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廟內的古樟樹。鄭嘉俊 攝
南海神廟內的古木棉樹。鄭嘉俊 攝
2006年,瑞典哥德堡號帆船到達廣州,船員特意前來參觀南海神廟,神廟管理處為紀念中瑞友誼,引進種植了很多名貴樹種,包括2棵波羅樹。 鄭嘉俊 攝
南海神廟內古樹蒼天,綠樹成蔭,其中兩株古木棉滿樹紅花,非常壯觀。資料圖
還未踏入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的南海神廟,一股濃濃的曆史遺風悄然拂麵。
南海神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這裏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從浴日橋望向廟內,綠樹蔥鬱,與周圍車流滾滾的喧囂相比,僅一牆之隔的南海神廟顯得格外寧靜,寶刹莊嚴,古樹婆娑,沿著被磨礪得光滑鋥亮的青磚石板望去,一陣淡淡的熏香飄來,竟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古時候的南海神廟,前臨珠江口,江流浩渺,連接獅子洋,廟前是古老的碼頭,是昔日各國海船係纜所在。
“白浪起時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風;黑雲去後雲芽拂渚海懷開吐吞星月。”豪邁的情狀,在踏入南海神廟的一刹那就在筆者的胸中翻湧。南海神廟頭門這副楹聯,據稱由明末清初有“神童”之稱的林子覺撰寫,將南海神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神力刻印在南海神廟的每一寸土地上,從古至今,這份神力遠遠地輻射開來,傳到了世界各地。
短暫的心潮澎湃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清與靜。五月,天氣溫熱,名花異木展現出了最生機勃勃的一麵,而靜靜走在樹林裏,即能享受到這份清靜帶來的愜意——火紅的鳳凰花,如一座金黃色寶塔一般的無憂樹,不斷落地生根的大榕樹……都賦予了這座古廟厚重的曆史感。筆者特地到瑞典國王親手種下的波羅樹前看了看,驚奇地發現,其他波羅樹尚未結果,唯獨這棵樹的腰間已長出了巴掌大的果實。
據廣州海事博物館(南海神廟)館長張珂珂介紹,廣州第一批名木古樹編號1-8號都在南海神廟。
在南海神廟裏,有一棵300年以上的海紅豆樹,有兩棵200多年的木棉樹,還有7棵百年以上的老榕樹。這些古樹既繼承了南海神廟的曆史,又跟廟宇相依相存,為南海神廟提供了宜人的生態環境;它們既有著古老的傳說,又維係著與人們至深的情感。
也正是因為南海神廟對廟裏的古樹相當重視,這些古樹才得以生生不息,南海神廟才會綠樹成蔭、百花齊放。
張珂珂說:“四十年前,自廣州市列出古樹名木、且1-8號古樹都在南海神廟,我們就不斷加大投入,嚴格做好南海神廟古樹的保護。可以說,南海神廟的管理者保護古樹已年近40載,投入了無數精力和心血。其實,古樹和古廟是相輔相成、相依相存,也是相得益彰的。我們在做好古建築、古遺跡的維護的同時,也做好古樹的維護和保養,這樣就可以把我們南海神廟這一方淨土傳承好、保護好,進一步發揮這座千年古廟的曆史價值。”
在南海神廟的宣傳圖冊上,不少古樹名木所在的地方均有標注,具體到一片樹林,甚至具體到某棵樹。
比如廟宇頭門前兩側的波羅樹,進了儀門後左右兩側亭前的木棉樹,昭靈宮後的山牡荊,浴日亭旁的海紅豆,都有在圖冊上用小綠圈標示出來,便於遊客參觀遊覽。
如今,走入南海神廟,如同走入了時空長廊。這裏古樹蒼天,枝繁葉茂,一片片林子伴著古廟,訴說著代代曆史。廟內有許多“活文物”,如木棉、海紅豆、波羅樹、山牡荊、烏臼、樟樹、龍眼、水翁等,其中以木棉、海紅豆、波羅樹為最著名。
時值五月,這些“活文物”煥發出勃勃生機,繼續守護著南海神廟這方淨土,為這座千年古廟增添絲絲新綠。
“有了這些古樹,才有我們如今的南海神廟。”張珂珂說,“在古建築和古樹的保護過程中,我們動用了專業的力量,比如說我們的古建築,我們會跟省考古院等古建專家進行密切的配合,定期進行各項監測、維護、保養和維修。同樣,對於古樹,我們會做好它的防雷、防火、防蟻等等各項的工作,並跟古樹保護中心等機構密切合作,定時對古樹進行監測、維護和保養。”
除了日常維護,南海神廟也加派人手重點監測,隨時做好應急處理。張珂珂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棵木棉曾遭受雷擊,之後,2號木棉倒塌了大部分。“後來我們跟古樹專家等一起共同進行維護、對樹木枝幹作支撐,並對枝幹的長勢作引導,現在,這棵古樹木棉重新綻放了它的光華。”
延伸閱讀
南海神廟最負盛名三種樹
屈大均與木棉
南海神廟的樹,不少文人墨客皆有吟詠。
