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李劍鋒 攝
論壇現場。李劍鋒 攝
中新廣州知識城。賈自豪 攝
8月26日上午,國務院批複《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知識城總規》)實施兩周年論壇在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行。活動現場發布《中新廣州知識城形象宣傳片》和《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觀察報告》。
在《知識城總規》的引領下,知識城正不斷提升國家級平台的顯示度、集中度,“灣區創新策源地”加速釋放新動能,“知識創造新高地”跑出發展加速度、“國際人才自由港”迎來人才集聚期,“開放合作示範區”打開國際知名度。
論壇以“共促高水平開放 共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業界多名頂尖專家學者,圍繞知識城“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戰略定位,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等發展命題,共議知識城發展新機遇、新動能、新賽道,呈現了一場“知識盛宴”。
高水平落實《知識城總規》
知識創新加速釋放新動能
廣州市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表示,《知識城總規》實施兩年來,知識城緊緊錨定知識密集型產業前沿,大力打造“三集群兩高地”,推動產業鏈“鏈主”企業牽頭組建體係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知識創造新高地”跑出發展加速度。
目前,知識城已引進百濟神州、諾誠健華、GE-龍沙、康方生物等創新製藥項目40多個;集聚粵芯芯片、深南電路等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企業超80家,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突破,預計2035年總產值超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落地小鵬汽車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等項目。在行業龍頭牽引力和營商環境吸引力的疊加作用下,兩年間,知識城的市場注冊主體增加了一萬多戶,不斷向世界宣告這裏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看來,知識城的魅力除了來自它輻射的廣闊腹地與市場空間,也來自其完善的產業鏈以及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才資源。
兩年來,知識城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高加速試驗台投入使用,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開辟氮化镓、碳化矽芯片研發新賽道,琶洲實驗室(黃埔)、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科學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創新平台雲集而來、拔地而起。21個科研平台、60個重點實驗室正在納米、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知識城引進了大批優秀的半導體企業,逐漸形成了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對於半導體企業而言,企業之間和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非常重要,知識城在產業協同、技術合作和經濟內循環等方麵形成了良好的環境,公司在此發展迅速。”廣東盈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堅寧表示,目前,公司在知識城落地了研發總部及生產基地,建設最新一代半導體載板板材生產線。
過去兩年,知識城依托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等人才服務平台,不斷彙聚全球高端知識型人才,吸引了超過100名戰略科學家、1260名高層次人才安家落戶。
“把人才第一資源和科技創新第一動力集成在一塊、聯動在一起、協同在一起,這是知識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路徑。”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王廷惠建議,接下來,知識城依托中新科技合作形成的良好製度環境與開放創新生態體係,全方位拓展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合作,建立國際性的知識產權服務與交易市場,逐步參與國內與國際大科學計劃,積極引進國際風險投資機構與孵化機構,將知識城建設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全球協同創新的關鍵樞紐。
用好高水平開放“關鍵一招”
全麵提升中新合作能級
立足中新合作,知識城已在國家、部委、省級建立三級雙邊會議機製,先後簽署知識城合作發展項目60個。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建成六大研發平台,啟動產業化項目60多個,合作打造騰飛科技園、中新智慧園等創新載體,已吸引新加坡商務服務中心等400多家企業和機構入駐……中新合作12載,知識城正不斷擦亮“新加坡企業來華首選地”品牌。
“聚焦開放和發展,知識城以中國、新加坡合作為支撐,具有戰略影響,也有現實意義。”原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通過視頻演講表示,“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們化解外部壓力的關鍵一招,希望知識城的合作能夠為推進中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提供助力”。
知識城因開放合作而生,也伴開放合作而長。《知識城總規》實施兩年來,圍繞“開放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定位,知識城開放合作的大門越開越大,逐漸打造出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綠色發展等新的合作增長點。百吉生物、來恩生物等總部企業紛紛落戶搭建成果轉化基地,廣州新僑學校成為國際合作辦學典範,新加坡能源集團落戶貢獻綠色低碳發展經驗,恩士迅大灣區金融科技交付中心引領金融科技發展新趨勢,以330米知識塔為引領的二期合作示範區建設全麵開啟,展現出知識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知識城將是中新合作的高地,是發展戰略施行中創新創業創造的高地,也是宜居宜業的高地,有望成為廣州一張耀眼的城市名片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強勁的增長極之一。
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是廣州市唯一一家獲評2020年度廣東省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器資質的港澳青年創業服務平台。2021年6月,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知識城園區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共吸引港澳企業和項目近60個,已分別同澳門科技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廣州商學院等5家位於知識城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簽署合作協議,開展係列產學研活動。
