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首頁>監督工作>視察調研

關於黃埔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調研情況的報告

作者:區人大   發布時間:2021-04-30


黃埔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區人大常委會、區人社局緊扣“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組成課題調研組,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深入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舉措實施成效

我區發揮全國開發區百強前列及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明珠”引擎優勢,大力發展產業、引進人才,多措並舉,穩就業保民生工作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2015—2019年,我區生產總值穩居廣州市第二位,營商環境優越,被企業和人才讚譽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2018年以來,我區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深入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平均每年投入超過1.6億元就業資金,實現新增就業人數124517人,開展培訓技能人才超過15萬人,新吸納東西部建檔立卡人員824人,就業和就業扶貧工作成效穩居全市前列。特別是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背景下,我區擔當作為,全力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等係列工作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充分發揮專項政策穩就業、經濟發展促就業、高效服務保就業等措施,堅持落實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並行,在貫徹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任務中表率創新,成果顯著。

(一)政策發力舉措創新,就業態勢穩中向好。

1.築建全麵高效政策體係,紮實推進落實落地。

我區全麵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疫情期間相關政策,並結合我區實際務實創新,在全市率先出台1+N”工作方案,在全國開發區率先出台針對疫情的“暖企8”“穩企6”,完善或新出台“新基建10”“綠色金融10”“美玉102.0版等綜合產業和人才扶持的政策,充分發揮財政、產業、人才、就業等政策合力,逐步建立起覆蓋麵廣、針對性強、推動力大的“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政策體係,為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提供政策正向引導力,構築了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穩定器和增長極。

2.明確立體目標責任清單,高質量推進任務落實。

截至到9月底,我區年度就業指標任務已基本完成,預計年底將超額完成,企業用工有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群體等特殊群體就業有兜底。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413人(83.96%)、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6268人(76.84%)、扶持創業人數2401人(102.17%)、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73776人(108.3%),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紮實推進省、市疫情期間相關政策以及區“暖企8”“穩企6”等扶持政策落地,惠及企業約5萬家,涉及金額約18億。其中率先對獲得市補貼的區內中小企業,按市補貼金額的50%比例同步配套發放區級一次性穩崗補貼,截至9月,已發放金額1803萬元;統籌就業專項資金,發放各類就業補助1.94億元、補貼9.58萬人次、惠及企業1.94萬家次。對區內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征20202—12月的單位繳費。對大型企業、各類社會組織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其他單位減半征收20202—6月的單位繳費,“免、減、降、返、延、緩”各項政策預計為企業免繳社保費超20億元。社保兜底降成本,征地社保審核和被征地農民“應保盡保”落實有力,今年以來共審核征地社保項目53宗,涉及征地麵積8714畝,預存養老保障資金6644萬元,新納入保障範圍的被征地農民4101人。進一步宣傳發動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低保和困難人員免費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麵完成上級下達的參保任務。至9月底我區累計完成社保精準扶貧4269人。密切回應退休群眾的關注和訴求,按上級部署完成20172018社保年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待遇調整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相關人員養老待遇水平。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社保待遇正常發放,完成社保關係轉移接續2.2萬人次,發放各項城鎮職工社保待遇41.39萬人次,核發金額15.97億元,工傷認定1455件,案件法定時限辦結率100%。以此有效緩解了市場主體資金壓力,保障了我區企業複工滿產工作,政策兌現力度和速度在全省乃至全國位居前列。

(二)保障用工助力產業,經濟就業互促致遠

1.穩崗就業目標基本實現,經濟指標穩步向好。

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區加快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指標基本穩步上升。我區2020年第二季度GDP較第一季度增加131.11億元,降幅逐月收窄,大部分經濟指標逐步向好。各政府部門合力攻克就業難關,我區穩崗就業保市場目標基本實現,充分發揮政府著力保障民生效能。20201—6月我區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仍然基本實現了穩崗就業目標。上半年,我區辦理失業登記9592人次,較上年同期減少7個百分點;新登記市場主體3.52 萬戶,增長44.1%;稅收收入完成452.53 億元,穩居全國開發區第1

