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各街鎮、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區6700名普查人員攻堅克難、無私奉獻,廣大普查對象廣泛參與、積極配合,我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圓滿完成普查現場登記工作,彙集了豐富翔實的普查數據,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十年來,黃埔區人口發展呈現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特點、新情況。
一、十年人口增加43.28萬人,明顯高於全市平均增速
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埔區常住人口達126.44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總數83.16萬人(原黃埔區、蘿崗區六普常住人口數分別為45.79萬人、37.37萬人)比較,全區常住人口增加43.28萬人,增長52.05%,比全市高5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率為4.28%,比全市高0.35個百分點。全區人口密度為2612人/平方千米。
二、人口性別比偏高,男性人口明顯多於女性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69.97萬人,占55.34%;女性人口56.47萬人,占44.6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0.79上升為123.90,比全市高11.92個百分點。
分街鎮看:17個街鎮中,性別比相對較高的有永和街(139.48)、紅山街(138.85)、蘿崗街(137.61)、穗東街(137.43)、雲埔街(133.36)和夏港街(132.12),均為製造業重鎮,男性勞動人口較多;性別比相對較低的有黃埔街(103.61)、文衝街(107.40)、龍湖街(108.35)和長嶺街(109.47)。
從分年齡結構性別比來看:0-14歲人口性別比為117,15-59歲人口性別比為130,60歲及以上人口性別比89,顯示我區作為製造業大區,對15-59歲男性勞動力需求量較大,導致這一年齡段人口性別比明顯偏高。
三、勞動及後備年齡人口增加,人口紅利繼續存在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9.53萬人,占15.4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7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為96.28萬人,占76.1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43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63萬人,占8.41%,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個百分點(廣州市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1.41%)。按照聯合國通用的“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占比超過7%,意味著該地區進入老齡化”的標準,我區未進入老齡化階段。特別是我區高品質宜居宜業環境吸引了大批育齡人口,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呈現較大幅度的回升,0-14歲人口提高的比重是60歲及以上人口提高比重的2.75倍,說明我區勞動年齡人口及後備力量充足,人口紅利仍較長期繼續存在。
四、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增長近一倍
全區常住人口中,擁有高中(含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達65.80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比重為52.04%,其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下同)文化程度的人口有37.76萬人,每10萬人口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986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由15.33%提高到29.86%,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增長近一倍,每10萬人口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全市平均水平多2587人,比深圳全市平均水平多1015人。
五、流動人口比重超過五成,人員要素流動更趨活躍
全區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82.63萬人,其中,人在黃埔區居住但其戶口在市內其他區的常住人口7.31萬人,人在區內居住但居住所在街鎮與其戶口所在街鎮分離的常住人口為5.86萬人,全區流動人口69.46萬人(指常住人口中戶口不在廣州市內的),占全區常住人口比重54.94%,流動人口比重超過五成。龐大的流動人口為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對我區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家庭養老等係列社會保障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