“知識城具有地域優勢、開放優勢、政策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是大灣區的科創熱土。不少港澳創業青年剛來的時候,對內地的相關政策不太了解,通過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能明顯感覺到他們整體創業信心的增強。”廣州澳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文玉表示,黃埔區近日升級出台“港澳青創10條”2.0版,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好條件和氛圍,將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在知識城逐夢灣區。
以知識經濟為引領
廣州科技創新軸“北極點”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認為,知識城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重點在對接現實條件,加速推動規劃落地見成效。
今年4月,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服務。目前,該服務大廳已與30家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為創新主體提供專業化、國際化知識產權服務。推動國內外各類知識產權要素和資源加速集聚整合,打通知識產權多元化專業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前副主任張曉強建議,知識城要努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知識型現代化產業體係,努力培育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和知識型高端服務業總部經濟核心區。特別重要的是,要打好知識產權牌,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積極推進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工作,要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
今年2月17日公布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廣州將構建一條科技創新軸,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南沙科學城為極點,鏈接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天河智慧城、廣州大學城、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南沙慶盛片區、明珠科學園等全市域科技創新關鍵節點。通過知識城和南沙科學城“一北一南”的合作、聯動,廣州城市發展的一條新軸線正在呼之欲出。
26日論壇上,在與會專家看來,這條以科創為主導發展方向的軸線代表著廣州的未來。“廣州的第一中軸線是以越秀為中心的文化軸,第二中軸線是以天河珠江新城為中心的城市軸。”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廣州正在探索打造的“北起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抵南沙科學城”的科技創新軸,有望成為廣州城市發展的第三中軸線。
“要將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發展課題,更好地融入到廣州第三中軸線的發展規劃,”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未來知識城不僅要改善世界潮流,還要引領潮流,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稟賦優勢下,結合對外開放合作,努力成為國際化的重要抓手。“知識城可發揮中新雙邊合作平台的角色優勢,加強與深圳、香港等地區的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同打造世界級金融中心、科創中心以及教育中心,支撐與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陳智勇表示,知識城將牢牢把握《知識城總規》和《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疊加利好機遇,攜手南沙推動城市功能聯動優化,把廣州城市“東進”與“南拓”兩大牽引力結合起來。
未來,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科學城將重塑廣州的城市未來空間,演繹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城蝶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表示,知識城可以在夯實自身實力、深度挖掘自身潛力的基礎上,與南沙等區域形成合力,充分發揮中新兩國的知識發展合作優勢、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推動知識城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塑造城市新品質
從12年前的奠基到如今的一座科創新城,從一張白紙到城市名片,從荒蕪之地到未來之城,知識城作為我國唯一一個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正以知識經濟為引領驅動創新發展,實現華麗蝶變。
凱德地產(中國)戰略關係首席執行官、華南區董事總經理陳培進談到,知識城建設之初就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先進經驗,在“花園城市”理念規劃指引下,堅持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采用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為規劃中將要居住在此地的100萬人口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
《知識城總規》實施兩年來,知識城以國際一流水準配備教育、醫療、商服等功能配套,新開辦廣州實驗中學等5所中小學,華師附中預計2023年7月完成首開區建設,3家專科醫院投入運營,建成6所圖書館、3所文化館,城市建成區從16平方公裏擴展至50多平方公裏,鄉村振興多點開花......十二載的蝶變發展,知識城已從一片阡陌華麗轉身成為一方城市“典範”與宜居之都。
“在全新起點上,除了繼續拓寬和深化中新合作實踐平台建設,我們也在不斷提升綜合城市開發和運營能力。”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黃芳表示,未來將逐步形成中新合作平台建設與新型城市開發運營雙輪驅動的協同發展模式,助力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動知識城成為中新合作的新典範。
黃埔潮湧,聚勢之城。《知識城總規》實施兩年來,中新廣州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成果斐然。正如《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觀察報告》所指出的,在習近平經濟思想高位指引下,知識城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根本,以彙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經濟為主線,全麵推動知識創新、機製創新、製度創新,步入發展快車道。麵對傳統路徑邊際效應遞減的發展難題,以知識賦能城市發展,遞推高質量增長或可成為破題之意。
(周翼、範敏玲、饒鳳珍、賴曉璿、郭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