2.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改革創新打出聲勢。

我區以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先手棋,以確保政策措施落實有效,有序推進穩崗就業,確保我區經濟發展和民生維穩大局。製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促進辦法”和“99條措施”,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創建國家級功能區創新提升示範區。推出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全省首發創新創業“金鑰匙”,民營中小企業金融創新服務超市等10 項經驗在全市複製推廣。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通過加大信用貸款支持力度,聚力解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轄區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不低於100億元的融資支持。自20206月政銀合作以來,已為88家中小企業授信超8億元,共推動銀行實際發放普惠性貸款超29億元、惠及企業629家;今年以來共發放普惠性貸款139.53億元、惠及企業1580家。實行動產抵押1個工作日快速審核,助力企業融資超43億。加大保險支持力度,發揮政策性保險業務保障實效。我區通過鼓勵駐區保險公司為複工複產企業提供貸款保證保險,推動銀保合作,著力提升區內企業銀行貸款可獲得性。該扶持政策將惠及近130家企業,保險金額超2億元,可為企業減輕保費負擔約1000萬元,為企業複工滿產提供重要保障和動力。

3.項目加速落地穩定投資,穩就業鋪就“高速路”。

2020年上半年,我區新設外資項目70個,實際利用外資3—5月增速同比大幅增加,多項政策刺激引導下,累計總量5月實現扭負轉正(見圖1-1)。投資項目增加將拉動我區就業需求上升,投資穩定增長可相對建立其促進就業的長效機製。

1-120192020年我區實際利用外資(萬美元)

數據來源: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

我區全力推進信息、融合和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產業鋪就“高速路”,以高質量項目支撐投資基本盤,實現就業局麵高質量改善。2020年上半年,我區新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的優質招商項目65個,其中世界500強、央企或中國500強、民營500強投資項目和總部型項目15個,超半數以上項目屬於IABNEM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累計超2000億元,重大布局有力度、重點項目有速度、重點建設有熱度,發展布局全麵鋪開,未來可期。

4.統籌推進企業複工滿產,援企穩崗成效凸顯

區政府通過加強規劃引領,統籌推進企業複工複產到複工滿產,著力穩定和促進就業,取得一定成效。2020219日,廣州市規上工業企業複工率為89.8%,而我區規上工業企業複工率達93.4%,較全市高出3.6個百分點,世界500強工業企業複工率達93.8%。截至25日,我區規上工業企業複工率達100%124家工業百強企業全部複工,跑出複工“黃埔速度”。2020年第二季度我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逆勢上升,規上工業總產值為2756.11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119.82億元,同比增加4.5%,在受外部衝擊影響下仍然逆勢上升,複工複產效能迸發,與2019年同期總值差距縮小為221.2億元(見圖1-2

1-2 2019—2020年我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億元)

數據來源: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

5.強力護產業鏈發展大局,跑出黃埔“加速度”。

針對當前各領域的風險隱患,我區充分發揮政策合力,舉辦更精準有效的對接活動,同時以穩定生物醫藥產業鏈拉動我區就業迅速回升。20201—5月我區生物健康產業逆勢而上,產值增長45%,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我區10多家中科院研究機構以及172家生物醫藥戰“疫”企業參與了疫情的防控工作,全方位構築防、控、治一體化的疫情防治體係。此外,著力以優質對接活動保產業鏈供應鏈。通過舉辦“區抗疫物資出口聯盟啟動儀式暨出口業務交流”等多場“禾雀花”工程上下遊產業對接會,吸引等120多家區內企業參加購銷對接活動,激活上下遊產業鏈。截至20207月,我區3764“四上”企業、2100家高新技術企業、5萬餘家個體工商戶和33家農貿市場均實現複工,98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項目全部複工,111個市“攻城拔寨”在建重點項目全部複工滿產

