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探討我區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方向的提案
發布時間:2021-02-27 13:20:04 瀏覽量:
第1003號
案 由
|
關於探討我區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方向的提案
|
提案人或提案單位
|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社會法製民族宗教委員會)、九三學社黃埔委員會
|
提 案 理 由
|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今後“三農發展”的總抓手。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中“產業興旺”放在第一位,可見產業振興之重要,因為其體現在村民收入上,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針對如何振興鄉村產業,國家層麵主要有二個文件:
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行動的通知》,重點是在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動農村產業振興。主要內容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園和農業公園建設,認真謀劃“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布局,通過鼓勵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大力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等措施,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從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程流通等方麵帶動村民致富。
2019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主要內容一是重點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二是優化鄉村產業結構;三是促進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四是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五是創新鄉村產業;六是完善扶持政策體係等六個方麵解決農業生產分散,質量標準不高、產銷信息不對稱等產業振興所麵對的實際問題。
對應我區的實際情況,要從大力發展第一產業和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來振興農村產業的可行性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村民收入來源有側重。從2017、2018年全市農村經營統計數據分析對比中可以得到啟發。黃埔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近年增速空前突出,村民的財產性收入占比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而村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這主要原因是黃埔區處在大發展階段,征拆和舊改讓村民得益良多。
二是我區農業發展方向問題。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土地不斷被征收。不久的將來,我區農業將快速縮減,農業發展空間有限。
三是第一產業發展有梗塞。目前我區的實際情況是耕地資源不多,現有的土地大部份已承包租賃出去且分散、租期長,實施流轉規模經營成本太高。村民商業意識不高、個人和集體利用現有資源參與經營的熱情低。同時因為農產品數量有限,引導農產品的加工或流通產業進駐的難度更大。
四是配套用地是最大的瓶頸。無論是第一產業的農業設施用地,還是鄉村旅遊業開發鄉村民宿、觀光度假、農事體驗、餐飲娛樂設施等用地都很難突破現有的政策。就是農村征地後的返還用地指標也很難落實到建設的層麵。
|
解決辦法或建議
|
我區的情況和全國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同時我區有著別的地方所沒有的優勢。以我區的具有條件,振興鄉村產業興旺更容易實現。具體建議如下:
一、改變產業振興思路,明確具體措施
目前,在我區鄉村振興工作中有兩個思路需改變:一是認為鄉村振興是原九龍鎮28條村的事,村改居社區不用去做;二是認為產業振興就是要大力發展第一產業,同時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振興主要目的是增加村民收入、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讓村民適業宜居。因此,對於我區的鄉村振興中的產業興旺就不能照搬照抄上級部門相關的推進措施,應該明確我區的特色方法。
二、參與周邊產業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村民工資性收入是村民純收的大頭,技能提升是提高村民工資性收入的重要途徑。一是製定傾斜的就業政策,引導鼓勵企業招收本地人員就業,實現家門口就業。二是有針對性開展農村大齡人員技能培訓。針對用人企業的需求開展定向培訓(企業要什麼技能的人就培訓什麼人),或對在職人員技能提升的培訓進行補助。三是加大投入,科學布局中小學,將農村的小孩融入周邊小區中小學中就讀,全麵提升村民小孩的受教育水平,逐步轉變觀念,擴寬以後的就業空間。
三、配套開發集體產業,拓寬財產來源
充分利用現有全區190億的集體資金,盡快投入集體物業的建設中,形成可持續性的收入模式。一是製定相關政策,完善相關規劃,明確將區域性的商住小區和農民安置區集中建設,並將其中的生活配套設施如商鋪、市場、員工樓、倉儲用房等開發用地指標首先留給村留用地開發。二是扶持現有物業的升級改造。從報建、資金等多方麵進行支持,對現有殘舊或不符合要求的舊有建築進行改造。三是創新發展模式。以村民意願為主體,探索以經聯社牽頭,按各經濟社留用地比例及資金投入比例注冊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實行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機製;或創新以留用地出租、土地入股、合股等模式引入優質企業進駐共同開發等。四是積極探討解決方法。如政府返租、物業置換補償等模式;對因未能如期按合同規定落實用地指標的,政府要按建設用地標準的市場價給予相關的貨幣補償。
四、支持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自主經營
完善農業長遠規劃,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明確農業發展方向。一是製定農業“十四五”規劃。把農業規劃列入全區的產業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都市型體閑農業,打造小而精、高科技的農業精品園區。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如土地流轉補貼、設施農業扶持、農田水利建設等政策給予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經營。三是明確農業生產設施建設承諾製。對用於農業生產用的種植大棚、自動噴灌、水產養殖越冬棚等不硬底化的建設,建設單位自行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利用古村落的曆史文化內涵和生態資源,將創業農業和鄉村休閑旅遊有機結合,重點打造鄉村旅遊業。五是落實點狀用地政策。預留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指標,有償用於各類鄉村振興工作引進的農業園區、農業公園、鄉村旅遊等項目中涉及辦公、住宿、餐飲等永久性建設項目。
|
第 一
提案人
|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社會法製民族宗教委員會)
|
建議主辦單位
|
|
建議協辦單位
|
|
聯係人
姓 名
|
林豔
|
聯係人
電 話
|
13332811133 82114186
|
聯係人詳細地址
|
廣州市黃埔區香雪三路1號C棟211
|
聯名提案
人姓名
|
通訊地址
|
電話
|
手機
|
九三學社黃埔委員會
|
|
|
|
提案組負責人意 見
|
立案
建議主辦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2020年05月20日
|
提案委員會審查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