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人大常委會2020年開展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情況的報告 |
作者:區人大 發布時間:2021-04-30 |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的統一部署,近期,黃埔區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重點圍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八縱八橫骨幹路網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交通智能化建設及道路養護管理等開展調研,全麵了解區內道路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對策建議,助推打通交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提升群眾出行的幸福指數。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的基本情況
(一)動員部署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工作。區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10月30日市交通微循環建設工作會議要求,迅速行動,組織召開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動員部署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成立了以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陸小榮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明晰了時間安排表和具體分工。
(二)組織座談全麵了解我區交通狀況。區人大城建環資工委牽頭組織專題調研組成員、各有關職能局、各鎮街召開交通微循環建設工作座談會,全麵了解區內道路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針對交通堵點、痛點、難點、不通點等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研究探討,為調研組下一步開展實地調研夯實了基礎。
(三)深入現場調研重點交通項目進展。組織開展交通微循環建設專題調研,實地查看了開放大道中、姬火路、石化北路工程及黃埔東路升級改造工程進展情況,聽取有關情況彙報。督促各有關部門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主動作為,對道路交通現狀和交通特征進行調查分析,建立道路交通問題清單,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交通難題。同時,加強與市有關部門溝通銜接,共同推進道路交通項目建設,促進城市功能完善和市民便捷出行。
(四)調研智能交通係統建設應用情況。組織到區公安分局交警大隊智能交通指揮中心調研,觀看交通智能指揮平台的路段流量監測、路段狀況監控、智能管理交通標誌等現代化管理演示,
圍繞暢通交通微循環、化解交通瓶頸進行了深入交流。積極促進有關部門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信息服務水平,科學合理製作道路交通指路標誌係統,最大限度提高路網通行能力,促進智能交通係統建設與服務民生充分融合。
(五)市區代表聯動助推交通問題解決。組織開展市人大代表黃埔聯組交通微循環集中視察,人大代表到姬火路、石化北路、交警分控中心實地視察,聽取了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關於區交通微循環建設情況的彙報。人大代表從科學規劃交通路網、打通外部交通“大動脈”、暢通內部交通“微循環”、開展交通堵點攻堅等方麵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促進區政府、管委會主動適應產城融合的新發展要求,在道路交通建設和管理兩端持續發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
(六)發揮“微調研”作用收集民情民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積極動員市、區、鎮人大代表,通過“隨手拍”、“隨手巡”等手段,廣泛開展“微調研”,開展交通擁堵狀況問卷調查,收集分析整理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交通堵點、痛點、難點、不通點問題和意見建議,及時反饋區相關職能部門。
二、關於交通擁堵的原因分析
(一)道路功能不完善。一是路網結構不完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整體路網密度偏低,區內組團之間的快速連接通道不夠通暢,南北縱向道路較少,“八縱八橫”交通路網聯通性不足,部分路段由於資金、征地、管線遷改等問題導致交通項目推進緩慢,瓶頸仍未打通。如護林路三期自2009年啟動以來,受廣東省物資管理局八三零處部分征拆用地製約,一直是斷頭路;石化北路工程曆時8年,才於近期開通石化北路上跨廣園路主線橋立交南北雙車道,但巧登—姬火路口西側段電纜、管道遷改以及西排洪渠、水體防控池的征拆問題還未有具體解決時間;石化北路(含石化北路廣園路立交)工程、大沙東路四期工程、護林路三期、港前路二期工程為市財政全額出資的重點項目,由於本年市財政資金額度安排差距較大,且各個項目目前的進度也已大大超過實際支付金額,導致在推進過程中均不同程度發生工程款欠付而影響施工正常推進等問題。二是道路施工建設、升級改造沒有充分和智能交通係統建設相結合。部分路口管道不通,未能及時連接係統信號,導致交通指揮係統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三是道路限速和交通標誌標線不科學的情況較為突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道路建設標準高、路況好、通行條件優良,隨著車輛性能日益改進和駕駛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限速的標準可以適當提高。但目前區內大部分路段限速低、超速抓拍係統多,標誌標線設置不夠科學和合理。
