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廉政網
首頁 > 廉潔黃埔 > 廉政學堂 > 讀史思廉

鄒一桂婉拒作畫

信息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11-25 瀏覽量:-
字體大小:

  運河佳絕處,放眼清名橋。清名橋原名清寧橋,是大運河無錫段中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橋東側刻有《重建清寧橋碑文》,留存至今,撰寫碑文者乃清代無錫著名賢臣鄒一桂。

  鄒一桂(1686年-1772年)是清代狀元鄒忠倚的後人,雍正五年(1727年),四十二歲的鄒一桂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曆任雲南道監察禦史、貴州學政、禮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官至內閣學士。

  縱覽鄒一桂的為官曆程,正直敢諫是其特色。婚姻乃人生之大事,不獨個人重視此事,中國古代曆代政府也相當重視,從西周開始,就設立了官方的婚姻介紹機構,延續到了清朝,在三言二拍等明清小說中,常能見到媒官。雍正十年(1732年),鄒一桂發現地方上的媒官不思媒妁等正事,反而勾結不法之徒,私自蓄養婦女,並以此牟利,便上疏奏請嚴禁此行為,並對地方官以失察進行懲處,雍正帝準其所請。

  乾隆年間,湖南巡撫許容因誣陷別人遭到罷官處分,但不久朝中就有人通過暗箱操作,使許容又被重新起用,任命為湖北巡撫。鄒一桂對此行為深惡痛絕,與給事中陳大玠等人聯名上疏,列舉許容狡詐欺公的種種行徑,任用這樣的人為封疆大吏何以訓示天下,反而會向在任官員傳遞錯誤的信號。乾隆帝采納他們的意見,免去許容官職。

  在擔任管理國家司法事宜的大理寺卿時,鄒一桂發現獄卒常以防範囚犯脫逃為借口虐待囚犯,不少囚犯甚至因此斃命,上疏奏請禁止此類行為。他在奏章中說,囚犯固然有罪,但也要依照《大清律例》體現仁政恤刑,采用匣床束縛犯人身軀等刑罰,使囚犯動彈不得、生不如死,這些刑罰都在禁止之列,獄卒為防範犯人逃脫,不僅仍沿用被禁止的刑罰,而且還創出了新的刑罰,這些對判案無益,於律例有損,應一體廢止。

  鄒一桂以能力識人,不遺餘力保舉賢良之才。乾隆十四年(1749年),朝廷下詔官員舉薦既深明經學又有德行的人才。鄒一桂舉薦了雍正朝因“性倨傲,不合時宜”而遭罷官的同鄉顧棟高。當時很多人質疑他的做法,親朋勸他少沾染被罷官的人,而平日有過節的人則認為他有結黨營私之嫌。但鄒一桂力排眾議,據理力薦。後來,顧棟高作為“飽學宿儒”的典型,在各大臣舉薦的人選中脫穎而出,至此朝廷內外都稱讚鄒一桂有知人之明。

  最令後世稱道的,還是鄒一桂為官謹慎負責、不徇私情的一麵。清末民初文人徐珂所著《清稗類鈔》中,有一則“鄒小山謹慎”的軼事(鄒一桂號小山)。鄒一桂因為擅長畫畫,常在內廷值班侍奉雍正。一天,尚在潛邸的弘曆(即乾隆帝)讓內侍托他畫幅畫。鄒一桂雖早與弘曆相熟,但他謹記自己的職責是服務禦前,非諭旨不能隨便替皇室成員作畫,遂婉言拒絕。弘曆不怒反喜,讚賞他的公私分明、處事謹慎,弘曆即位後,對其委以重任,並傳出君臣之間共作畫的美談。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鄒一桂獲準辭官回到家鄉無錫。乾隆帝在南巡到無錫時,特地去看望鄒一桂,並賜“畫禪頤壽”匾額,予以表彰。




附件:

黃埔廉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