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埔區廣汕公路1號、2號兩座應急供水加壓站提前建成,加上2021年12月底建成通水的新龍1號、2號應急供水加壓站,黃埔區多水源供水調度能力顯著增強,為打贏今冬明春抗旱防鹹供水保衛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龍1號、2號應急加壓站從無到有,從動工到通水僅用15天時間,創造了供水加壓站建設的“黃埔速度”。
自2020年10月以來,廣東東江流域遭遇1963年以來曆史少有的秋冬春夏連旱,來水持續偏少導致鹹潮上溯,東江流域新塘、西洲水廠取水受影響,依賴東江水源的廣州市黃埔區受旱情鹹情影響較為明顯,科學城等片區供水壓力降低,地勢較高的區域甚至麵臨短暫停水,保證穩定的居民生活用水及企業生產用水形勢嚴峻。
2021年12月9日晚,按照廣州市抗旱防鹹保供水應急指揮部的部署,黃埔區需在2021年12月底完成新龍1號、2號應急供水加壓站的建設,2022年2月底完成廣汕路1號、2號應急供水加壓站的建設,將承接非東江水源,緩解鹹潮的影響。
黃埔區政府高度重視應急工程建設,區領導主持召開專項會議,組織發改、規劃、財政、建設、水務等相關部門研究落實工程建設的相關條件;區水務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精心指導工程建設,多方協調解決工程推進中的各種問題。廣州開發區水質監測中心承擔了4座應急加壓站建設任務,中心黨總支立即召開動員大會,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全力攻堅,中心緊急成立應急工程攻堅小組,中心領導帶頭,組織全中心的技術骨幹,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應急工程建設中。中心僅用3天時間基本確定了新龍1號、2號泵站的用地選址、設計方案和設備選型,製定了工程建設的具體計劃,從組織、技術、管理、進度、質量要求等方麵明確了科學翔實的操作方案。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黃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財政局、重點項目辦、新龍鎮政府、新龍鎮拆遷辦,以及廣州市道路養護中心東城養護所等單位皆不遺餘力給予支持和幫助,放棄周末和休息時間到現場解決相關問題,指導工程建設。
艱苦曆練隊伍,難關催人奮進。在應急加壓站建設過程中,區水質監測中心黨員和幹部職工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牢記初心和使命,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區水質監測中心技術信息部工程師易新兵是一位“老供水”,有著豐富的工程建設經驗,被任命為應急加壓站調試的總指揮,他不懼艱難困苦,夜以繼日全程跟蹤建設過程,淩晨3點的工地依舊有他忙碌的身影。建設管理部部長曾北燕,帶領團隊通宵達旦開展前期工作和辦理工程手續,並組織製定了精確到時的施工節點計劃,每天晚上都會對照節點認真梳理工程進度,並在應急加壓站的工作群中通報工程進度。加壓總站高級工程師劉武主要負責設備,他第一時間聯係設備廠家明確設備選型以及供貨時間安排,嚴格把好時間節點和設備質量關。
即使任務急,安全施工卻是一刻都不能放鬆。水質監測中心建管部黃宇康,眼尖心細,時刻繃緊了神經,工地上有任何不妥都難逃他的“火眼金睛”。“請務必抓好現場安全,安全措施未到位的禁止施工”,不管是在寒風蕭瑟的夜晚,還是在萬家團圓的冬至,都堅守在工地,名副其實施工現場的“安全守護神”。
工期短、工作麵小、交叉施工多給此次加壓站建設帶來了許多困難。作為現場工程管理人員的徐鈺勳,除了要確保各方人員有序施工,安全文明措施到位,還要處理現場突發的各種問題,遇上惡劣天氣,還要不惜犧牲一切休息時間追回耽誤的工期。徐鈺勳的妻子距離預產期僅剩不到一個月,即將做父親的他一心撲在工地上,沒有太多時間照顧他的妻子。他說,“既然幹這個活,肩上就有一份責任。”
2021年12月底,新龍1號、2號應急加壓站啟用後,在2022年1月中旬鹹潮上溯期間,發揮了明顯的作用,極大地緩解局部供水短缺的局麵。
廣州開發區水質監測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剛剛建成的廣汕公路1號、2號兩座應急供水加壓站,為承接黃埔區北部水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黃埔區將繼續深入開展抗旱防鹹保供水行動,實施各路水源合理調度,充分挖掘全區加壓站蓄水和調配能力,科學分析調配水量和水壓,最大限度保障鹹潮期間居民和企業供水。
黃埔區水務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黃埔區將充分考慮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人口和工業企業發展變化情況,提前謀劃,實現供水能力空間分配相對均衡。通過推廣再生水資源利用,節水型社會的創建,係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措施,打造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係統。