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創新應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以生態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的重要一環。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分局的生態環境數字體係建設入選廣東省生態環境數字政府建設區縣優秀應用案例,其建設經驗將在全省複製和推廣,為全省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黃埔分局通過集成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各類數據,全麵涵蓋藍天、碧水、淨土、汙染源監管、固廢及應急等業務內容,建成了黃埔區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係統,為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提供有效支撐,是廣州市生態環境精準監管與科學決策的先進案例。
該係統通過集成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各類數據,為生態環境監管各業務部門提供有效支撐。係統總體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體係現代化、提升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打通了生態環境數據壁壘,融合了監測、執法、公眾信息等數據源,提升了黃埔區對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監管能力,提高了各業務係統生態環境數據的利用率與數據的價值,實現線下業務流程信息可跟蹤、數據可視化。
以藍天保衛戰係統為例,係統通過整合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發布站點,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實時和統計分析兩個維度的數據支撐,實時呈現黃埔區空氣質量,對標廣州市,可了解當前黃埔區空氣質量情況。同時,實時對各鎮街空氣質量進行排名,了解汙染重點區域。統計數據則從年度空氣質量達標壓力、首要汙染物占比、優良天占比、月度空氣質量及同比變化等進行了分析。
碧水保衛戰係統則對區內墩頭基國考斷麵、長洲左、長洲右跨界斷麵以及18條一級支流、14個水功能區監測達標信息,作了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的呈現,結合工業排汙口、生活排汙口、汙水處理廠和涉水汙染源分布信息,空間上,可查看各斷麵、支流、水功能區達標情況,並可調用關注水體周邊的排汙口、汙染源等分布信息;時間變化上,可了解不同斷麵、河流或水體各月份的達標情況,並在地圖上實現了隨時間變化的動態呈現。
(杜娟 穗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