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舞坊》《心中學堂》《粵遊記》等一係列公益藝術線上課受群眾歡迎。
竹椅、瑜伽墊、一方靜謐的空間和一顆閑適的心情,跟隨舞蹈老師的動作,短短幾分鍾,身體各肌群都得到伸展和拉伸,身心壓力盡情釋放。畫麵中,黃埔區文化館的舞蹈老師走出傳統排練室,以黃埔區特色公共文化設施為背景,伴隨著音樂緩緩起舞,舉手投足間魅力盡顯。
這是由黃埔區文化館創新打造的公益藝術慕課《雲舞坊》,是一項將舞蹈與多種藝術形式跨界融合在一起的身心訓練項目,不受年齡、性別、場地限製,可隨時隨地參與,自上線起就深受大眾喜愛。
豐富菜單資源,優化線上文化服務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藝術普及,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陣地,豐富公共文化資源的展現形式。近年來,黃埔區文化館深耕各藝術門類的基礎教學,充分發揮專業幹部特長,調動區內現有文化資源,結合受眾喜好及需求,推出《雲舞坊》《曉曼說畫》《心中學堂》《粵遊記》《唱著紅歌學黨史》等一係列公益藝術慕課,涵蓋舞蹈、音樂、繪畫、語言等多種類型,打破時空界限,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多元藝術文化的滋養。據統計,從2020年至今,黃埔區文化館已開展各類型公益藝術慕課59場次,吸引超70萬人次線上觀看和學習。
以舞蹈為主的綜合藝術欄目《雲舞坊》通過外健身體、內修身心的方式疏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情緒,增強全民抗疫的必勝信心;《曉曼說畫》則通過賞析經典畫作、講解各流派代表性畫家,為群眾普及繪畫藝術,提升藝術修養;《唱著紅歌學黨史》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曆程為脈絡,結合重要的時間節點,推出《十送紅軍》《南泥灣》等10首經典紅色歌曲的賞析,以音樂回望黨史,在演繹音樂的同時,把握住時代脈搏,讓更多人在歌唱中重溫革命傳統,領悟紅色文化。2020年,《雲舞坊》《曉曼說畫——走進西方繪畫大師》課程憑借高質量的授課內容榮獲國家公共文化雲“全民藝術普及U課認證”。
打造特色菜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承載於思想、文字、語言,還存活於各類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中,黃埔區文化館以公益藝術慕課作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結合地域特色開展各類生活化、大眾化的數字文化服務,推出了《粵遊記》《心中學堂》等公益藝術慕課,致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及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融入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聯係更為密切。
《心中學堂》是一檔語言綜合類知識普及欄目,通過講故事、說書、情景表演等藝術形式,將《鄭莊公滅弟》《蘇秦衣錦還鄉》等傳統文化知識用幽默風趣的風格進行講解,便於小朋友認識理解並加深印象。以粵語小劇場結合黃埔特色風情的《粵遊記》則是一檔教育資訊欄目,該課程以日常生活場景為背景,通過簡單易懂的日常對話開啟全新的粵語小課堂,有助於在黃埔置業的新廣州人了解粵語,了解黃埔文化,更好地融入廣州生活。在疫情期間還推出了與防疫內容相關的粵語課堂,既幫助不熟悉普通話的老年人掌握防疫知識,也方便基層防疫工作人員高效推進工作,助力抗擊疫情。
搭建“數字灶台”,擴大線上服務陣地
為樹立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主力軍形象,加快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黃埔區文化館積極構建集文化資訊、文化活動、培訓課程、數字資源等於一體的公共文化雲平台,該平台向上對接廣州市數字化平台,向下整合區內各街鎮及社會力量分館的文化資源,實現群眾與文藝的雲對接。
此外,黃埔區文化館重視慕課平台的運營推廣,近年來逐步入駐微博、抖音、嗶哩嗶哩、快手、微視、騰訊視頻等平台,積極建立媒體矩陣,目前已在各平台收獲粉絲數超4.2萬,慕課累計播放量達73.7萬。除公益慕課外,黃埔區文化館還積極開拓“雲視聽”“雲展廳”等藝術欣賞欄目,截止目前已發布129篇推送,涵蓋話劇、舞蹈、繪畫、攝影等門類,“中央廚房式”的文藝活動配送方式,讓藝術真正走進尋常百姓生活之中。
(徐嘯 陳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