(二)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滯後。一是規劃統籌有待加強。部分道路在實施智能交通建設中單純注重增添電子設施,並未調整完善道路布局,智能設備隻是充當監控手段,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智能化問題。二是配套設施不足。隨著城市的發展,私家車數量大幅增加,但配套的停車位卻沒有及時跟進,停車難問題比較普遍。車輛數量激增與車位規劃不足的矛盾,造成車輛隨意停放的亂象,甚至一些人行道成為“停車帶”,行人、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帶來安全隱患。三是交通信號設施設置不夠規範。部分路段在信號燈設置上存在時間不合理、通行信號不統一的現象,大部分路段沒有劃定非機動車道,一些路麵在標線設置上新舊標線同時存在,互相幹擾。
(三)道路運行管理機製不完善。一是智能交通管理係統建設銜接配合不足。缺乏與其他工作協調對接機製,沒有與修路、地下管網鋪設等城市改造同步推進的規劃,導致重複破路開挖浪費資源。二是智能交通係統綜合利用不充分。智能交通係統既包括提高道路暢通能力、保障交通安全,也包括減少環境汙染、社會治安防範等功能,目前我區智能交通係統主要用於交通管理,與治安監控網絡沒有實現互聯互通,沒有充分利用其在治安體係建設、環境監測與評估、環境汙染治理等方麵的功能和價值,同時,在公共交通、貨物運輸方麵發揮作用不夠,功能拓展不全麵。
(四)交通參與者遵規守法意識有待提高。一是缺乏交通安全知識。部分市民不清楚交通標誌、線、牌等設施的含義,不明白交通信號的指示信息,影響了智能交通作用的發揮。二是文明交通素質不高。部分行人及非機動車駕駛員不按信號指示通行,部分車輛隨意變換車道、壓線行駛,影響了交通秩序。
三、關於提升交通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議
(一)立足長遠,完善交通規劃布局。從全局出發,深入調研、反複研究,科學合理進行道路交通規劃布局,高起點、高標準對綜合交通係統長遠發展作總體部署。一是充分考慮與區外交通路網、與老市區路網、與經過區內的地鐵、輕軌路網、與通往區內各鎮街路網的合理對接、互聯互通。二是提高預測水平,及早規劃研究新建的人群集聚點道路交通需求,對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如車站、醫院、學校等附近的道路,做好道路交通設計,確保道路建設與實際需求相匹配。三是對區內既有路網和道路不斷進行“微優化、微改造”,提升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四是統籌考慮水、電、網絡等地下管網的規劃配置,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管理,避免重複施工造成浪費,影響交通。
(二)加強領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新格局。加強區交通體係建設工作的統籌領導,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項目推進責任製度,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協調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對正在推進和即將開始的項目,要梳理出每一個項目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點進行重點突破,使項目建設按計劃進行實施,切實解決掣肘我區交通發展的難題。同時,加強與市、區有關部門溝通聯係,密切協作配合,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齊心協力加快項目建設,切實暢通微循環,提升外循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新格局。
(三)加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速推進“八縱八橫”骨幹路網建設,繼續推進區內主要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對區內交通擁堵路段進行全麵梳理排查,提出整治方案,著力打通斷頭路,疏通瓶頸路,促進交通路網內外循環全麵暢通。二是優化公交線路,科學合理設置站點及與軌道交通接駁的場站,努力實現區內道路與公交線路、軌道交通“無縫銜接”,讓群眾出行更快捷、便利。三是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智能交通引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群眾營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環境。四是結合實際,在電動自行車事故高發或電動自行車出行需求較大的路段,合理劃設非機動車道,創造電動自行車通行條件,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出行需求,減少交通安全隱患。
(四)突破難題,加快征地拆遷進度。全力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加快項目落地和實施進度,是當前麵臨的最緊迫、最現實的艱巨任務。各有關部門要與各鎮街、各社區加強聯動配合,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形成工作合力,解決征拆瓶頸。要通過調整和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製度、加強監管等方式,加快征拆工作進度,切實解決征拆難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
(五)加強整治,遏製交通違法亂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糾正違章和執法處罰的重點,主要是針對機動車,對非機動車及行人違章處理比較少,一些非機動車騎行者和行人的交通守法意識薄弱,導致安全隱患突出和交通事故頻發,不文明行為給道路更添堵。在加強對機動車管理的同時,也要同等對非機動車及行人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探索加強對非機動車特別是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的管理,重點是識別騎行者的身份,從而強化約束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