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拒禮
田豫是三國時期曹魏的一員良將。雖無呂布、趙雲之勇,亦無關羽、張飛之名,但也退王門、殺周賀、敗孫權、斬骨進、破軻比能、橫掃烏桓,疆場奮勇,屢建功勳。尤其令人欽佩的是,田豫上馬不怕死,下馬不愛錢,贏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乃至異族首領的由衷敬服,《三國誌·魏書》用了這樣的詞彙來描述:“鹹高豫節”。
自曹操始,即授田豫以潁陰、朗陵令,因為他每至一處,其地皆以亂始,而以治終,政通民穩,風俗得淳,百姓歌之頌之,曹操亦常予以誇獎,將其提拔為弋陽太守。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一直到曹芳,對其信任日重,優敘有加,“增邑三百,並前五百戶”“遷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振威將軍,領並州刺史”。並州不是強鄰環伺,一直被敵手虎視眈眈嗎?邊疆能不能穩固,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萬千重擔落在他肩上。田豫的責任越來越重,職務越來越高,賞賜也越來越多,可他初衷不改,本色不變,忠誠體國,鞠躬盡瘁,使得遠近歸心,萬眾安寧。
“政者,正也。”田豫可謂深得為政之精髓,他始終以正禦軍,以正治政,以正率下,以正正人,久而久之,上下敬之,內外化之,心悅而誠服之。其時,北方有多支遊牧民族,武勇強悍,弓馬嫻熟,時常襲擾曹魏邊境,但在與田豫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較量中,皆以失敗而告終,漸漸由畏而敬。其首領時常過境拜謁,禮物即是牛馬。田豫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他如何對待這些客人和客人們帶來的禮物?他以一顆精誠之心禮而待客,待他們走後,便將所有禮物逐一登記造冊,全部充公。
久之,他們便有了一個想法:也許牛馬作為禮物目標太大,田豫為了避嫌,才不得已充公,不如換個辦法,改為直接送錢,悄悄藏在衣服裏,“密懷金三十斤”。主客甫一相見,客人即要求田豫屏退眾人,待隻剩田豫一人時,才恭恭敬敬說:“我們看您太清貧了,當初懷著崇敬的心情送您一些牛馬,這禮物實在微不足道,可是您一轉眼就充公了,這可不是我們的本意呀。這次給您的黃金,誰都不知道,您就別上交了,全部留做家用吧。”這話不是筆者構想,而是《三國誌》中記載的:“見公貧,故前後遺公牛馬,公輒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為家資。”
田豫不能拂其美意,悉數收下,並一再表示感謝。但等這些客人離去後,仍然是全部上交,一分一文也不歸己。曹魏政權的第三位統治者曹芳得悉了這個消息,深為擁有這樣一個德能兼備、政績卓著又廉潔自好的官員而高興,特“賜絹五百匹”。田豫得到這些賞賜後,拿出一半放在專門負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事務的少府衙門,以充官用,另一半留待下次這些特殊的客人來,作為答謝的禮物送給他們。
史載,田豫生平不治產業,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所有賞賜無一不分給手下將士,以致其家始終處於貧困之中,“家常貧匱。”晚年,家中一片蕭索:“豫罷官歸,居魏縣。汝南為具資數千匹,遣人餉豫,豫一不受。”當地官府體恤其為國為民立下的功勳特意備了一些錢物,以改善他過於窘迫的生活,可他一概謝絕。
曹芳謂田豫“忠清在公,憂國忘私,不營產業,身沒之後,家無餘財,朕甚嘉之。”劉備對田豫始而“甚奇之”,繼而為失之交臂而“涕泣”,終則捶胸頓足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田豫之德、之能、之正足為後世高標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