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黃埔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舉辦垃圾分類科技賦能體驗日活動,活動邀請了暨南大學師生參與體驗,實地走訪黃埔的社區街道,體驗垃圾分類智慧場景,了解黃埔智慧城管的建設情況。
以“智”促治,智慧城管擦亮“執法天眼”
在城管指揮中心大廳,師生們了解了黃埔區垃圾分類智能監督係統的工作情況。
智慧城管特別助理項彥生介紹,全區在分類投放桶點設置了1000多個攝像頭,即時進行不規範投放行為的遠程監控。這些人工智能攝像頭能自動記錄不規範投放行為,無需人工盯守屏幕,係統會提示值班員有不規範投放行為,值班員立即通過音箱喊話提醒居民規範投放,管理人員乃至執法人員會根據攝像頭提供的信息進行後續管理。
在現場,師生們還深入了解到垃圾分類智能監督係統的工作機製以及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投放點運營以來的工作情況。
黃埔區智慧城管係統在一套智慧城管工作機製基礎上構建了“1+N”平台,實現一張大屏監管垃圾分類、垃圾收運、“隨手拍”等係統工作,並為基層打通權限,通過引入5G、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調用無人機、“單兵係統”和視頻監控等資源,實現即時現場的全方位記錄,激活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為黃埔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不僅大大減輕了人力巡查督導的工作量,還推動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高質量發展,讓城市管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文明“善”治,打造垃圾分類“黃埔範本”
隨後,暨南大學師生乘車體驗聯和街垃圾分類智慧路線。在黃陂新村宣教館,師生們通過智能語音交互,了解到廣州市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的智能化演變曆程,以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暨南大學張同學表示,令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與智慧機器人的互動,通過人機問答即可獲得專業化的垃圾分類指導。
走進聯和街垃圾分類監控中心,師生們觀摩街道監控平台運營情況。該平台通過448個智能監控將全街道12個社區132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實時情況納入監控監管範圍,通過可視化平台軟件與實時對講功能,實現每日15小時的遠程督導,形成全覆蓋、全區域、全時段的集中統一管理模式,及時監督區內垃圾落地、滿溢、偷倒的情況。
在黃陂新村西區星級投放點,第三代智能投放設備吸引了師生們的目光。投放點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現無接觸式投放,投放正確可以獲得積分,用戶在微信小程序中可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師生們還在兩網融合資源回收點體驗了智能稱重可回收物分類回收結算,在一米菜園、循環生態體驗館觀看廚餘垃圾堆肥箱生成有機肥料,體驗生態環保蔬菜種植,形成生態循環。
(成廣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