(三)提質增效專業服務,就業兜底保障有序。

1.精準提供就業專項服務,增強就業穩定韌性。

全麵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切實築牢基層戰鬥堡壘,凝心聚力鍛造黃埔鐵軍。我區建立返崗複工保障機製,成立4個工作專班、10個工作小組,出台《黃埔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方案》等全方位工作方案,充分發揮人社、交通、衛健小組聯合協同作用,用活用好政策組合拳,向企業提供送政策、送服務、送技工的“三送”服務。開展“數十名區領導聯係百強企業,百名局長服務千家企業,千名黨員幫助萬家企業”行動,引導各類資源力量下沉到對口服務企業。截至20206月,我區累計為企業解決複工複產的焦點、熱點問題9029宗,全力保障企業複工複產需求,有序推進穩崗就業工作。我區各職能局和街鎮一線競相發力鞏固提升穩就業工作質量。截止20207月,我區共采集企業空崗信息4.6萬條,求職者信息4707條,發布2936家企業9.9萬個崗位信息。同時,針對我區就業中心下發各街道全年發布1500條空崗信息的重要任務,各街道基本超前超額完成任務(見圖1-3)。其中,文衝街道和夏港街道表現出眾,完成率均大約為300%,高效有序推進我區穩崗就業工作,著力解決當地企業用工難問題。

1-3 202017月黃埔區各街道空崗信息發布數量(條)

數據來源:我區各街道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彙報。

注:部分街鎮數據。

2.高效推進勞動就業服務,完善就業服務體係。

靶向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工作。我區製定“實施十項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和“廣東技工”三項工程,成功舉辦區第十二屆技術能手大賽,鼓勵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截至202010月,我區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超9.6萬人次,發放補貼5461.27萬元,其中“以工代訓”工作,審核補助資金近4330萬元,涉及企業人數86604人次。創新加強“點對點”返崗複工服務,綜合發力保障企業用工。積極打造“省市專車專列+黨員先鋒隊”“黃埔專車+上門送醫”“企業包車+人社對接”“兩地人社+用工銜接4“黃埔+”模式,接回滯留湖北地區的員工14489人,合理高效解決企業階段性用工短缺現象,滿足勞動人員的就業需求,全力保障應對疫情期間企業複工用工需求,綜合發力保障用工。用工監測精準鏈接,實時掌控企業用工大數據,精準對接用工指導,助力企業穩定用工。多渠道舉辦“廣州黃埔國企鐵軍”等線上線下招聘會187場,發布14.6萬個招聘崗位,引導800餘家人力中介轉戰互聯網絡,舉辦多場重點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全力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需求,累計幫助1.76萬家次企業解決用工需求10.04萬人。網招平台精準拓展。運用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現有網絡招聘平台為企業提供網絡招聘服務,與前程無憂、智聯招聘、58同城等全國性招聘網站合作,開設黃埔企業招聘專區,幫助企業實現招用工“短平快”。人力資源精準調劑。發揮人力資源機構、行業協會等群團作用,針對重點用工企業,創新“共享員工”模式,優先保障重點用工企業人力資源調劑,重點幫扶香雪製藥、萬孚生物、普理司通、迪澳生物、京東物流等重點企業直接共享調劑員工近400人,間接調劑解決用工需求6000餘人。跨域拓源精準對接。加強與異地人社部門和校企合作平台上的200餘家院校對接,同步挖掘黔南州三都縣、獨山縣、都勻市等對口扶貧地區的人力資源,向區內企業推送西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湖南理工學院等173家院校網絡雙選會信息。健康管理精準協作。發揮區內檢測機構資源優勢,利用達安基因、金域檢驗等檢測平台,協助企業做好新進和返崗員工的入職體檢、健康檢測服務。重點群體精準幫扶。發揮勞務協作工作站橋梁作用,專人對接聯絡,摸查掌握黔南州對口幫扶地貧困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快捷有效推送就業崗位。推送就業崗位16541個,新吸納轉移就業建檔立卡人員352人。開展送技上門,組織區內高級導師,赴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等地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送教,開設4個培訓班,招收當地貧困學員260人。專門使用572個事業單位崗位、58個雇員崗位麵向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並利用區自籌資金統籌安排93名就業見習生,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按照省的統一部署,由人社局、援建局、政數局、公安分局和來穗局等5個單位組成工作專班,精準服務外省貧困勞動力。

