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烏湧上遊,清澈的河水緩緩趟過一片濕地公園,逐水而居的朱家村村民三五成群在榕樹下晨運聊天,岸上環抱濕地公園的嶄新碧道成了附近居民休閑鍛煉的新地標;細陂河畔,在某化工公司工作多年的曾繁超怎麼也想象不到,曾被倉庫侵占、垃圾阻塞的臭水溝,竟變成最寬處有10米的濱水休閑帶;在宏崗河,南崗街河長辦工作人員謝樹根如期來到河道邊巡視,看著從黑臭河湧變成如今水清岸綠,他曬紅的臉上不經意間掛滿了笑意。
人逐水草而居,城市因水有活力。黃埔經濟快速發展一度讓水環境惡化,近年來,黃埔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念,以全麵推行河長製湖長製為抓手,全麵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計劃,全力剿滅黑臭水體。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全區黑臭河湧基本消除黑臭,河道兩岸環境大轉變。雙崗湧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治理經驗被國家生態環境部官網登載;烏湧、雙崗湧、宏崗河、細陂河入選廣州市“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示範河湧。如今,河湧旁的居民又回來了,小康生活多了一片綠意。
黑臭河變濕地公園 魚群遊弋翠鳥飛
清晨,聯華路烏湧上遊河畔的濕地公園空氣清新,朱家村的麥女士帶著女兒來濕地公園跑步遊玩,“剛嫁到這裏的時候,水黑得像墨汁不見遊魚,夏天散發腐臭氣息,大家都躲得遠遠的。”直到今年初,她的朋友圈被烏湧濕地刷屏了。“很多朋友來濕地玩,還拍了小視頻和照片上傳朋友圈。”麥女士說,“這幾年烏湧水質慢慢變好,魚多起來了不時還可以看到翠鳥,我現在有空就帶著女兒來濕地公園跑步鍛煉,傍晚天涼了就陪老公釣魚,很舒服。”
發源於黃埔區水口水庫的烏湧,全長約22.66公裏,流經廣州科學城、黃埔中心城區,以及廣州本田汽車製造廠等多個大中型企業,直接關乎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環境。從“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到“通過國檢實現‘長製久清’”,變形記的背後,是黃埔治水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治標先治本,治水清源頭。在烏湧整治過程中,黃埔區按照 “控源、截汙、清淤、調水、管理” 的工作思路,外調內治,全麵整改管網,為烏湧綜合整治“量身定製”了一套全新方案。成立烏湧溯源排查工作組,通過拉網式的溯源排查,共對212家工業企業、餐飲店,共計245處存在錯接、漏接、混接、直排等問題進行了查處和糾正。先後完成了烏湧流域截汙管網完善工程、下沙社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等工程,基本實現沿線排放口無汙水排出。針對城中村截汙難、汙染物直排的難題,創新推出“進村入戶”的截汙方式,不放過一滴汙水,從源頭上“圍追堵截”。
在長達20多公裏的烏湧兩岸,還活躍著這樣一群普通而又可敬的人,他們是企業河長、民間河長、河道清潔員、環衛工、環保執法員、誌願者、學生……身份各異,卻都是聯和街烏湧誌願服務隊的隊員。他們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定期組織開展巡河護河活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宣傳發動,齊做“河粉”,守護著美麗黃埔的江河湖水。服務隊成立以來,已經開展51場河湧治理活動,服務次數超過3500次。
水質改善後,黃埔又著手對烏湧進行生態修複,與景觀提升相結合,提升水生態環境圈。在烏湧上遊聯華路段,因地製宜的利用河道開闊地,引入碧道和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打造黑臭河湧治理的升級版。濕地公園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綜合措施,成為集休閑娛樂、水質淨化、雨洪調蓄的城市海綿體。
烏湧變了,從“黑臭”變得“五彩斑斕”。粉紅的美人蕉、紫藍色的再力花、青翠的風車草……如今,精心挑選的幾十種親水植物讓烏湧上遊濕地實現四季有花,白鷺、翠鳥也在這裏出現。
這些植物根部還藏著“秘密”。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濕地公園所種植的生物大都兼顧美化和水質淨化雙重功能。雨水進入濕地公園,會先經過植物生態淨化區等區域過濾淨化,進一步提升水質,進而補給和改善烏湧上遊水質。”
拆違截汙還河道 綠道騎行畫中遊
從臭不可聞、路人掩鼻的臭水溝,到流水潺潺、白鷺往來的濱水休閑帶,距離烏湧幾公裏外的細陂河同樣完成了一次美麗蛻變。
