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廉政網
首頁 > 廉潔黃埔 > 廉政學堂 > 以案明法

一錯再錯迷心竅 代價沉重悔已遲

信息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11-10 瀏覽量:37
字體大小:

  “窮怕了!覺得隻有手裏有錢才有保障,才有安全感,恨不得晚上抱著錢睡才安心。都是錯誤的‘金錢觀’害了我……”10月28日,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征收事務中心召開的警示教育會上,該單位原會計李芳的自我剖析讓參會人員深受觸動。

  2021年3月,李芳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21年6月,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對李芳涉嫌貪汙一案開庭審理,擇期宣判。

  據辦案人員介紹,李芳曾是一名留守兒童,童年時貧窮的生活磨礪了她自強拚搏的性格,卻也在她心中埋下了對金錢極度渴望的種子。在金錢的誘惑下,她漸漸從兢兢業業、深受組織信任的好幹部,蛻變成利欲熏心、貪汙公款千萬的“階下囚”。

  2017年,在九龍坡區原房屋管理局擔任會計的李芳,憑借紮實的專業能力和勤奮上進的工作態度,獲得同事和領導的認可,同時負責賬目複核和出納的工作。“單位的財務工作我一個人就能完成。”李芳說。信任代替了監督,原本的監督機製和財務製度流於形式,隱患就此埋下。

  工作中,李芳偶然發現一張本應作廢的6萬元重複報銷單。“是標記作廢退回經辦人還是將錯就錯轉給自己?”反複衡量後,李芳心中的貪欲占了上風,最終將這筆錢套取出來占為己有。

  “我開始心裏非常怕,隨著時間長了,加上單位審核也沒發現,我就不怎麼當回事了。”據李芳交代,就是這次“意外收獲”改變了她的人生,她漸漸把套取公款作為自己的“生財之道”,如飲鴆止渴一般,明知道這是違紀違法,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公款伸出“髒手”。

  從偽造報銷單套取幾萬元,到偽造工程項目套取幾十萬、上百萬元,李芳的貪欲愈發膨脹,“我一開始隻是為了補貼家用,慢慢就想要買更多的房子,給自己和家人更多的積蓄,再也不為生活發愁,不會過以前擔心不安的窮日子。”就這樣,李芳一錯再錯,積重難返。

  2021年1月初,重慶市九龍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在清查財務時發現,2017年至2019年,原區房管局劃轉下屬單位的10多筆工作經費存在異常,賬目顯示已經支付到位,相關單位卻稱從未收到,涉及金額達180萬元。更為蹊蹺的是,所有問題賬目均出自時任區房管局會計李芳之手。

  此時已調至區征收事務中心的李芳,在得知原單位在清查賬目後,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慮惶恐、坐立不安,她深知事情必將敗露。思前想後,李芳決定向區紀委監委投案。

  “我就想早點把房管局的賬目認了,把錢退了,對我的調查就會結束,其他問題就不會被查出來了。”原來,李芳的“投案”,不是認罪悔罪的“回頭”,而是精心設計的一次“投機”。

  然而,李芳的“小聰明”很快被辦案人員識破,其前後矛盾、避重就輕的“交代”更是漏洞百出。2021年1月,九龍坡區紀委監委對李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立案審查調查,並對其采取留置措施。

  經查,李芳在原區房管局、區征創公司、區征收事務中心工作期間,利用其擔任財務人員的職務便利,在4年多的時間裏涉嫌貪汙公款達千萬餘元。

  剖析腐敗根源,李芳懺悔道:“我走到今天這步,主要還是因為貪和僥幸,我做著發財的美夢,總覺得自己能逃過去。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的代價太沉重了,真的後悔。”

  李芳案發後,區紀委監委進一步做實以案促改,督促相關涉案單位圍繞財務審核、項目監管、人員管理等問題徹查徹改,建立完善“資金收支定期督查”“財務中心、業主單位、管理機構三方對賬”等製度機製,全麵梳理崗位廉政風險點,堵塞製度漏洞,做好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




黃埔廉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