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廉政網
首頁 > 廉潔黃埔 > 最美家風 > 名人家風家教

李大釗: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

信息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1-20 瀏覽量:136
字體大小:

  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有一處院落質樸的民居,這裏曾是李大釗和妻兒生活了近四年的地方。院內的一草一木、陳設掛件如舊,走入其中,時光仿佛撥回到了百年前的風雲歲月。

  李大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27年4月28日被奉係軍閥張作霖秘密殺害於京師看守所,犧牲時不滿38周歲。

  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13年從北洋法政學堂畢業後,東渡日本,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回國後,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鬥爭。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他備受鼓舞,通過《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並在宣傳十月革命過程中,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進而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李大釗曾參與和主持過包括《新青年》在內的多家報刊的編輯工作,也曾在北京大學教書育人、任圖書館主任,他本可以生活得舒適安逸,卻選擇了“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的道路。

  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期間,李大釗待遇優厚,每月的薪水有幾百塊大洋。然而,他在北京的房子是從好友那兒低價租的,子女常被說穿著土裏土氣,自己經常穿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長袍、一雙布鞋,每天往返十餘公裏走路上班,其夫人不僅要操持家務,還時常為柴米油鹽發愁。

  以當時北京的物價水平,李大釗每月的薪資足以養活四五十人,三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套很好的房子。可為何一家的生活過得如此拮據?因為工資都用來支持革命事業和幫扶他人了。

  共產黨小組成立時,因缺少經費,李大釗每月捐出薪俸80元,用於會務、印刷宣傳品、交通食宿等開銷;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也是李大釗幫助籌措解決經費困難。他樂善好施,常常救濟別人,隻要手頭有錢,誰急需就給誰,還叮囑一句:“以後有困難盡管跟我說啊!”如果手裏沒錢,他會寫個借條讓人到北大會計科領取,發工資的時候再讓會計人員把上月借的錢扣除。所以,每到發工資時,他從會計科領回來的多是一把欠條。正因如此,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才叮囑會計科,每月發工資時先扣下一部分交給李大釗夫人保管,以保證家中基本的衣食開銷。

  李大釗一生簡樸,他也將清儉融入日常點滴,教育、影響著子女。

  現今院內西廂房擺著的那架舊風琴,是李大釗帶著孩子從一個拍賣行裏淘來的。為了節省開支,他經常從舊貨市場低價買些舊家具、舊擺件。他也喜歡陪子女下軍棋,隻不過下棋的用具都是自己做的,妻子把彩色的硬殼紙剪成長方形,他疊成棋子形狀,孩子們負責取東西、粘貼,忙得不亦樂乎。每次下棋一家子總是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因為李大釗曾告訴孩子們,“用自己做的棋子來下棋,是非常有趣的事”。

  “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當珍之、惜之、寶之、貴之,斷不可輕輕擲去,為家族戚友作犧牲,為浮華俗利作奴隸。”這是李大釗對生活的理解。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從小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清儉家風也代代傳承,並不斷弘揚光大。

  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大兒子李葆華,一生勤儉,家中陳設極其簡樸,老舊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廳的沙發坐下就是一個坑。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孫子李宏塔也知道了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曾在安徽省民政廳工作的他,對吃、穿、住都不講究,一家子在一套冬冷夏熱的兩居室裏一住就是16年。工作幾十年,除了極少數因為重要公務趕時間,李宏塔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在他看來,生活的優渥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為群眾辦實事。

  忠厚傳家久,家風濟世長。好家風連著民風、黨風和政風,李宏塔表示,李大釗留下的是豐富的精神財富,自己退休後依然要把黨的好傳統、好作風不斷傳承弘揚下去,盡己所能,做好應該做的工作。




黃埔廉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