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穩增長 促發展”政策宣講會(雲埔街專場)現場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精心打造良好的企業成長生態,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上門送政策送服務,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科技產業政策體係,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賦能、企業家精準服務的“最後一米”,初步形成“大孵化器”集群。
送政策送服務上門
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
為加快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穩增長”貢獻力量,2022年7月底開始,黃埔區科技局牽頭開展了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成立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黃埔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區工信局、區統計局相關業務處抽調骨幹人員組成,建立孵化器提質增效工作專班,分工到個人,對全區孵化器和在園企業逐一進行摸查走訪,將最新政策、最貼心服務送上門。
一份填得滿滿當當的《領導幹部落實接訪下訪情況表》顯示,從9月1日到10月21日,領導小組的一位負責人就走訪調研了廣東衡啟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亦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光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和旗銳科技園、益科智能創新園等28家企業、園區,了解企業在增資擴產方麵的需求,排查企業有無在行業歸類統計上出現因為理解有偏差而“入錯行”或因為對政策不夠了解而錯失政府部門補貼獎勵的情況,並對已入統企業繼續做好“穩增長”服務工作。
做OEM(代工生產)起家的廣州博冠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經理劉燕娉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上門服務十分感激。“應收賬款、委外加工其實都可以算入企業產值,但我們在此之前不知道。如今有關部門上門來做政策解讀,對我們的數據正確進行納統,消除‘漏統’情況,並就企業類型歸口從商貿型企業轉成工業企業作相關指導,讓我們很快就享受到針對工信類企業的優惠政策和補貼,算起來有幾百萬元。”她說。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矽能光電半導體(廣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位於廣州科學城創新地帶,近五年年複合增長率均在30%以上,在行業及區域內均為高速成長的標杆企業。黃埔區科技局上門走訪,了解到該企業有擴大研發場地的需求,就當場電話聯係有關方麵予以解決。該企業董事長助理兼企業管理部總監吳碧瑜介紹,由於引入國企資源,3400平方米的新場地價格比市場價格便宜30%以上,還配有員工宿舍、圖書館、遊泳館等。相關部門高效運作、及時反饋,中秋節上門調研,周末日主動服務,讓他們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以前是‘人找政策’,現在變為‘政策找人’。今後,有關部門會提前將政策信息與企業信息進行比對,自動送給目標企業,企業隻需集中精力搞研發搞生產,餘下事情區政府全部搞定。”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熊衛國表示,以後企業可以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政府,實現惠企政策100%便利兌現。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專項工作累計摸查走訪孵化器91個、企業1851家。其中,規上企業683家,占比37%,包括工業企業209家、科技服務業企業132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106家、其他行業企業236家。“孵化器在園企業中,工業企業與去年同比新增產值71.82億元,科技服務業企業與去年同比新增產值59.62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與去年同比新增產值27.14億元,其他行業企業與去年同比新增產值311.36億元。”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列出一係列數據表示,此次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摸查,我們統計出孵化器在園企業新增54家‘小升規’科技服務業企業,新增40家‘小升規’工業企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孵化器在園企業有162家在區外有獨立核算機構,通過現場走訪及政策宣傳,約7.05億元產值可回流我區。”這位負責人介紹。
“通過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專項工作,我們進一步摸清了區內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現有情況及進行了產能挖掘,為打造孵化器空間高效集約利用新體係貢獻了力量。”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黃埔區企業家服務中心)主任範莉表示。據透露,根據摸查走訪情況,黃埔區科技局還會就落實孵化器考評體係及運用大數據信息係統收集數據進行相關研究、部署。
打通“最後一米”
促進成果轉化、金融賦能和企業家服務精準化
2020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指出,要以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作為廣州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大力實施“大孵化器”集群發展戰略,已形成優良的科技企業孵化環境和強有力的政策保障體係,科技企業聚集效應顯著,但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賦能和對企業家精準服務的“最後一米”,成為亟需解決的三大問題。
為此,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起成立了科創企業育成孵化聯盟,以廣州歸穀科技園為載體,采取龍頭帶動、資源導入的方式,依托區內重點製造業企業、上市企業、研發機構、投資機構、智庫等,組建以創投聯盟(投資聯盟、天使輪聯盟)、產業聯盟(生物醫藥聯盟、數字經濟聯盟)、綜合公共服務平台為核心的聯盟模式。通過科技成果源頭挖掘,實現“從0到1”的成果落地進程;為落地項目進行資源適配,實現“1到10”的培育孵化;加速項目成長,實現“10到100”的商業應用。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業有多幸福?市、區兩級政府兜底風險!據悉,為了充分開展金融賦能,探索廣州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係的“1+1”(股權+債權)模式,實現市、區聯動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的無縫鏈接,廣州市、黃埔區資金池受托管理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鼓勵銀行等機構向中小科技型企業放貸,助力區內的企業實現快速融資。市、區兩級財政資金疊加,最高可累計補償不良貸款本金餘額的90%。據介紹,《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申報指南》落地一年多以來,通過市、區聯動入池的金額已突破2.5億元,覆蓋108家黃埔區企業。
做好對企業領頭人的服務,助力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2021年8月,黃埔區科技局新認定的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中國科協廣州科技園等多家黃埔區企業家服務中心工作站獲授牌。通過彙聚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工作站旨在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麵臨的政策輔導、項目申報、企業融資、人才招聘、合作對接等方麵的難題,為企業家提供多元化的精準服務。
“發展至今,黃埔區誕生了不少明星孵化器,產業孵化也從過去的各自為政階段,過渡到產業鏈全鏈條培育的階段。”範莉提到,接下來,黃埔區企業家服務中心將致力於鏈接各個孵化器的服務資源。據介紹,目前,服務中心已對接服務達安基因、明珞裝備、禾信儀器、潔特生物、華銀健康等93家企業的企業家;推動建成以明珞裝備為核心的製造業教字化平台;推進達安基因、華銀健康、恒諾康等企業打造生物安全與健康聯盟等,大力促進上下遊產業集密協同。
如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內經政府部門認定的孵化器超過100個,擁有500多萬平方米的孵化載體,載體內的企業已超過5000家,為持續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育成鏈條、提升運營機構服務能力貢獻了力量,也為該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注入澎湃動能,“大孵化器”集群初步形成。
數說
黃埔區已累計建成62家眾創空間、1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1家);
按照“初創-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元級高企”科技企業成長路徑,黃埔區大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創新領軍企業超150家;
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500家,其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達51家,占全市上市高企的一半以上;
至今,黃埔區遴選“瞪羚”企業超過540家,遴選“獨角獸”企業超過20家。
(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