3."放管服"改革深化提效能,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進一步加大“不見麵審批”工作力度。擴大“秒批”及“零到場”事項範圍,全麵推廣“網上辦、指尖辦、郵寄辦、谘詢辦”4 “不見麵”服務,全局審批業務實現100%“最多跑一次”,各類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到100%,實體大廳辦理事項100%可預約;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時限縮減70%,即辦事項比例已超過30%;麵向自然人提供的現場辦理事項,即辦比例超過1/3,全局秒批事項達29項,擦亮“黃埔人社”服務品牌。創新郵政“替你跑”、社保“上門辦”的“雙向快遞”服務模式,實行郵政預約上門收件、審批結果免費寄送,形成社保業務“一網通辦”閉環服務。凝聚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力。加強複工複產法製宣傳。疫情期間,製定《“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複工複產”法製宣傳的工作方案》,以“線上”宣傳為主導,開設“網上直播間”,就補貼發放、用工保障、社保降費、技能培訓、勞動管理等熱點問題深入解讀答疑,為企業複工複產營造良好法製氛圍。加強勞資糾紛防範研判。建立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製工作方案,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巡查,成立根治欠薪工作專班。今年以來,處置一般性勞資糾紛153宗,涉及4844人、金額320.61萬元。辦理12345熱線案件2455宗,辦理雲信訪案件111宗,有效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加強“線上線下”聯動調處。進一步強化勞動爭議三方聯調工作機製,全麵落實“庭前聽訴調,庭中釋法調,庭後繼續調”工作模式,勞動仲裁案件調解率達到79%,超額完成省人社廳下達任務指標。202019月,區三方聯調中心參與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約1171宗、涉及標的總金額約7626.32萬元,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約1237.31萬元。聯合區住建、公安、司法、市場監管、財政、水務等部門,製定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采取“定期巡查、隨機抽查、重點督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對395家建築工地、餐飲業等拖欠農民工工資易發單位進行專項檢查,同時,將欠薪違法行為納入企業守法誠信登記評價,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企業實行欠薪“黑名單”管理並按犯罪案件開展移送,形成根治欠薪工作新合力,截至9月,已有2家違法欠薪企業被列入“黑名單”,並按涉嫌欠薪罪移送公安機關,移送4人,涉及勞動者數41人,涉及金額94.42萬元。進一步擴大和諧勞動關係創建工作覆蓋麵,發揮和諧勞動關係企業示範輻射作用,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廣州市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截止2020930日,我區已有245家企業參與2020年度廣州市勞動關係和諧單位創建工作評審。推進29家規模企業組建企業基層勞動人事調解架構,企業自主預防化解勞動爭議能力大幅提升。

二、我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麵臨的問題挑戰

雖然我區政府各部門多管齊下穩就業促就業,圍繞“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主題,通過各類政策措施聯合發力,與企業配合落實政策,就業目標基本完成,就業形勢逐步穩定改善。但在外部不確定因素加大的背景下,在進一步推進“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中仍麵臨結構性就業矛盾、人力資源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企業信息服務係統化集成程度不足、人才配套供需矛盾等挑戰,就業全方位穩定向好態勢仍需加固。

(一)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產教融合有待深入。

一是現代產業體係有待繼續升級。我區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生產性服務業相對薄弱,吸納就業的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我區2017年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為0.2:60.3:39.52020年工業值占廣州市的比例約達四成,盡管我區工業發展勢頭強勁,但隨著土地成本增加第二產業也亟需升級,另外,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於“穩就業保居民就業”而言更為直接有效。截止2019年末,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高達47.4%,較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比高出接近20個百分點。二是居民就業觀念仍需轉變。據各街道對下崗人員就業概念調查情況,我區90後勞動者逐漸成為勞動力主力軍,但由於其自身素質和條件相對優越,就業心態不良,對就業待遇和環境期望過高,麵對我區家政、護老等服務業、技術工人用工緊缺,就業結構性矛盾顯現。三是產教融合有待深入。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等因素疊加,企業轉型升級用工要求不斷提升,企業和勞動者供需關係依然不匹配,一方麵企業招不到工,一方麵是求職者就不了業。技能提升工作任重道遠。我區職業培訓機構設立工作亟需強化,就業技能培訓課程仍需調整和擴大選擇麵。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最後一公裏”難題有待破局。另外我區職業院所較少,專業和課程設置單一,校企合作體係仍需完善。

