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廉政網
首頁 > 廉潔黃埔 > 廉政學堂 > 讀史思廉

傅希摯離任送布

信息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發布時間:2021-09-26 瀏覽量:-
字體大小:

  在古城淮安有一座擁有六百多年曆史的淮安府署,是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存留至今的古代府署建築。當地政府修複了這一曆史文化遺存,並將其打造成廉政教育基地。

  時維九月,芳草仍綠。進入淮安府署,“公生明,廉生威”的誡石坊赫然屹立眼前。穿過牌坊,有一尊清代廉臣傅希摯的塑像,塑像底座上寫有“不受饋遺的漕運總督”字樣,令人好奇關於他的故事。

  傅希摯,字承粥,號後川,河北衡水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進士。他一生為官多地,曆經抗倭、治漕等諸多重大曆史事件,以盡忠職守、一塵不染而頗受世人感佩。

  起初傅希摯在山西安邑(在今運城)任知縣時,就因愛民之舉深受百姓擁戴。當時,安邑災患頻仍,稼穡艱難,可“上官按部催逋賦甚急”,他感念百姓的困苦,請求上級緩交百姓所欠賦稅。嘉靖四十年(1561年),傅希摯升任戶部主事,主持上穀(今河北懷來一帶)的財計事宜,他更以“羨金萬餘悉數報部”揚名。當時,有一些地方長官將手伸向上繳賦稅後剩餘的部分,但傅希摯分文不取,全部上繳戶部。

  後來,傅希摯以戶部郎中外放淮安知府。在任期間,他“厘弊肅法,冰蘖自厲”,既革除弊政、節省公帑,又潔身自好、清廉守正,尤其是在杜絕官場浪費、節約民力物力方麵做出了表率。

  明清時期,大運河漕運是國家的經濟命脈,職責很重,但也弊病百出,腐敗嚴重。萬曆年間,黃河連年泛濫,運河經常淤塞,漕運不能正常運行。漕運總督府和河道總督府都設在淮安,兩總督官員經常為漕運和河道治理之事互相指責推諉。為了避免扯皮現象發生,提高工作效率,經過各部眾臣推薦,朝廷決定將此二職交由口碑很好的傅希摯一人承擔。

  上任後,傅希摯大膽提出新辟河道的設想,他“號令嚴明,凡飭漕濬河,每先期集事”,而且不接受任何饋贈。等卸任離淮時,傅希摯檢查個人物品讓下屬登記,發現僅有一塊黑紵布,說道:“本官要離任了,也沒有值錢的東西送給諸位,這塊黑布,就分給你們留個紀念吧!”於是將黑布撕開分給下屬,有的人還在布上繪其畫像,留作自己和子女學習的榜樣,一時傳為佳話。“不受饋遺的漕運總督”說的就是這件事。

  我們從史料得知,傅希摯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稟直,傅稟直進入官場後,沒有辜負父親的教誨,也成為了一名嚴謹而清正的官員。

  曆史是一麵鏡子。徘徊在淮安府署遊廊庭院之間,聆聽這段清官能臣的故事,讓我們感悟良深。數百年過去,他的身軀早已化為一抔黃土遠去,但其立德、立功、立言的風範卻時時提醒為官者當清廉守正、嚴於律己。




附件:

黃埔廉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