治理前,細陂河河道狹窄,過流能力較小,岸線違建紮堆,水麵垃圾成堆、水體黑臭難聞曾是細陂河真實的寫照。“沿岸部分企業占據了巡河通道,工業廢水也直排河道,河麵上常年漂浮著垃圾和油汙,到了夏季臭氣熏天,辦公室窗都不敢開。”說起整治前的細陂河,在附近工作多年的曾繁超難掩無奈。
細陂河治理,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
拆除違建、截汙納管、拓寬河道、生態修複……,黃埔區對細陂河約3294米長的河道兩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整治細陂河周邊“散亂汙”場所412處,拆除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建(構)築物20宗,拆除麵積6727平方米,河岸一下子清爽了起來。在此基礎上,新建市政汙水管網5000多米,完成管網錯混接改造443處;在細陂河兩岸雲埔工業區近10平方公裏範圍內,發現並督促204家企業完成內部排水管網的整改。
在滿足防洪前提下,黃埔區對細陂河進行現狀場地分析,根據不同的場地條件,營造多樣的河流駁岸形式;利用植物、親水平台、棧道來打造多樣的景觀節點;通過棧道、石橋串聯各景觀節點,互通兩岸空間。整治後的黑臭河湧成為都市中的生態廊道。
“河岸貫通後沿岸建起了碧道和濱水休閑帶,原來要繞一個大圈才能開車到公司,如今隻需沿河騎行就能到,不僅快還可以鍛煉身體。”曾繁超笑言,“水質改善後,開窗沒有臭味,換來的是清風從窗戶穿堂而過的舒適,周邊居民正享受著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果。”
如今放眼望去,細陂河開闊暢通,水流清澈、河道幹淨,加固後的河堤更是風景怡人,兩岸綠化整齊美觀,徜徉其畔,仿佛人在畫中遊,昔日讓人要掩鼻而過的臭水溝,現在正以清麗的麵容重新展現在當地居民麵前,成為周邊社區居民散步、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治水治城融合為發展騰“環境容量”
傍晚時分微風徐徐,漫步於宏崗河畔,夕陽的餘暉把河麵塗成了金橘色,行人散步往來,不時舉起手機按下快門,一旁釣魚的秦小銘正等著魚兒上鉤,簍子裏已有幾尾……這份別具一格的“宏崗河風光”正是河岸居民平日休閑時光的縮影。
“以前巡河是‘苦差事’,現在就像‘看風景’”,謝樹根定期到河道邊巡視“打卡”,看著宏崗河蝶變。但兩年前,這裏還是居民口中的“垃圾河”“醬油河”。
宏崗河發源於將軍嶺,向東蜿蜒而下,經丹水坑、亨元工業區、玩具城,最後彙入南崗河,總長1.7千米。流經南崗數個生活區、工業區以及商業區的宏崗河離居民的生活“十分親近”,然而由於對水汙染控製以及治理措施的更新速度無法追趕上城區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進程,宏崗河成為了沿岸工業及生活區汙水直排的場所。日積月累,這條負擔了太多生活垃圾的河湧,逐步發黑發臭,讓人避而遠之。“以前就像臭水溝一樣的,住在河邊也隻能忍著”,從秦小銘對宏崗河的評價中,可一窺其不受待見的過往。
為了除掉宏崗河“赫赫有名”的城區“負名片”,黃埔區以河湧整治為契機,從“三小”場所、“散亂汙”場所和汙染源方麵入手,對“新增或在建的”先拆、“阻礙推進河湧整治項目的”先拆、“違法建設主體是集體或企業的”先拆,對非民宅類違建堅決實行拆除,做到以點促麵,連片清拆,共拆除企業20家,拆除麵積達2萬平方米。
除了岸上違建,深埋在底下的排水管網也是整治的重點,黃埔把“治汙文章”做到“深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宏崗河流域範圍內雨汙分流和沿河截汙,改造錯接亂搭管道500米;完成了75個入河排汙口的集中整治,而新建的約5500米的沿湧截汙管道正為宏崗河的持久潔淨護航。
違建清除了,排水設施完善了,新的民生基建設施就有了“落腳點”。據黃埔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宏崗河在原河道的基礎上又拓寬了1292米,並新開河道455米,兩岸的綠化景觀布置麵積約達52348平方米。河岸融入碧道的建設理念,因地製宜設置親水平台、湧邊步道,構建親水空間;針對周邊擋牆進行垂直綠化,打造生態堤岸,種植親水植被,強化河湧水質自淨能力,恢複河湧水生態。整治後的宏崗河往日的臭味已不一去不複返,而今,緊鄰宏崗河北側的地塊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項目即將進駐。
小康既是物質生活的富足,也應是環境品質的優化。隨著河湧生態空間的修複,河湧整治也為城市更新和高端產業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當治水與治城深度融合,成為實現產業升級、留住文化、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抓手,治水才真正為群眾謀福祉。當人們再度回到河邊散步、釣魚、休憩,我們會欣喜地發現,綠色發展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才是小康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