(二)人力資源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產業結構有待升級。

我國人力資源龐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對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發掘人力資源潛力和開拓就業渠道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麵是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麵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社會和經濟效益明顯。但我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較為薄弱,產業發展結構與區經濟發展需求不相匹配,亟待升級提質。目前,在區內近100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中,中高端占比和具備線上能力的機構不足10%,服務產品單一,主要以勞務派遣、人力外包為主,人才評測、人力資源信息軟件服務、高端獵頭、人力資源管理谘詢等業態不足,難以滿足中高端產業和人才不斷發展的需要。

(三)企業信息服務係統化集成相對不足,服務效果有待拓展。

一方麵,平台信息化建設和部門信息融通渠道有待拓寬。由於政務網站嚴控,導致就業信息渠道單一,我區僅靠“廣開就業”微信公眾號和政府網子目錄兩個有限途徑,缺乏專業平台;國家、省、市就業政策種類多,力度大,但相應信息係統建設滯後,信息服務係統化集成程度不足,尚未突破“信息孤島”壁壘,且部分業務仍依賴手工操作和兌現,影響企業服務效率。另一方麵,政府部門協同優勢尚待迸發。盡管我區各部門發揮自身優勢,著力推進穩就業工作,且成效顯露。然而由於部分政策和事項由多個部門管理,有關數據仍然未有效共享,政府就業服務最大效能難以發揮,服務效果仍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

(四)人才配套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生態建設有待完善。

一方麵是新增住房需求缺口較難快速填補。由於受拆遷影響,廉價住房供應量急劇縮減,我區外來務工人員被迫搬離原住所,轉而尋求可負擔的替代品,勞動力基本生活成本攀升,導致部分就業勞動力流失和流入受阻。同時,拆遷和改造所帶來的“陣痛”導致我區企業員工住房資源短缺,為留住外來員工,加大員工住房和往返交通補貼力度,導致了企業用工緊缺和成本高企並存的問題。另一方麵高層次人才需求與現有公共服務配套供給存在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區在醫療、交通、教育、住房上,不斷重磅投入,有效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時間投入,尚難以及時滿足當下高層次人才對於高質量子女教育和醫療衛生的急迫需求,離人才需求的“好不好”方麵仍存在一定差距。人才服務上,用人體製機製,政策支撐,人才平台建設,“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走在全國開發區前列,但在不進則退的背景下,仍需在人才服務生態體係建設上持續發力,升級出新,保持比較優勢,最大程度發揮人才引力效應。

三、我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的工作建議

為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以更大力度強化和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全區就業大局穩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提出,要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展現黃埔擔當,保持黃埔溫度,堅決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是我區打造民生幸福標杆的關鍵,針對前文總結的我區“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的成效和挑戰,堅持問題導向,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

(一)著力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助推產業就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入實施十大職業技能提升工程,靈活提供技能培訓課程。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培訓機構麵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開展拔尖技能人才培養課程。二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發揮我區“校企合作聯盟”和“產教融合示範區”作用,充分利用我區高新企業數量多、質量好的獨特優勢,結合政府和市場力量,聯合其他兄弟行政區的職業技術學院,強化產業和教育政策牽引,多措並舉支持產教融合重大項目建設,用好用活市內職教資源,向上爭取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利用中新知識城研究院校集中優勢,加快引進高端職業院校,做好區內外職教資源對接和產業人才職業能力培訓工作。打造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充分發揮企業在推進高質量就業工作中的作用。推進企業學徒培養工程項目,全麵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製培訓,通過企校合作、工學交替方式,大力促進我區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升技能人才素質。三是助推現代產業體係升級。加快構建企業產能升級機製保障,深入推動各類型企業、尤其是中小服務企業的產能升級,拉動就業崗位增加,促進企業加強運用現代化技術與經營融合,吸納高素質人才,助推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中,不斷開發就業新領域,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來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管理型、智能型、技術型高質量就業崗位。積極引導大企業(集團)在用好我區優勢的情況下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營銷總部、研發總部或物流總部等,逐步從單一的製造企業發展為總部企業。是積極引導就業觀念轉變。弘揚“先就業後擇業”觀念。推動各街鎮向重點人群提供就業指導和心理疏導服務,充分利用各街鎮掌握的下崗人員就業意向,結合轄區內所屬企業的第一手用工信息,開展區、街、企業多層麵、多專業、多形式的就業崗位宣傳活動和職業道德培訓。