屈大均的木棉詩有: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高十餘丈,像巨大的珊瑚。彤紅的木棉花盛開時,比朝霞還鮮豔奪目。嶺南一帶也有許多樹木開花時像烽火那般鮮紅,但它們總趕不上木棉花可愛。詩中寫的就是南海神廟的木棉。
在這座千年古廟中,有兩棵古木棉尤為引人注目。
進了儀門,就能看到東、西兩側各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木棉是廣州市市花,又稱英雄樹,攀枝花……它們曾是廣州市第一批編號為第一號和第二號的古樹。”木棉樹下,廣州海事博物館的講解員娓娓道來。
據了解,這兩棵原廣州第一、第二號木棉樹的樹齡都達到了264年,由於木棉喜爭陽光,在群生中它總是長得最高,仿佛是兩位門神,靜靜地看守著廟宇。
此時正值五月,木棉花早已落盡,木棉樹冠綠葉蔥蔥,向四周延伸的枝幹綻放出一朵朵“煙花”,錯落有致,從樹下往上望,宛如一頂高大的傘,頗有一番頂天立地的感覺。南海神廟的木棉樹的花期較早,到每年波羅誕時滿樹紅花,猶似早上彩霞,非常壯觀,吸引無數遊客拍照創作或留念。
據南海神廟工作人員說,木棉花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幹,曬幹了的木棉花有藥用價值,用幹木棉花煮粥或煲湯,有解毒清熱、驅寒去濕之功效。
每逢木棉樹開花,當地村民就會在木棉樹下駐足,拾一些新鮮的木棉花回去,放在陽台上、小院的空地裏晾曬。待花幹時,便放入袋子收藏起來,供日後用。木棉花開時璀璨動人,花謝了還不忘獻出花身,繼續盡己所能貢獻出一味藥材。這兩棵木棉陪伴南海神廟260多年,滋潤著代代人的心田。
達奚司空與波羅樹
波羅誕是珠三角地區盛大的民間傳統廟會之一,會期為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廟會期間,南海神廟方圓數十裏的民眾前來“遊波羅”,當地俗語有雲:“第一遊波羅,第二娶老婆。”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波羅”這兩個字是如何來的呢?
廟前的“海不揚波”牌坊到頭門之間有一小塊空地,左右兩邊各有兩棵波羅樹,“波羅”之名,與達奚司空不乏淵源。
關於這個外國人,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民間故事。這個故事,不但印證著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也與中印文化交流有著密切的關係。
傳說唐朝年間,古印度波羅國派使者來華,回程的時候,這位使者到南海神廟拜謁南海神,並將從國內帶來的兩顆波羅樹種子栽在了廟旁。也許是因為南海神廟裏的景色太過美麗,這位使者在庭院裏流連忘返,一時之間忘記了歸期,等他回到海邊的時候,來時乘坐的海船早就揚帆而去。人生地不熟的他手搭涼棚望著遠去的船,止不住地哭泣,而執著的他從那天起,就一直在海邊盼望,最後立化在海邊,後人將他立化時候的樣子塑像,並穿上中國的官服,封為達奚司空。他當年栽下的兩棵波羅樹,長成了參天大樹,而南海神廟因此俗稱為“波羅廟”。
“我們對波羅樹的情誼很深。每年,南海神廟的波羅樹結起了果實,果熟蒂落,特別香甜。”當地村民張伯伯說,“波羅果實碳白,果肉香甜,果仁像板栗,煮熟吃也行,味美香甜!”
南海神廟的波羅樹有硬包和軟包之分。硬包的脆甜爽口,軟包的堪比榴蓮一般軟糯,口感不一。“我更喜歡吃硬包。”張伯伯說。
浴日亭旁的海紅豆
“浴日亭”是宋、元時期羊城八景之首“扶胥浴日”的所在地。在浴日亭旁,有著一棵300餘年樹齡的相思樹,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名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就是指這種相思豆了。
“我特別喜歡這些海紅豆,每年紅豆落下,我都會來到這片紅豆林裏。”家住天河的陳叔說。“這些海紅豆久而不蛀、不變色、不變壞,能讓我勾起許多回憶來。”
每年秋天,南海神廟的紅豆樹結出紅彤彤的海紅豆,晶瑩紅亮。
“樹上的紅豆子掉落,特別美。”即使是現在,撥開草叢,在潤濕的泥土中一樣能找到小小的紅豆子。望著南海神廟一大片的紅豆樹林,陳叔感慨萬千:“有空也會多來走走,望望這片紅豆樹林,看看南海神廟的其他古樹。在廟裏散散步,在亭中坐坐,聽聽鳥鳴,我喜歡這種氛圍。”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除了大片的紅豆樹林、波羅樹林,南海神廟還有雞蛋花樹林、無憂樹林等,大片大片的綠植讓人賞心悅目。廟裏還有多棵細葉榕,榕樹作為南方特有的樹種,生命力頑強,給人們提供了遮蔭的場所。這幾棵老榕樹盤桓龍鍾,虯枝蒼然,將古廟襯托得愈加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