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裏”問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黃埔街道首創“非常6+1”網格治理模式,即以“五老(老黨員、老幹部、老勞模、老軍人、老專家等)+一專(網格員、網格長、社區幹部)”為基礎,組建“同心親友團”,依靠群眾力量解決“一件事情、一單糾紛、一個求助、一項服務”等問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聚力“多元主體”,激活共治“一盤棋”
黃埔街道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與40個結對黨組織的大黨(工)委的網格化共建工作機製,組建112個網格黨支部、284個網格黨小組,劃分2166個黨員責任區,推動全街7242名黨員下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該街道結合社區特點,挖掘“五老”人員,通過上門走訪等方式,邀請經驗足、專業強、熱情高的“五老”組建同心親友團,盤活社區“銀發資源”。如港灣一村根據社區老黨員多的特點組建同心親友團,使老黨員們發揮熟地形、親鄰裏、知民情的優勢,做到掌握特殊人員動態管控、鄰裏糾紛及時化解、困難問題及時辦理。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同心親友團參與矛盾糾紛調解158場次,協調解決民生實事20件,開展服務活動40次,有效分擔社區治理壓力。
此外,街道以社區人員底冊為基礎,將社區協輔、物業、居民自治骨幹人員吸納進來,充實“同心親友團”。目前,五大試點社區共組建同心親友團隊伍5支,總人數達277人,貫穿式嵌入社區40網格215樓棟9964戶中開展矛盾調解、群防群治、鄰裏互助等優質服務,服務社區次數達到831人次。
聚焦“急難愁盼”,編織解紛“一張網”
黃埔街道創新社區“同心議事製”工作機製,以“網格員收集、提出事項-社區(村)黨組織開展調查分析-‘非常6+1’進行前期溝通-召集人員共商問題解決-達成協議或形成決議”為工作流程,落實議事全流程閉環管理。目前,已成功推動解決改造雨汙分離工程,整治水浸、亂搭亂建等問題,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午膳送餐等民生服務,激發居民群眾社會自治動力,從議事決策到實施服務爭當“主角”。
全流程采取“快速反饋、專人跟進、專門處置”工作機製,建立線下線上全過程溝通模式,對有需要解決問題的家庭提供24小時回應調解服務,緩解群眾極端情緒,並專設社區“同心親友團”矛盾糾紛調解室,涉及社區網格重要事項以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由網格長、網格員視情組織“同心親友團”和居民群眾麵對麵議事解決,成功解決社區加裝電梯、社區垃圾分類回收站選址等難題,有的放矢解決治理難題。
聚合“暖心服務”,做好民生“一件事”
黃埔街道推進“非常6+1”成果轉化落實,製定事件進度表,按時間節點推進落實,確保協商事項件件有答複、事事有落實,強化“回頭看”和結果評估,形成工作閉環。街道每周開展1次“非常6+1”工作督導巡查,並強化台賬管理。
依托“同心親友團”,黃埔街道創建起“同心親友團”英雄薈、故事彙、關愛之家等載體,定期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試點期間,已開展40場次文化活動,並引入社區法律顧問進駐網格,通過訴訟,順利化解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等事件,進一步增強了群眾法治意識。
大力推進誌願服務、興趣愛好、參與管理三大類社區社團建設,建立發展誌願服務隊伍、注冊誌願者。結合各社區特點,成立獨特的誌願服務隊,如成立以青年群體為主的小青檸誌願者服務隊,以退役軍人群體為主的紅棉老兵誌願服務隊等。通過開展千家社團服務萬戶居民活動,廣泛開發服務居民群眾項目,把幹群關係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成“一起做”,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廣泛彙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推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