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開發區醫院外科陳琳副主任醫師與科室醫生、聯合麻醉醫生,成功完成一例四級(最高級)手術難度的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
37歲的患者樊小姐,右側胸口反複發生胸悶,11月2日來到廣州開發區醫院內科門診就診,經胸部CT檢查發現:右上肺後段有一巨大(10X7X7cm)囊性透亮區,且周圍肺組織壓縮肺不張,考慮右側上肺肺大皰或包裹性氣胸可能。醫生隨即建議轉外科手術治療。但是,因為樊小姐的肺大皰與胸壁粘連嚴重,手術難度達到四級(最高級),樊小姐有點猶豫不決。
隨後,樊小姐的朋友向她推薦了該院外科的陳琳副主任醫師。11月22日,樊小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該院外科就診。陳琳主任對其進行了體格檢查、追問病史後,結合CT片診斷,其為右側上肺後段一巨大肺大皰並部分肺不張。因病程較長,考慮其肺大皰與胸壁粘連嚴重,術中要完整分離、切除肺大皰存在困難,且分離創麵大在胸腔負壓的環境中易發生滲血而導致遲發性胸腔內出血或支氣管胸膜漏等並發症,手術難度非常高。樊小姐及其家屬了解清楚病情及手術方式後,對醫院和醫生充分信任並且決定住院治療。
11月26日,完善術前檢查及手術麻醉前評估後,陳琳主任為樊小姐進行了胸腔鏡下的右側上肺肺段(肺大皰)切除肺修補術。手術中所見到與陳琳主任判斷的一致:巨大的囊性腫物,與壁層胸膜粘連嚴重,部分囊壁菲薄,隨時有自發性破裂的可能。而胸科手術中麻醉醫師的氣道管理也非常重要,術中雙腔管的位置是呼吸道管理的關鍵,若導管位置與支氣管開口不能完全對位,將導致健康一側肺部通氣不足,從而影響到患者生命安全;或患側肺萎陷不理想,而影響手術醫生操作。整個手術在陳琳主任嫻熟的操作和麻醉醫師專業的配合下,順利完成,肺通氣複張良好,曆時90分鍾,術中僅出血約20ml。12月2日,術後患者恢複良好,痊愈出院。
據陳琳主任介紹,胸腔鏡手術是在胸壁套管下完成胸內手術的微創新技術,相對傳統手術來說,具有手術創傷小、患者疼痛輕、術後恢複快的特點,在治療肺大皰、肺部占位等胸腔疾病有明顯的優勢,可謂是“小切口,大智慧”。(廣州開發區醫院供稿)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