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港
中新廣州知識城 李劍鋒 攝
12月28日,《灣區時報》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一天,廣州開發區迎來36周歲的生日,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
回首過去,百感交集。2020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又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廣州開發區爬坡過坎、克難奮進,又創造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今年年初,在全國219家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廣州開發區綜合評價排名位列全國第二,四項主要經濟指標第一;今年年底,廣州開發區經濟指標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並再次蟬聯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第一。
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人們不禁要問:這些亮眼的成績單是怎麼取得的?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富有活力的“改革先鋒”,站在曆史交彙點上,這裏始終銘記使命與擔當,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
從初生到而立再走向未來,它無畏而堅定,遇水架橋、闖關奪隘,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尖兵,在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牽引帶動全市各項工作全麵出新出彩中勇當先鋒。
迎接挑戰:戰“疫”大考凸顯經濟韌性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作為廣州的經濟重鎮,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經濟基本麵也受到了衝擊。
這是一次需要沉著應戰的大考。它考驗著一個區域的意誌與擔當,更考驗著經濟韌性和耐力後勁。在這場戰“疫”裏,廣州開發區亮出了自己的經濟底牌,快速反應爭分奪秒,率先吹響了複工複產的號角。
麵對疫情之下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困難,廣州開發區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率先出台“暖企8條”,以真金白銀幫助企業紓困。
“人手足不足?原材料夠不夠?物流暢不暢?”實現暖企親企穩企,區領導和局長們全部動起來,實地把脈企業難點痛點。廣州開發區開展“一十百千萬”服務企業專項行動,數十名區領導聯係百強企業,百名局長服務千家企業,千名黨員幫助萬家企業,讓複工複產得到有力推進。
一個個問題在實地走訪中浮現,一個個解決措施馬上就拿出,廣州開發區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為企業“輸血供氧”。
2月19日上午,廣州貝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偉收到了區行政審批局關於該公司年產消毒液20噸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信任審批決定。在前一天收到審批需求後,該局堅持“審批24小時不打烊”,申報流程全麵簡化,做到“一份材料”“一天時間”“一份決定”完成信任審批流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之下,黃埔區在加強傳統防控措施的同時,打響數字化疫情防控阻擊戰。該區組織200多家企業、科研單位進行緊急攻關,成功研發AI輔助診斷係統,打贏了聽不到炮火卻聽得見衝鋒的疫情阻擊戰。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在緊鑼密鼓的舉措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經濟運行企穩回升,2020年前三季度,黃埔區經濟發展實現由負轉正,重回增長軌道。該區地區生產總值為2597.11億元,同比增長2.0%,經濟運行持續恢複,呈現韌性強、活力增、態勢好的特點。
敢闖敢試:把知識城作為“一號工程”推進
36年來,廣州開發區遇到過無數困難時刻,需要跨過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險灘。
回到最初的起點,它在改革開放的號角聲中入列首批國家級開發區。18年前,中國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管理模式在這片熱土誕生。10年前,中新廣州知識城在這裏奠基,站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擁抱世界。
今年,廣州開發區又擔起新的探索重擔。在知識城建設10周年、中新兩國建交30周年之際,《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公布,給予知識城2.0版發展的新起點。
中新廣州知識城對於廣東、廣州及黃埔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全麵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廣東積極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對於廣州而言,知識城在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承擔重要曆史使命,也是搶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機遇的重要支點。
作為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建設主體,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直是廣東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窗口”,也是廣州改革、開放、創新的先鋒之地。因此,該區把知識城作為“一號工程”,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推進《規劃》落地落實。
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從知識城開往南沙,中國納米穀建設如火如荼,知識城集成電路製造材料片區破土動工,知識城南方醫院加快推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知識城朝著“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目標奮勇前進。
