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創新指數綜合得分連續三年全市第一。李劍鋒 攝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等聯合發布《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20》。報告對廣州市11個行政區科技創新水平進行評價,其中,黃埔區創新指數綜合得分95.49分,居全市首位。
據悉,自2018年廣州城市創新指數正式發布以來,黃埔區是首個且唯一一個創新指數綜合得分突破90分的行政區,得分連續三年全市第一。
報告顯示,黃埔區在創新資源、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四大方麵均較上年明顯提高,十大指標中八大指標的綜合得分居全市各區首位,分別為:全社會R&D經費支出、財政科技支出、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從事R&D研究人員數、每萬名從業人員高新技術企業數、勞動生產率、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孵化育成體係建設、專利產出。
近年來,黃埔區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新生態日益完善。2019年全區R&D經費投入強度達4.38%,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專利金獎1項,廣州科學城“雙創”基地連續兩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全社會R&D經費支出:黃埔區首次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2019年,黃埔區是廣州首個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突破4%區域。黃埔區全社會R&D經費投入153.42億元,同比增長28.96%;占GDP比重達4.38%,成為全市首個投入強度首次超過4%的區域(第二名3.61%、全市2.87%)。持續打造研發創新扶持體係:“黃金10條”2.0版專題製定區研發資助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增量最高獎勵100萬元;給予瞪羚企業每年最高50萬元額外研發補貼,2020年累計支出補貼過1億元。
財政科技支出:黃埔區時隔一年再次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近年來,黃埔區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支出力度,率先推出“金鑲玉”政策體係、出台4個“黃金10條”、2個“美玉10條”,並升級至2.0版;發布“金融10條”、“區塊鏈10條”、“納米10條”、“新基建10條”、“國內大循環8條”、“信創10條”等專項政策,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發展政策體係,2019年全區財政科技投入71.64億元,占全市財政科技投入近三成,是第二名財政科技投入的3倍以上,增長速度也名列前茅,同比增長88.6%。
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從事R&D研究人員數:黃埔區連續三年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作為廣州市“一區三城十三節點”的核心載體區域之一,黃埔區彙聚了國際一流的人才資源、科技基礎設施、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黃埔區秉承“人才興區、科技強區”的宗旨,目前已有袁隆平、鍾南山、施一公等88位戰略科學家攜項目進駐黃埔區,數量居廣州市各區第一、廣東省前列。
每萬名從業人員高新技術企業數:黃埔區首次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黃埔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數質並進態勢明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100家,居全市前列;上市高企數量達到42家;科技部遴選瞪羚企業數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四,區遴選認定瞪羚企業數量超過350家,6年實現數量翻倍;燃石醫學等5家企業被評為廣州市獨角獸創新企業,8家企業入選市高精尖企業名單,康立明生物等4家企業被評為區潛在獨角獸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超過60家企業上榜。
勞動生產率:黃埔區連續三年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黃埔區是科技要素湧動的中小企業集聚地,據統計,今年以來,黃埔區新增企業近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超過2300家。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黃埔區首次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2019年黃埔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為366.03億元,占全市的61.38%。近年來,黃埔區通過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引導區域企業利用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進行升級改造,加大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納米新材料和區塊鏈等產業的扶持,促進區域轉型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孵化育成體係建設:黃埔區連續三年獲得該指標綜合得分第一。黃埔區堅持實施“大孵化器”戰略,繼續推動“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全鏈條孵化器集群發展壯大。黃埔區有1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試點),其中,國家級14家(位居全市第一),省級以上22家,市級以上78家;64家創客空間(試點),其中,國家級11家,省級以上15家,市級以上40家;區級加速器7家。20家孵化器獲得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A類,占全市(A類)38.5%。
專利產出:“專利產出”這個指標是全社會創新的直接體現。2019年,黃埔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20.67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1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756件,占全市PCT比重46.6%,居全市各區之首;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4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53家,新獲評中國專利獎21件,第6屆廣東省專利獎15件,居全市首位。(供稿:黎集怡 馮誌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