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黃埔區凝聚發揮“百千萬億”人才集群作用,充分激發1307名各類高層次人才活力、1000多家高端研發機構科研實力、3萬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動力,全麵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推進建設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引領性平台,深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用生動實踐講述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奮進故事。南方日報即日起推出“到黃埔去·英才新說”人物係列報道,敬請垂注!
●采寫:傅鵬 張鈺糴
“你們知道最大的人工網絡是什麼嗎?”
“因特網。”
“其實是電網,因為哪怕是因特網,它的每一個網絡節點也需要供電。”
清華大學一堂課上的師生對話,讓趙晨龍打開了重新認識電網的一扇窗。而2016年清華珠三角研究院投資成立廣州廣華智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華智電”),則為他打開了創業這扇門,讓他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成長為如今該公司的董事長。
“創新是頂天,創業是立地。”在趙晨龍看來,科學研究就是要做最前沿、最頂端的事情,要勇於打破學界的“天花板”。而創業講究“接地氣”,不能不計時間和成本,需要拿有限資源獲得最優解。從科學家到企業家,轉變的不隻是身份,更是從思維到行動的巨大改變。
高電壓是矛,絕緣技術是盾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其實就是矛與盾的關係。”趙晨龍表示,我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係統,所以對絕緣技術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廣華智電就是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這一細分領域深耕的一家公司。通俗來講,該公司主要是對“絕緣子”這一電網係統中使用量最大的元器件進行“體檢”,監測其是否“健康”。
絕緣子看似普通,但因連接著電纜電線與高壓塔,直接關乎著整個供電網絡的安全。趙晨龍介紹,目前全國在運行的輸電線路總裏程大概是130萬公裏,平均每一公裏就需要設置一個高壓塔。每一個高壓塔上,少則幾百片絕緣子,多則約兩千片絕緣子。而整條線路上的高壓塔都並聯在一起,所以隻要一個塔出問題,將波及整條線路。
因此,如何在絕緣子老化、損壞前精準更換,是行業“痛點”。趙晨龍表示,這需要精準了解一條線路高壓塔上每個絕緣子的狀態,有計劃地進行批量更換,將運維成本控製在最低。
“盤形懸式瓷絕緣子快速零值檢測裝置”是該公司的代表產品之一。“以前高精度的檢測都隻是實驗室級別的,該款產品就是把實驗室搬到了現場。”趙晨龍說,該款產品便於攜帶外,更內嵌了人工智能診斷係統,可以讓普通工作人員也具備專業檢測能力,平均每片絕緣子檢測時間少於2秒。
該款便捷、高效的產品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截至目前已經檢測的絕緣子片數接近200萬片。如今,廣華智電的多款產品已覆蓋多條超、特高壓輸電線路,應用於多種極端環境地區,其也成為該細分領域的行業“黑馬”。
專注“1到100”,錨定“專精特新”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的一個重要使命是技術成果產業化。”趙晨龍表示,研究院設立在珠三角,正是看中廣東、廣州上下遊產業鏈的優勢。廣華智電正式成立之際,趙晨龍抱著學有所用的想法來到廣州。公司發展過程中,團隊的成員們都擅長做研究卻不熟悉市場,而他對市場適應最快便逐漸擔起負責人的角色。
從科學家轉向企業家並不容易。回顧廣華智電的創業之路,趙晨龍表示他們也沒少交“學費”。2020年公司最艱難的時候,賬上甚至隻有幾千元。並不是公司當年沒有營利,而是因為不懂市場,已完成項目未回款而新應標項目在支出,總體規劃的不合理讓公司在短期內麵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好在憑借著企業的好口碑,團隊積極與上下遊合作方協商,最終解決了資金周轉問題。其中,黃埔利好創新創業的政策正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趙晨龍表示,一個幫助是知識產權質押在黃埔很普及,他們成功在銀行拿到貸款;另一個幫助是從區科技局申請到貸款貼息,進一步減輕了公司壓力。
“以前聽合作夥伴說黃埔是‘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現在是切身感受到了。”趙晨龍說。如今,廣華智電已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下一步怎麼走,趙晨龍也有著自己的計劃。他表示,公司的賽道是“專精特新”,未來將持續深耕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這一專業領域。
“如果量化創新創業,可以分為‘0到1’‘1到100’‘100到10000’這三個階段。”趙晨龍表示,“0到1”是核心技術還在發展階段,“100到10000”已經是商業化階段,而“1到100”是技術從實驗室走上市場的階段,最適合有一技之長的中小企業大展拳腳。
(南方日報 2022.11.15 第GC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