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首頁>街鎮人大

“小”粽子“大”作為 人大代表齊發力培育地理標誌 助力“百千萬工程”

作者:人大穗東街道工委   發布時間:2024-04-26

    波羅誕源自南海神廟的“南海神誕”,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響力的廟會,更是穗東街道的一塊文化瑰寶。

2024年黃埔區“波羅誕”千年廟會龍騰四海啟新程主題,將在往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演及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時間共接待遊客逾30萬人次,預計收入超2700萬元,其中非遺產品“波羅粽”銷售收入超600萬元。

代表走訪解民憂推動建成非遺傳承工作室

在現實生活中,“波羅粽”卻“波羅誕”期間村民才會大量生產製作,製作人員基本是中老年人,存在嚴重傳承人老齡化問題。而且,有群眾反映“波羅粽”平常隻有一家銷售(彩姐波羅粽店,缺乏商業推廣和商業影響力

接到群眾反饋後,人大穗東街道工委組織人大代表和街道相關科室,現場走訪調研有關情況。

人大代表現場走訪調研

據了解,波羅粽因製作和包裝缺乏統一生產標準,容易造成產品粗糙無法統一質量批量生產。轄區因舊村改造,企業大量流出,從事波羅粽銷售的店鋪也麵臨搬遷的困難。

人大代表參加非遺傳承工作室建設推進會督促項目推進

隨後,穗東街道會同廟頭社區走訪調研選址,籌備在南海神廟周邊打造波羅雞、波羅粽非遺傳承工作室。同時,人大街道工委積極參加“波羅雞”“波羅粽”非遺文化傳承工作室建設座談會,督促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各項目建設,推動非遺文化產業雙結合,讓穗東品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穗東街道打造非遺傳承工作室

2023年底非遺工作室揭牌正式營業形成“生產+展示+體驗+培訓+研發+交流”一體化模式。遊客通過非遺製作展示、非遺傳承教學等形式近距離觀賞波羅粽製作過程,零距離購買波羅粽美食。據統計,2023年“彩姐波羅粽”市場銷量約11萬個,創近年同期新高。

“廣東地理標誌培育產品 波羅粽”頒牌儀式

穗東街道還成立街道申報地標產品保護工作辦公室,積極開展“波羅粽”地理標誌產品申報培育工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地標品牌的創建,邀請行業專家多次把脈會診,製訂“波羅粽”地方標準,建立標準化生產體係,優化生產流通環節,形成產業效益。20241月,非遺項目“波羅粽”已成功入選首批廣東地理標誌培育產品名單,成為2023年廣州市兩個入選產品之一。

群眾問題“碼”上辦,人大建議助力非遺傳承

進一步暢通“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群眾”聯係渠道20243月,人大穗東街道工委組織人大代表與街道民情聯絡員召開座談對加強聯絡站二維碼宣傳,鼓勵聯絡員掃碼找代表,及時將群眾的問題、需求反饋給對應人大代表,讓群眾日常生活中的“身邊事”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碼上班”建立起高效溝通聯係。

320日,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收到群眾掃碼反映“希望政府聚焦廟頭特色資源,深入推進社區文化建設,以南海神廟為中心,多組織製作波羅雞和波羅粽、舞獅、龍舟競賽等非遺文化活動”

時間正值波羅誕期間,人大街道工委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波羅誕”期間“海絲文化”調研,為擦亮“海絲文化”建言獻策。穗東街道根據人大代表的反饋和直接跟蹤督辦,積極組織相關科室、學校召開了座談會,研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館,為青少年提供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實踐機會,提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非遺項目“波羅粽”進社區

同時,街道同步組織開展係列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進基層等活動,邀請波羅粽、波羅雞傳承人現場授課講解製作要點,吸引群眾參與體驗,發展壯大非遺傳承項目。

“波羅雞”“波羅粽”是穗東街道做好非遺文化傳承的成果轉化,也是穗東街道挖掘非遺文化內涵,擦亮海絲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廟會經濟的有力抓手。下一步,人大穗東街道工委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在保護好、傳承好海絲文化的基礎上,持續組織人大代表切實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為助力黃埔區“百千萬工程”貢獻人大力量。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