨床試驗批文數量計算,從全國來看,廣東省的數量僅次於江蘇。對此,聞曉光期待,黃埔區能以更大力度支持二類新藥的開發,助推廣東成為國內二類新藥開發的高地。
基於越洋醫藥在二類新藥開發上的領先地位,該企業被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推薦為二類新藥專委會主任單位。但在聞曉光看來,“數量最多隻能代表我們贏在了起跑線,我們的目標是贏在終點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越洋醫藥計劃今年多個新藥進入NDA注冊批生產階段,明年多個新藥進入三期臨床,未來幾年還有更多儲備的管線進入NDA申報階段
“希望能夠通過募集更多資金以及與企業合作開發的方式將更多的新藥產品成功推上市場,從而更快地讓本土新藥走向全球,為人類健康提供解決方案。”聞曉光憧憬著越洋醫藥在黃埔區的新發展,“目標總是在遠方,我們總是在路上”。
采寫:黃舒旻 張鈺糴
(南方日報 2022.12.6 GC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