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社區
從被農田包圍的握手樓,到寬敞宜居的科學城現代住宅小區,近年來,黃埔區聯和街道玉樹社區搶抓時代機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以“六和”黨建品牌為抓手,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社區。街坊們不僅富起來了,居住環境也大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滿足感與日俱增。
村居變身工園,村民的口袋富起來了
2005年5月,黃埔區聯和街道玉樹社區由原先的玉樹村正式完成“村改居”,1000多位村民告別舊村,搬進了六層的小洋樓。在隨後的十多年間,玉樹社區及其周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5年我剛好二十出頭,搬進玉樹新村後搭乘公交去黃埔東區上班,一路上哪有現在的車水馬龍啊。”十八年間,原玉樹村民龍錦冰見證了玉樹社區“村改居”的蝶變。
據龍錦冰回憶,村改居前,玉樹村就是一個不起眼的郊區農村,雜亂的握手村居樓周邊散落著不成規模的農田,本地村民大都依靠種地和前往市中心打工維生。
據介紹,2008年,玉樹社區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利用自留用地自籌資金2.86億元,建造了約16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相繼落戶,玉樹社區村集體收入大增。2022年,玉樹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稅前已達5000萬元。與此同時,跟隨高新技術企業一同湧進來的都市白領,成為玉樹社區的新生代租戶。
走進現在的玉樹社區,聯排式的小洋樓,搭配寬敞明亮的內部道路以及休閑質樸的庭院回廊,舒適感、幸福感撲麵而來。
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桌、文化廣場、兒童滑梯等基礎設施配套豐富全麵,滿足全年齡段居民的日常需求。
“這些年,前來玉樹社區交流參觀取經的代表團不少,無不對現代化的村容村貌發出由衷的讚歎。有的親戚朋友進來還會問,你們這裏還有房子出售嗎?”龍錦冰開心地說道。自2017年成為玉樹社區的工作人員後,她對這裏的發展變化有了更為深入的體會。
玉樹社區成立之初,社區班子陸續將原村民家中使用的舊家電以及農作工具收集起來,並在小區內建起了一間社區博物館。木質的水桶、穀風機與其他極富年代感的農作工具,在無言地述說著社區“村改居”的巨大變化。
若不是社區博物館陳列的古早“四大件”和裱褙起來的斑駁相片,從小在玉樹小區長大的孩子,恐怕無法理解他們置身科學城芯的父輩,在經曆快速蝶變後藏著怎樣的曆史。
打造“六和”品牌黨建,現代社區更顯宜居宜業
2018年12月,玉樹社區黨支部正式升格為黨總支。隨後,聯和街道黨工委從“一街一品”視角出發,重點打造了玉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培育玉樹社區“六和”基層黨建品牌,進一步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
據介紹,玉樹社區“六和”黨建品牌包括“身心和悅、家庭和順、鄰裏和睦、人我和敬、環境和美、社會和諧”六個方麵,其核心理念出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文明實踐活動,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社區社會文明程度,促進居民身心健康與社會和諧發展。
目前,玉樹社區有4支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分隊,依托社區兒童安全支持計劃、社區愛家計劃、社區長者支持計劃等,聯合帶動社區居民參與共建共治。
截至目前,各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伍開展了超250場服務活動,活動內容涵蓋文化體育活動、家風教育宣傳、社區義診、美麗家園建設行動等。
近年來,玉樹社區先後獲得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黃埔區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州市安全宣傳“五進”示範社區等各類榮譽數十項。
此外,社區還推行“黨員+網格員+樓棟長”治理新模式,依托聯和街玉樹片區人大聯絡站,進一步暢通民情,以民主協商的形式深化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近年來,小到增設非機動車道集中整治亂停放、完善室外體育設施,大到解決社區幼兒“入園難”問題,一件件民生實事依次在玉樹社區穩步落地。
2019年,玉樹社區引入區屬企業合作開發自留用地,建設大灣區科創走廊新光譜項目(簡稱華光廟地塊),該項目占地45畝(30000平方米),總建築麵積20.4萬平方米。
“目前已處於收尾階段,預計2024年前後交付。建成後,玉樹社區將增加永久性集體物業15萬平方米,順利完成租賃招商後,集體經濟收入將進一步穩步增長。”龍錦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