(二)著力國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打造,促進產業高水平跨越。

一是高標準加快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打造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新標杆。出台產業園發展政策,引進國內外TOP100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建設人才服務高地,打造高端人才特色服務功能集聚區。發揮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聚集效應,依托產業園設立高層次人才一條龍服務專區和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產品,建立掌上人才服務工作移動平台,實現人才工作一站式業務指尖“秒辦理”。落實“海外尖端人才8”,大力實施“一人一策”“一對一”人才管家服務,竭力為海外尖端人才提供全方位國民待遇。二是引導現有區內千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轉型升級,構建多層次就業服務能力。鼓勵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兼並、收購、重組、聯盟和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大做強,提供高端人力資源多元化服務,提升線上能力。推動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完善現代企業製度,打造一批專業化、規模化、層次化、品牌化運作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集團和領軍企業。三是建立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供需信息連通聯動機製,提高機構的就業服務質量。透明公開、及時互通信息,保障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平台數據可信度,利用大數據以更高質量和更快速度匹配勞動人員和崗位,及時掌握行業和企業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為促進就業創新就業新業態提供人力支撐。

(三)著力人才指數係統建設,構建就業服務有呼必應”。

一是加快政府部門合力聚力、數據共享,以“人才指數係統建設”為核心,構建集政府職能單位、重點企業(四上企業與人才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於一體的人才服務生態平台。二是應用信息化手段采集詳實的指標數據,動態監測分析黃埔區人才發展現狀與趨勢,客觀準確地把握黃埔區人才底數,預判人才需求發展趨勢,評價人才發展水平的優勢與不足。三是健全人才資源信息共享、決策機製,完善人才供求、對接機製,健全人才競爭、評價機製,精準引進、發展人才。四是建設雲端智慧平台為企業提供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資源產品。高效收集就業服務需求,做到“有呼必應”。完善以市場為基礎的區域性人才合作機製,在粵港澳大灣區、東西部協作中進一步加強人才和智力合作和交流。

(四)著力人才配套補齊升級,築造雨林生態築巢引鳳。

一是繼續從醫療、交通、教育和住房基礎設施建設綜合發力,讓企業、人才紮根黃埔。在醫療方麵,繼續加快推動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現有醫療機構建設,引進在行業內頂尖的高水平專科醫院。在交通方麵,繼續圍繞強化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建設高鐵、城際軌道、地鐵、有軌電車等軌道交通,開放大道、創新大道等城區骨幹道路。在教育方麵,繼續推進華師附中、廣州實驗中學等項目建設,實現知識城片區教育跨越發展。加快黃埔港片區學校新改擴建步伐,提前謀劃“三舊改造”學校配置,加快推動學前教育“一街(鎮)一中心園”建設。在住房方麵,加速推進人才公寓用地建設,研究建立企業員工宿舍建設成本的合理分擔機製,保障不同層次人才住房需求。二是最大化發揮人才引力效應。以知識城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用人體製機製,完善深化人才政策,加大博士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人才平台建設,不斷深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秉持“人才為本”的態度,以真招實幹來愛才、識才、聚才、用才、容才,建設人才“雨林生態”綜合性係統,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做好人才工作,強化政策推動、加強平台建設、促進產才融合,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廣闊舞台,讓各類人才在我區各展所長、有所歸屬。

   

調研組成員:陸小榮 曹燕紅 楊國前 周錦高 劉小斌    林綺芳 陳淑儀

曾楚宏   黃連枝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