正如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所期盼的,知識城要在“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真正發揮粵港澳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創造出更新的經驗。
未來的知識城,將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大膽闖、大膽試,開啟發展新篇章。
勇於擔當:構建“院地合作”高地發展核心技術
2020年的關鍵詞,繞不開“核心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36年來,廣州開發區以發展科技為己任,1998年與廣州高新區合署辦公,更意味著廣州開發區進入了“科技強區”時代。
發揚“闖”的精神,就要有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態度。
今年,廣州開發區頻頻發力,引入中國科技創新“國家隊”落地,帶來了眾多頂級創新資源。經過多年深入合作,該區目前集中了中科院13個重大項目,在該區落地的兩院院士項目已達74個,為打造“院地合作”高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生動的實踐。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簡稱“廣納院”)受到廣泛關注,在2019年12月掛牌成立後,研發人員從最初4人已經發展到220多人,包括五位院士團隊加盟廣納院共同開展最新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已有21個科技項目落地。
打造“院地合作”高地,給創新主體插上騰飛的翅膀,廣州開發區近年來持續優化政策體係,升級“金鑲玉”係列政策,推出“高端生物製藥8條”“納米10條”等創新政策,不斷加大科技財政資金投入,全力助推科技企業壯大和新興產業集聚。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中,以生物島實驗室等科研企事業單位為代表的黃埔科技發揮了全省主力軍的作用。該區生物醫藥產業創造了全國第一批獲批核酸診斷試劑、第一批獲批抗體檢測試劑盒、第一個獲批核酸快速診斷試劑盒,以及全國最大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抗體檢測試劑盒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核酸檢測服務企業等“三個第一、三個最大”的成績。
真抓實幹:保持投資建設的節奏注入新動能
作為最強招商“尖兵”,廣州開發區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留得下來、紮得下根。眾多的跨國企業不僅選擇在這裏布局,更是把先進製造業項目、創新中心、新興產業板塊增設在這裏。
2019年11月11日,廣州開發區獲得聯合國“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贏得了全球聲譽。
今年在疫情影響之下,這裏銳氣不減。在實際利用外資方麵,廣州開發區連續20多年居廣州市第一,連續五年居全國開發區前三。今年依然保持大幅增長。1~9月的實際利用外資達22.4億美元,已與去年全年持平,同比增長65%。目前全區有外資企業3600多家,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96個。
重點項目建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速度。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該區依然實現投資建設的節奏。2月28日,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隆重舉辦百大項目慶百年暨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簽約及集中開工動員活動。與以往任何一次動工活動相比,這個活動因為防疫要求,使得形式有所變化,熱烈氣氛卻有增無減。通過5G連線、網上直播的方式,該區一口氣展示了66個新投資項目開工、20個項目簽約落戶的場景,投資總額約1335億元,達產產值約2843億元。鍾南山、袁隆平、徐濤、趙宇亮等22名中外院士或出席,或發來視頻,見證了廣州開發區的“硬核”舉措,在春天吹響了經濟發展保衛戰的號角。
事實上,今年該區每個季度均保持重大項目動工簽約的節奏,據悉,廣州開發區2020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70個,年度計劃投資553億元,位居全市各區首位。為市場強信心、補短板、擴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
乘風破浪:城市更新改造摁下“快進鍵”
從上世紀80年代單一經濟功能區起家,步入90年代自主創新城區之路,再踏入如今“產城融合”新階段,廣州開發區走過了發展的前三個階段。自2015年新黃埔區正式掛牌以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行政區與功能區融合發展的區域,在探索高質量發展之道路上蹄疾步穩。
今年6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市率先製定《決勝三年完成舊村拆遷攻堅任務工作方案》及《作戰藍圖》,高標準謀劃未來3年舊村改造拆遷計劃,力爭到2022年底完成66個重點舊村改造項目的簽約拆遷。
城市更新的“交響曲”熱烈奏響。從“城市更新10條”1.0、2.0版到“鐵軍8條措施”,該區在突破土地征拆難題、優化區域平衡機製等方麵先行先試,確保決勝三年舊村拆遷攻堅任務有序推進、圓滿完成。
一些停滯已久的項目摁下了“快進鍵”。茅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是廣州市第一批全麵改造的52條城中村之一。十年之間,該項目從廣州城中村改造的“實驗田”,到一停數年的“巨無霸”,終於在今年9月迎來突破性進展,首批村民回遷指日可待。受違建阻礙建設停頓近10年的文衝中路,終於竣工通車。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辦好民生事業、補齊民生短板,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該區推動黃埔高鐵站、知識城高鐵站建設,開通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加快貫通創新大道,加快有軌電車3、5、9號線建設,實現一小時融入大灣區、半小時通達四大片區。
在教育方麵,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鼓勵國內外知名高校到黃埔合作辦學,加快推進華師附中等項目建設。今年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三所高等院校紛紛官宣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式開辦研究院(研究生院),目前已有1600餘名研究生進駐。
立足當下艱苦奮鬥,展望未來更需負重前行。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勇前進。(灣區時報 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